看著曹操送來的空盒,荀彧笑著吞下毒藥,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漢史鈎沉 發佈 2020-04-14T09:24:50+00:00

曹操一生最刻骨之事,莫過於陳宮、張邈的背叛。當年他一無所有時,是陳宮說服鮑信,讓他做了兗州牧。張邈更是他的至交,當年曹操追殺董卓。十萬諸侯大軍無人響應,唯有張邈派衛茲出兵相助。汴水一戰,徐榮大破曹操部眾,衛茲力戰而死。曹操為飛箭所傷,幾乎命喪滎陽。

曹操一生最刻骨之事,莫過於陳宮、張邈的背叛。當年他一無所有時,是陳宮說服鮑信,讓他做了兗州牧。張邈更是他的至交,當年曹操追殺董卓。十萬諸侯大軍無人響應,唯有張邈派衛茲出兵相助。



汴水一戰,徐榮大破曹操部眾,衛茲力戰而死。曹操為飛箭所傷,幾乎命喪滎陽。因此,曹操對張邈,是無條件的信任。遠征陶謙前,曹操對家中妻兒說:「如果我回不來了,你們就去投靠張邈,他會善待你們的」!

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潛迎呂布。

結果,張邈、陳宮迎來了呂布,兗州將士紛紛叛亂。他們有曹操的舊部,有曹操的朋友,有曹操的同僚,甚至是曹操的族人。但山崩地裂的動盪下,他們紛紛做了呂布的臣子。

彧知邈為亂,即勒兵設備,馳召東郡太守夏侯惇,而兗州諸城皆應布矣。

唯有荀彧一人,提前察覺了這場叛亂。他召來了夏侯惇,從翩翩君子化身冷麵書生,夜殺數十叛亂者,安定了動亂的人心。他只有一個想法,為曹操保下一份基業,為漢室留下一份希望。為此縱使刀劍加身,彧亦九死而其尤未悔!



豫州刺史郭貢帥眾數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

兗州各城紛紛投效呂布時,豫州刺史郭貢又引兵數萬來犯。同僚們驚懼交加之時,又是荀彧挺身而出。一介書生,不帶一兵一卒,孤身入郭貢大營,勸退豫州數萬兵。荀彧以性命相賭,換來了曹操的立足之地。

又與程昱計,使說范、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遠遠看著荀彧單薄的身影,從徐州回來的曹操,心中五味雜陳。心腹知己陳宮反了,發小至交張邈叛了,無數的將士望風而降。翩翩君子荀文若,卻為他保下了兗州三縣。

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

從那時起,荀彧就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人。荀彧說迎獻帝,曹操從此師出有名,征伐天下無所不從;袁紹如日中天時,荀彧說公有四勝——度勝、德勝、謀勝、武勝;官渡之戰,曹操糧盡退兵時,荀彧勸他一鼓作氣;曹操要征劉表,荀彧說自宛、葉出奇兵……



天下之定,彧之功業。

曹操謀士如雲,可以沒有任何一人,唯獨不能沒有荀彧。每一場關鍵性大戰,都有荀彧的一錘定音。除此之外,戲志才、郭嘉、鍾繇、陳群、司馬懿,荀彧為曹操舉薦了一個天下最豪華的謀士團。

他們一起擊敗了呂布,除掉了袁術,覆滅了袁紹,驅逐了劉備,統一了北方。他們讓大漢的旗幟,重新飄揚在了豫州、兗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司隸、徐州、涼州。

天下十三州,漢得其九,而余其四。中興漢室似乎指日可待,但荀彧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清晰地感覺到,那個昔年懷著故漢征西將軍美夢的曹孟德,一點點變了。



他迎來了漢獻帝,卻摒棄了仁義王道。他的每一次征伐,都是以中興漢室的名義,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諸侯越少,天子便越不安。荀彧心中一陣陣刺痛,卻又一次次獻策:他能如何?

越幫曹孟德,漢室越衰微;可不幫曹孟德,漢室早亡了。荀彧的一次次獻策,曹操一場場勝利。維護了漢室的尊嚴,也滋長了曹氏的野心。

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諮彧。

直到有一天,董昭來信:曹操準備加九錫,做魏王了。荀彧默然一嘆,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來了!昔日的討董能臣,滅掉了所有的不臣諸侯,自己卻成了新的魏王。



當今之世,尺土非復朕有,一夫豈復朕民?

天下十三州,九州飄蕩著漢旗。而大漢的皇帝,卻發出悲鳴:「當今的天下,沒有尺寸的土地為朕所有,可還有一個百姓是朕的臣民」?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底線,也低估了自己的信念。

他以為他也會變,變得將仁義王道,變成道德文章;他以為他不會變,不會將大漢天下,變成曹魏江山。但他錯了,錯的非常離譜。他低估了一個梟雄,堅硬而柔韌的心;更低估了一個主公,要給追隨者們一個歸宿的壓力。

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

他對群臣說:「主公興義兵是為了匡扶大漢,平息天下動亂,你們難道都忘了初心嗎」?荀彧很明白,這或許就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辯論失敗,因為最想做魏王的正是曹操。他擋不住曹操的路,更融不開梟雄的心。

但他依舊去說了,因為這是他的理想和本心。今朝為漢臣,明日食魏粟,荀文若做不到!哪怕是死在曹操手中,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理想與信念。



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荀彧阻止曹操封魏王后,曹操派人送來一個盒子,盒內空無一物。荀彧看後得知,今後再無漢粟可食,於是服毒自盡。昔日武王伐紂,天下盡歸周室。而伯夷、叔齊逃至首陽山,採薇以充飢。雙雙餓死荒野,而不食周粟一顆。

這就是國人骨子裡最倔強的品質——氣節,每個時代都有人為其生為其死,荀彧就是後者。天下再無漢粟可食,他無法面對做了魏王的曹操,所以選擇在曹操稱王前自盡。以此,保全雙方數十年的友誼。

是曹操逼死了荀彧嗎?不,是荀文若的理想與氣節,逼死了漢臣荀彧。他知道曹操做的沒錯,那麼多人浴血奮戰多年,不是為了中興漢室四字。是他過不了心中的那道坎,所以他選擇離開人世。



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宴樂。

得知荀彧服毒自盡,曹操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但日子還要繼續下去,不管人們願意與否,明天的太陽依舊會升起。曹操成了魏王,成王的那天,他不自覺地尋找文若的身影。但他發現,人群中再沒有了荀彧,他真的成了寡人。

不管荀彧願意還是不願意,他還是成了曹魏的第一開國功臣,是他和曹操一起塑造了曹魏政權的根基。因此,《三國志.魏書》中,依舊有荀彧。但曹魏建立前夕,他為殉漢而死,做了大漢最後的忠臣。因此,《後漢書》中,同樣有荀彧。

荀彧服毒自盡後,曹操心有悲戚,並未針對潁川荀氏。荀攸更是長期擔任謀主之職,荀彧之子娶了曹操的女兒,荀彧之女嫁給了陳群。其第六子荀顗,為司馬懿所賞識,讚嘆其「真荀令君之子也」,成了晉朝的開國功臣。



潁川荀氏,因荀彧輔曹操而名揚天下,由地方士族邁入朝廷中樞,前後興盛兩百餘年。直東晉南渡後,逐漸衰弱,中興無望,歸於塵埃。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凈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