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跑出心臟病!運動也要有個度!健康生活,歸根到底就這四個字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發佈 2019-12-15T07:19:54+00:00

運動的好處是公認的,經常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還可加速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速度,延緩衰老,增強心肺功能,保護心血管健康。但是,運動對於心臟而言,卻也是一種負擔。也因此,很多心臟不好的人對運動有一種牴觸心理。運動,最怕一件事!

運動的好處是公認的,經常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還可加速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速度,延緩衰老,增強心肺功能,保護心血管健康。但是,運動對於心臟而言,卻也是一種負擔。也因此,很多心臟不好的人對運動有一種牴觸心理。

運動,最怕一件事!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因為跑步跑出心臟病的案例,甚至常有跑步猝死的案例發生。

50歲的金先生跑馬拉松10年,結果因為運動使得心臟長期超負荷運轉,被診斷為心臟病。43歲的馬先生也是一位長跑愛好者,經常參加一些戶外運動,結果在一次跑步時暈倒,送醫後診斷為心臟病。就在今年馬拉松比賽,也有兩位參賽者在跑步過程中猝死。

運動有益心臟健康,這是眾多研究和實踐證實的,但運動導致心臟病、心源性猝死卻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說,運動不是不好,但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凡事過猶不及。無論是跑步還是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

我們可能聽說過,人這一生,心臟跳動的次數是一定的,跳完了,心臟停跳,人也就死了,所以有心跳越慢壽命越長這一說法。也有聽說過,人這一輩子吃的東西也是有一定量的,平時大吃大喝,老了就吃不下了,吃不下也就死了,所以說吃飯七八分飽才能長壽。

對於這樣的說法,沒有明確的數據統計,但結論卻讓人深思。靜息心率過快會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率,且會增加全因死亡率,這是有科學研究證實的。在不引起不適的前提下,心跳慢一點確實更好,尤其是對老年人群而言。吃飯七八分飽是最理想的飲食狀態,這也是諸多實踐證實的。曾有專家提出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吃飯吃到七分飽時離席。同樣地,適度運動有助健康,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因此,我們一直提倡的健康生活的秘訣,其實歸根到底,都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過猶不及」。運動要適度,不能過強;吃飯要適量,不能過飽;睡眠時間要適量,不能過少;情緒狀態要保持平和,不能過激等等,這都是對「過猶不及」的一種詮釋。

就拿運動來說,曾有一項數據顯示:長期鍛鍊確實能降低患心血管病的風險,但如果是像跑馬拉松一樣的長期高強度運動,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將增加7倍。這是因為高強度的運動會加快心率,增加心臟負荷,長此以往會導致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甚至會誘發肥厚性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臟病。而突然的劇烈運動也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

運動,怎樣才算適度呢?

有一項針對跑步者與久坐者的研究表明,他們的死亡率和慢跑量之間呈U形關係。也就是說,輕中度慢跑者死亡率低於久坐不動者,而劇烈運動者的死亡率與久坐者無統計學差異。達到上限時,再加強強度的跑步並不會帶來額外好處。該研究還指出,與久坐者相比,每周1-2.4小時的慢跑最佳;最佳慢跑頻率為每周2-3次;最佳慢跑速度為10min/英里。

所謂適度的運動,主要從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來看。在時間和頻率上,一直建議的是每次30min左右,每周3-5次。而運動強度是中低強度,以心率在110—140次/分鐘最佳,最大不超過160次/分鐘。

從身體表現上考察,全身以能夠出一些汗或出一次性大汗為界,當時不感到過分疲勞,第二天也沒有疲勞感,這樣的運動量就為適中,這樣的鍛鍊就為適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