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商人對於社會地位的渴求,所帶來的社會衝擊

小竹葉青歷史 發佈 2020-01-02T12:54:25+00:00

今日萬鍾,明日棄之;今日富貴,明日飢餓"。——張載在《經學理窟》士、農、工、商,是我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結構。

今日萬鍾,明日棄之;今日富貴,明日飢餓" 。——張載在《經學理窟》

士、農、工、商,是我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結構。他一直貫徹我國古代歷史,而商人的地位也一直得不到承認。

但在宋朝時期,商人的地位卻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

這與當時社會流動性激增有關,社會流動是一個向現代詞彙,它是指社會各個職業與社會地位之間的變更。比如我國建國後的某段時間內,工人的社會地位明顯要高於農民以及工商戶。

社會流動並非一種壞現象,反而是社會自我調節的一種機制。它能直觀的表現出一段時期內,社會發展是迅速還是緩慢。

而宋朝時由於五代十國之後的破而後立,使得宋朝社會風氣開放。開放的社會風氣帶來了開放的社會政策,這使得宋朝有著極強的競爭性,流動性,以及開放性。

也就是這個時代,商人們的地位第一次得到了提升!

商人地位與渴望向上的流動性

說道宋朝,我的都下意識的認為它孱弱不堪。但事實上,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屬於當時的世界第一。

而商人在宋朝存續期間,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但宋朝初期,商人的地位和其它朝代沒有任何區別。士、農、工、商中,商人一直都是一個受到歧視的階級。士著即古代封建社會的既得利益階級,天子的長子是天子,次子為諸侯。諸侯的長子是諸侯,次子是士大夫。士大夫的長子是士大夫,次子是士。士的長子是士,次子為庶人。

這就是古代的世襲制度,它構成了古代封建社會的上層階級,所以士所代表的既的利益階級絕對屬於古代社會的上層。

而農人自不必說,我國自古是農耕社會。農業是國家的立國之本,所以農人的地位之下士族之下。但諷刺的是,農人社會地位不低,可卻是最受剝削與壓榨的一個階級。

其次就是工,工多指工匠與手藝人。在古代社會中,他們提供生活所需的必要物資,以及進行社會建設等事物,所以工匠的地位在農人之下。

最後就是商人,商人在古代社會不僅是最地下的職業,更是受到各個階級的鄙視。哪怕是一個普通的農人,也可以毫無壓力的鄙視一位商人。因為在地位上他們是比商人高上一個階級的,這種現象與商人擁有多少財富無關。

哪怕一位商人富可敵國,在社會地位上他也不如一位農人。

宋朝初期也是如此但隨著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僅激增了商人的財富。還使得商人向著上層階級的流動性大大加強,不僅打破了"貴者始富,賤者不富"的固有社會格局,更是開創了"貧富貴賤,離而為四"新態勢。

商人掌握著大量社會財富,但這些財富卻與他們的社會地位不符,所以商人渴望著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而對於商人來說,經商只是一種積累財富的手段。只有入仕為官才能光耀門楣,才是最終極的目標。

商人提高自身社會地位的方式

1.官商通婚

商品經濟的流通,使得財富更被人所重視。而對財富的渴望,也使得官宦世家打破了門第觀念。

在宋朝時官宦人家之女的嫁娶,不在以門當戶對論。而是偏向於財富的多寡,所謂的"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便來源於此。

這不是簡單的嫁女或者娶妻,而是將兩個家族的資源所整合。官宦著謀求財富的支持,而商人者謀求家族地位的提升。

而在宋朝之前,這種聯姻是不可能的。

2.販官賣爵

整個宋朝上下一共維持了319年,其中有大半時間,宋朝都處於對外戰爭狀態。既然打仗,先不論戰爭輸贏如果。但只要打仗就需要耗損物資,現代對於戰爭更是有著"戰爭其實就是國家財富的比拼"之說。

可以說宋朝能夠存續三百多年,其中有一半功勞來源於商人。

而國家對於財富和物資耗損,也讓當時的朝廷想出了販賣官職的辦法。除了一些奴婢賤級和罪犯囚徒之外,只要捐獻一定的金額,就能獲得一個名義上的官職。

雖無實權,但對於掌握了大部分社會財富的商人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提升自己社會地位的頭銜。

因為只要有了官身,他們自身家族的社會地位也會水漲船高,脫離原有的低下位置。而且這種方法最為直接與快速,也是最受商人喜歡的方法。

3.科舉考試

隋唐開科,打破了固有的社會結構。讓普通人也能夠有機會魚躍龍門,得到入朝為官的機會。

而科舉也,成為了普通民眾提升自身地位的最好手段。其中受益最大者,莫過於商人。因為商人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他們卻掌握了大量財富。"有錢能使鬼推磨",自然也能讓商賈子弟獲得更好的教育。

只要家族中有一人得中,那麼整個商賈家族的地位就會得到提升。並且通過科舉入仕為官的商賈子弟,必然也會得到實權官職。雖這個方法周期較長,而且成功幾率不穩定,但卻是最有利於家族的穩固地位的方法。

宋朝商人對自身地位的提升所帶來的影響

固有的社會體系,就像一潭死水。而宋朝商人積極的提升自身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社會流動性,卻很大的刺激了國家經濟。並且還打破了"士農工商"的固有觀念,加速了社會發展,帶來了社會的開放與創新。

從宋朝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第一的國家上,就可以看出整個宋朝所迸發的活力。

這種活力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於商人渴望對自身地位的提升,並且積極的提升自身地位所帶來的讓社會良性發展的刺激。

宋朝商人社會地位的頻繁流動,還造成了固有"重農抑商"觀念的轉變。人們更加的注重財富,人們深刻的認識到了商人對於國家的益處。在整個宋朝,商業流動極為頻繁。雖然陸路被異族控制,但宋朝商人依舊靠著海陸,將宋朝的瓷器、絲綢輸向了歐洲。

財富的流通,也讓大部分民眾的生活得到保證。整個社會體系趨於穩定。

只可惜當時勞動力低下,無法減輕國家對於農人的依賴,也極大的限制了商業的發展。

而且宋朝也一直處於外患之中,不能平靜而穩定發展自身經濟。不然華夏最早的的資本主義萌芽就不會發生在明朝。

可就算如此,商人對於社會地位的渴望,的確極大了刺激了當時的宋朝社會發展。

總結

宋朝的經濟繁榮完全依賴與商人所帶來的社會發展,國家政策也在商人階級的衝擊下,趨向與開放與更加流通的風氣。

社會階級對立情緒,也在商業活動中所帶來的利益衝擊下,趨於平和。國家對於商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這也為後來的明朝資本主義萌芽提供的基礎。

參考文獻:

《從社會流動看宋代社會的自我調節與活力》

《宋史》

《海上絲綢之路》

《論宋朝商業活動帶來的衝擊》

《宋朝經濟》

《宋朝科舉》

《經學理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