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2020)

傳媒內參 發佈 2020-04-27T18:40:55+00:00

傳媒內參導讀:《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分為七個部分,涵蓋電視/網絡劇行業導向與治理、影視企業與影視投資、電視/網絡劇生產、電視/網絡劇市場、電視/網絡劇社會影響、疫情期間行業熱點、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走向等。

傳媒內參導讀:《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2020)》分為七個部分,涵蓋電視/網絡劇行業導向與治理、影視企業與影視投資、電視/網絡劇生產、電視/網絡劇市場、電視/網絡劇社會影響、疫情期間行業熱點、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走向等。

來源:影視大家

整理:刁基諾

以下為首都影視發展智庫首席專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尹鴻教授發布實錄:

2020年北京電視節目春季交易會——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搬到了雲端,這次特別形式的活動註定會載入史冊。

每一年,首都影視發展智庫會聯合清華大學、新傳智庫相關研究團隊在電視劇秋季交易會和春季交易會各做一場論壇。在秋交會論壇主要側重發布風向標報告,對來年電視劇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和判斷。而在春交會,電視劇發展論壇主要是提供上一年度產業報告。接下來發布的就是2019年的發展報告。

2020年的報告稱之為電視及網絡劇報告,是因為網絡劇在整個劇集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電視劇和網絡劇合在一起做整體梳理,形成了《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報告(2020)》。

整個報告分為七個部分,涵蓋電視/網絡劇行業導向與治理、影視企業與影視投資、電視/網絡劇生產、電視/網絡劇市場、電視/網絡劇社會影響、疫情期間行業熱點、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走向等。

一、電視/網絡劇行業導向與治理:

關注「四劇一酬一假」

這些年整個文化宣傳大局對電視、網際網路行業都有巨大的引導作用。尤其近些年迎來一些重大的歷史節點,比如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等。根據這些歷史節點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重點電視劇,整個電視和網際網路行業對此都有充分認知。

2019年,相關部門召開多次會議,出台了很多相關政策,提出了切實要求:比如對電視創作的導向、播出的要求;對整個電視在文化組成過程當中的重要性的強調;對電影、電視、網際網路文化市場、廣告體系的建設;包括強調的線上、線下、新媒體、傳統媒體的統一標準;再到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的重新備案審查等等,都正在落實到實際的運作和管理過程中。

在重點治理方面,主要針對「四劇一酬一假」:首先是古裝劇,特別是在70周年獻禮展播期間,對一些娛樂性較強的古裝劇、偶像劇都做了調控。在未來,為保障一些重點的宣傳時段,對一些劇目播出狀態的調整可能會成為常態。其次,對宮斗劇的限制這幾年應該說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對一些比較經典的老劇在翻拍時有了更多限制。同樣,抗戰劇在過去被認為是特別穩妥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作品,也加強了審核,從而避免雷劇的出現。包括注水劇,2020年年初,總局對電視劇的長度也開始做出一些指導規定,一般情況下不能超過四十集,提倡30集以內的電視劇等等。

這兩年一直貫穿的行業亂象治理主題是對天價片酬的限制,從現在來看,這個問題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另外還有對收視造假的整治,收視造假確實對整個電視行業有非常大的影響。總局剛發的一個新文件,就是對收視造假要嚴加控制,要求點擊數據、流量數據要真實可信。

除了政府助力外,各個行業也積極自律。九個平台及製作機構共同出台了《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幾家影視公司一起取消了公開播放率及點擊率的數據,不讓收視率和點擊率來引導創作,實際上都是在響應有關管理部門的要求,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健康的播放環境。

整體上來講,宏觀政策與治理的重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引導電視和網絡劇的創作方向。鼓勵正能量,並且對製作成本有一定積極限制。

第二,調控電視和網絡劇題材類型的生產與播出。根據題材的生產數量和播出數量做出了一些規定,比如對古裝題材、穿越懸疑等的調控限制等。

第三,轉換電視及網絡劇的評價體系。不過度依賴收視率、點擊率評價的方式,而增加更多的社會評價和觀眾滿意度的評價體系。

第四,治理行業市場體系。要求公平競爭及交易,維護行業的健康秩序。

第五,強化網絡視聽行業的管理。強調對重點劇目的備案,也加強了對節目的審查等。

以上是五個宏觀政策治理的重點。

二、影視企業與影視投資:

大考驗大變局

從2018年開始治理影視行業亂象以來,整個行業出現了新的變化,比如劇目數量減少、更追求創作質量,當然行業也面臨一些經營上的困難。

從2018年開始治理影視行業亂象以來,整個行業出現了新的變化,比如劇目數量減少、更追求創作質量,當然行業也面臨一些經營上的困難。

從2019年看,電視劇及重點網絡劇的出品機構大致有三大類型:

第一類,以中央電視台、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芒果影視等為代表的媒體機構和國有企業。

第二類,是發展很快的民營製作公司,像華策、新媒誠品、五元文化等等。除了傳統的幾大民營製作公司外,也出現了一些新興的製作公司。而這些公司很多都和網絡劇、網絡大電影有關係,這些新公司正藉助於新平台不斷湧現。

第三類,是以騰訊影業、愛奇藝、優酷為代表的網際網路視頻平台,參與了越來越多的主控、主投、獨播產品,成為行業內重要的出品方。

總體看來,2019年收視和社會評價比較高的出品公司,像華策、正午陽光、新麗傳媒等表現都很搶眼。而在網際網路企業當中,三大視頻網站都有一些非常優秀的作品。騰訊推出的《奔騰年代》《光榮時代》《慶餘年》等等,優酷的《在遠方》《大時代》《長安十二時辰》,愛奇藝的《破冰行動》2019年也引起了較大轟動。視頻網站成為優質劇的推手。

然而,從整個行業來講,2019年確實出現了一些新現象,比如首次出現影視企業負增長狀況。往前追溯,2017年新增影視企業為4501家,即便2018年受到市場治理的影響,新增企業也達到了2105家。然而2019年影視企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減少了300多家。就目前看,這個情況或許還會延續,甚至可能會更加明顯。

隨著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變化,整個影視行業的投資規模也有所下降。藝恩視頻智庫統計顯示2019年電視劇市場總投資規模大概是168億,創造了近五年來的歷史新低。影視行業的投融資事件也大幅度減少,相比2018年的130起相關事件,2019年僅僅有10件,可見整個行業在資本市場遇到的問題比較突出。

應該說,行業還是處在比較嚴峻的狀態中。許多頭部上市影視公司虧多盈少,從這個角度上我們判斷整個電影電視網際網路的製作行業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時期。

與此同時,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視頻出現了較好的節目,一些新的、非傳統的公司開始不斷湧現,像新澎傳媒、留白影視、深藍影視等等推出了引起反響的作品。這個行業在重新洗牌,重新進行市場結構調整。

三、電視劇及網絡劇生產:

持續減量提質

電視和網絡劇的立項,從總局公布數據看,2019年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為34431集,當代題材占比七成,古代題材占比不到一成。與2018年相比,古代題材電視劇立項占比減少了一半,當代題材略有提升,但總體是下降的。

其中值得重視的是,2019年總局發出《關於網絡視頻節目信息備案系統升級的通知》,在系統備案的重點網絡劇超過了千部,網絡劇成為新發展方向。

發行許可方面,可以看到,從2012年開始,生產完成並獲得發行許可的電視劇總量就已超過1萬集,後來一直在15000集左右的區間徘徊。但2019年又重新回落至1萬集區間。2020年,很可能會進入低於1萬集的時代。2019年全國各類電視劇製作機構共計生產完成並獲准發行的國產電視劇共254部,10646集。其中當代題材的作品占比非常高,共152部,5954集,接近總數的60%。在當代題材中,都市題材占比63%,這也充分反映了都市類電視劇與觀眾以及市場的結合度更高。而其它的題材,如涉案題材受到播出限制,去年只有11部。農村題材只有13部。近幾年下降較為明顯的軍旅題材,2019年一共只有4部。

近代題材當中,革命題材在近代題材中相對占比較多,但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相對減少。這類題材作品在創作上面臨許多題材突破的困難,對政策精準度的把握要求也會越來越高。2019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一共只有4部,占總數的1.57%。整體上來講,電視劇發行總量下降,歷史題材劇目降幅更加明顯。

主旋律劇方面,由於每一年都有重大歷史節點,呈現出一些新變化和新突破,總結有如下三點:

第一、以普通人物的命運變遷去書寫大時代的故事。2019年收視評價都非常好的《老酒館》以及為了紀念澳門回歸而拍攝的《澳門人家》,都是以小人物的經歷來講述大時代故事,包括2018年的《大江大河》都採取了這種創作道路。

第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為題材的作品追求視角的創新。這些作品尋找到一些獨特領域去展示重大歷史時代,比如得到了很高評價的《外交風雲》。

第三、是對經典名著的重寫。像《特赦1959》,它的題材在過去電視劇電影中有拍過,但現在用了新的製作手段和闡釋方法重新演繹,使得這個作品在2019年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

四、電視/網絡劇市場:

有頭部無現象

由於覆蓋率接近96%,電視是目前覆蓋全國觀眾最好的媒介。在現在各個電視台的收視排名當中,市場份額排名前10位的頻道,央視占據了七個席位,另外就是湖南、浙江和金鷹卡通,可以看出央視的節目覆蓋率仍然比較好。

從收視份額上來講,中央級頻道和省級上星頻道的市場份額大致相同,各占27.3%和27.4%。衛視當中,基本上傳統的前五家表現穩定,湖南衛視排名第一,然後是浙江衛視、上海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和北京衛視。這幾個台的排名位置每年都略有改變,但基本上五家衛視已經形成了第一梯隊,且與第二梯隊拉開了距離。

從電視台的電視劇的播出來看,五大衛視上新劇的集數跟過去相比變化不大。但整體來看,相比2018年上新的國產電視劇和網絡劇一共有452部,2019年只有377部。劇集總量下滑了16.6%,減少了75部。在上新的377部劇當中,電視劇的數量只占35.8%,而64.2%的是網劇,可見不僅上新劇的數量在減少,而且網劇遠遠超過了電視劇。網絡已經成為劇集最主要的傳播渠道。

在收視率方面,2019年諸如《奔騰年代》《小歡喜》等作品的整體收視率都不錯,但是在省級衛視中都沒有收視率過2%的作品,且前30位排名的作品收視率差異普遍很小,當然這其中包含很多原因,包括對收視率造假的整頓影響等。

古裝劇在上星衛視的播出數量大幅縮減,受到內容編排的整體調控,只有8部古裝劇在衛視播出,但是古裝劇在網際網路上的傳播效果卻非常好。自2018-2019年,古裝劇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等等,可見古裝劇仍然在市場上有較好的觀眾接受度。

視頻平台的劇集上新降幅也比較明顯,值得關注的是現在有很多劇集就是純網劇,即便是拿到電視劇許可證,也只在網上播出,不在電視播出。2019年,騰訊上新劇集119部、愛奇藝162部、優酷98部、芒果TV54部,整體來講雖然數量有所減少,但網際網路仍然比電視上新劇目要多。

大部分視頻平台以獨播劇為主,占比超過半成。其中愛奇藝的獨播劇更是領先於其他平台,可見網際網路仍然在用獨播劇爭取更多的付費用戶。

從集數數量來講,21-40集的劇集數量為主要構成。網絡劇的平均篇幅更短,且在製作上比電視劇更加追求精製的製作質量。

視頻平台一般選擇工作日上新,在上新的網絡劇中,30-40分鐘的網絡劇占比最高。值得關注的是,上新劇中,女性觀眾占比為58.5%,而且平均年紀只有26.8歲。可以看出網絡劇的核心受眾跟電視劇相比確實是有一定差異,這個差異也為兩種平台對電視或網絡劇的創作要求帶來一些不同的影響。

2019年還有很多台網聯動劇。其中台網同步劇有90部,先台後網的4部,先網後台的為8部。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過去都是以先台後網為主,但2019年先網後台比先台後網劇多出一倍。這也說明網際網路在具體播出當中,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也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如果作品在網際網路上播的很熱,但如果沒在電視上播出,往往社會的話題度就比較低。而傳統的電視渠道和視頻渠道聯動的影視作品,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所以,相信未來網台聯動的趨勢還會繼續加強。

從網際網路視頻來看,2019年有很受關注的網劇作品,但實際上平均的單部播放量跟過去相比也有縮減。排名前50的劇集,平均單部播放量為15.79億次,與2018年的33.29億次相比,縮減了17.5億次。並且,播放量超過50億的網劇數量只有2部,跟2018年相比,《延禧攻略》、《如懿傳》都是100億人次以上的播放量。不難發現,在網絡劇的快速發展下,觀眾開始選擇更多差異性作品。

2019年,視頻平台上網劇播放量排在前列的作品有《陳情令》、《倚天屠龍記》、《慶餘年》等等。在播放量排名前50的作品當中,騰訊視頻的播放劇目占了將近一半,愛奇藝、優酷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要說的是芒果TV的網絡劇播放量僅次於騰訊視頻,可以看出,原來是「愛優騰」,現在芒果TV、PPTV等也開始向第一梯隊挑戰。

內容付費已成為各視頻平台電視及網絡劇營收的重要來源,內容付費同比增加了21%。應該說,網際網路平台正在培養觀眾花錢看優質內容的消費習慣。這也是為什麼各個平台獨播劇比較多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爭取到自己的付費會員。

這是好趨勢,尤其對內容製作方來說,優質作品會帶來更好的回報,一些付費會員模式也使得製作方可以去做一些更精準、小眾的作品。視頻平台已經開始探索一些新的內容付費模式,比如超前點播,如何讓觀眾接受新的付費形態、如何讓會員制和新的付費形態得以共生平衡,如何去探索新的盈利點,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另外,傳統平台廣告價值還在繼續下滑,電視劇品牌植入需求加大。包括現在長劇集正在藉助短視頻實現傳播破圈,而短視頻從長劇集中取材進行二次創作,相互提高流量,二者相輔相成。

五、電視/網絡劇的社會影響:

收視與口碑趨於同步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加強了對優秀電視節目的推廣,比如2020年2月總局推出了21部2019年度的優秀中國電視劇,其風格、題材、類型等都比較多樣,重大革命歷史劇、年代劇、行業劇、軍事公安劇、生活劇、古裝劇都在列。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以及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獲獎作品的評選都體現了導向要求,入選作品製作精良,獲得了社會廣泛認可。

口碑方面,電視劇和網絡劇都出現不少高評分劇目。雖然豆瓣的電視劇評分只起到參照作用,但2019年能夠得到7分以上的電視劇數量較多。如《特赦1959》等等其評分都在7分以上,包括網絡劇也有很多的作品接近8分的評價,總體上觀眾對劇集滿意的滿意度似乎有所提高,高收視與高評價趨於正相關。

六、疫情期間行業熱點:

留得青山在

疫情之下,影視行業確實遇到了困難。各影視企業做了很多自救工作。比如因為疫情必須暫停影視劇的拍攝,雖然有6000多人滯留橫店,橫店卻做好防護,保障全部滯留人員均未感染新冠肺炎。實際上,疫情之下,影視企業不倒閉、不關門,儲蓄力量準備精品就是對抗疫的貢獻,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與此同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及多個省市,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等都出台了很多政策,穩定企業經營,幫助影視企業渡過難關。尤其是北京,北京影視企業比較多,出台了一系列的幫扶政策:從行政審批的簡化,到減輕企業負擔,並且加大財稅政策方面的支持等等,形成了配套的扶持幫助體系。

現在整體上來講,影視企業復工復產正在穩定進行。各個影視基地也在為復工復產做積極準備,出台了很多優惠措施:比如青島東方影都免除園區停工劇組的租金;橫店影視城免除攝影棚費,酒店住宿費減半,並為當地影視工作人員發放補貼;象山影視城出台相關的費用減免措施等等。可以說,守望相助、共渡難關,是整個行業的共識。

雖然產業遭遇困難,但電視和網絡劇的收視可喜,國產電視劇總體收視率同比增幅顯著。2019年電視劇收視率沒有破2%的劇集,但2020年以來,《安家》《我在北京等你》《決勝法庭》《完美關係》《下一站幸福》《新世界》等電視劇在單一電視頻道的收視率均突破2%,這說明觀眾對電視劇集的需求依然很大,優秀作品會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

疫情期間,網絡劇的供應數量雖然沒有提升,但網絡劇的有效播放量攀升明顯,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率高達58%。2020年1月至3月,全網連續劇累計有效播放達1457億,比2019年同期增長9%。疫情的出現,使觀眾對電視和網絡劇的需求更加強烈。

七、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走向:

三大主題七大趨勢

中國電視劇及網絡劇發展的新態勢,將出現時代的三大主題和行業的七大趨勢。

新時代的三大主題為:

第一、謳歌新中國、新時代成就。無論是2020年的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即將要迎來的建黨100周年,謳歌新中國建設和新時代成就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創作主線。

第二、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這方面,一些古裝戲,如《慶餘年》《長安十二時辰》等,都不再更多的糾纏於宮斗、權斗,而是有意識地去關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道德、文化精華的展示。過去限制古裝劇,其實很多時候是認為古裝劇有過多娛樂化傾向,甚至在價值觀的傳達上會引起一些爭議,例如宮斗權斗的過度渲染,政治陰謀的主題泛濫。然而,現在大家意識到如果古裝劇展示出更多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傳遞文化精神,真正能夠做到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未來對古裝劇的政策就可能會有新的改變。畢竟,優秀的古裝作品不僅有國內市場,而且也有比較好的海外市場、國際市場,當下青年人興起的國風審美潮流,也有利於文化自信的建設。

第三,表現社會積極向上的善風美俗。善風美俗,就是好的社會風氣,比如都市題材的作品,不僅僅停留在苦情、婚變、職場爭鬥,而是通過對社會矛盾的表現,表現人性的真善美,表現社會風氣的正面力量。作品當然需要表現現實困境,但是更要通過現實困境的解決,體現社會向上、向善、向美、向前的趨勢,讓現實主義成為一種積極的現實主義。

突出三大時代主題同時,電視劇和網絡劇發展也呈現出七大行業趨勢:

第一、行業導向和行業的調控會繼續強化。無論是黨政管理機構的導向要求,還是行業管理的措施手段,都表明,電視和網絡劇行業的社會效益目標和責任,會有增無減。

第二、影視行業繼續面臨深度調整。目前這個深度調整還未完成,恰恰屋漏偏逢連夜雨,受到疫情影響,行業很可能出現重新洗牌,會有中小企業退出,新興企業前赴後繼,行業結構和格局都會出現新的變化,特別是傳統的電視劇企業受到衝擊較大,而與網絡平台聯繫緊密的影視企業會獲得新的轉機。

第三、電視和網絡劇的數量仍然會持續下降。雖然2019年影視劇集數量已經回落至萬集左右,但是2020年很可能會低於1萬集。由於電視平台和網絡平台上新劇的數量都下降,特別是電視平台的電視劇購買力嚴重下滑,加上資本的撤離,電視劇和網絡劇的數量下降幾成定局。

第四、頭部內容依然嚴重稀缺。一方面,電視和網絡平台的上新數量下降,另一方面各平台對頭部產品的需求卻在急速上升。每個星期、每個月、每個季度,都希望有頭部內容的出現和引領。但是目前來看,真正能夠引起觀眾大範圍關注的頭部內容依然嚴重缺乏。所以抓頭部內容、提高頭部內容的質量將是影視行業的當務之急。

第五、網絡平台話語權繼續上升,台網合作將更加緊密。雖然網絡平台的購買力、影響力都在持續上升,台網有一段分化趨勢,但下一階段,台網會走向互相借勢借力,可能出現分久必合的趨勢。電視播出的共振效應,對頭部內容會帶來更大的影響,二者聯動,可以共同使頭部內容發揮更大效益。

第六,主旋律重點劇、頭部商業古裝劇、高強度類型劇、專業化職業劇將是中國電視/網絡劇的四駕馬車,支撐電視/網絡劇的基本格局。每年獻禮的重點劇目,會得到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頭部大製作的古裝劇則往往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高強度的類型劇和專業化的職業劇是這些年頭部內容的重要類型,雖然創作水平參差不齊,但大都會引起觀眾的關注。網絡IP仍然會是這些作品的重要來源。

第七,網絡自製劇在形態、類型、產品方面會更加創新。未來影視企業或將會去開闢一些全新的類型,比如像互動劇、短劇、迷你劇,將電視劇與遊戲結合,將電視劇與移動終端結合,這是影視、網際網路與科技的強大聯合,更是觀眾與創作者的全新互動。未來,可能這些類型會形成新的形態,為整個影視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總之,2019年的中國電視劇和網絡劇產業雖然還沒有完全度過深度調整的困難期,電視和網絡劇的生產數量明顯下降,現象級的作品缺乏,各種調控政策與行業發展的磨合尚未完全完成。但是應該說,市場的需求依然旺盛,網際網路對行業的新推動正在發揮作用,市場體系的重建初具規模,相信經歷了疫情的劫難之後,電視和網絡劇產業會更加意識到內容為王、而優質內容則是最耀眼的王冠。又一個希望的未來站在我們面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