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韓、東南亞——國產AGV三大海外市場特點分析

傳感器專家網 發佈 2020-04-27T19:21:36+00:00

但各國國情不同,國產AGV想要拿下海外市場就需要了解每個地區AGV市場需求側重點,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三大海外市場的不同特點。

  越來越多的國產AGV企業開始將目光延伸至海外,歐美、日韓及東南亞正在成為國產AGV企業的主要拓展方向。但各國國情不同, 國產AGV想要拿下海外市場就需要了解每個地區AGV市場需求側重點,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三大海外市場的不同特點。

  歐美市場:高收益高標準嚴要求,深度定製化

  拿歐美市場來說,歐美生產的AGV主要採用大部件組裝形式,整體外觀較為笨重,但與之俱來的是它們大都可以適應複雜多樣的路徑規劃和生產流程,因此可以用在各種搬運場所。

  而歐美AGV市場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行業主要傾向於深度定製化,市場上的自動化系統項目通常會由幾家企業合作完成,各自瓜分利潤。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國內的AGV企業早就已經服務過各種類型的工廠,在非標產品設計與製作上經驗豐富,擅長深度定製。

  此外,歐美的人工成本較高,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地區的物流系統對自動化的需求很大,接受度也較高,這就為國產AGV進入歐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且與歐美AGV企業相比,得益於國內較低的人工成本,國產AGV企業價格優勢相對明顯,是國產AGV打入歐美市場的有利條件。

  此前國產 AGV項目出口歐洲地區較少,有一部分主要原因也在於嚴格的歐盟標準讓企業望而卻步。國產AGV正式落地應用是在1992年,而在美國,AGV早在70年代就開始規模化應用,不過在長時間的AGV產品及應用技術的積累中,如今國內的AGV技術已經成熟,產品能夠達到國際市場標準,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也還在逐步拉小,有些甚至已經趕超。

  面對如此豐厚的利潤,歐美市場早已成為不少國產AGV企業的開發區域,近年來國產AGV企業爭相獲取 「CE」認證等歐美市場准入證明,以提高產品話語權,例如國自從2016年就開始拓展其在美國的業務板塊,艾吉威也早已成功牽手歐洲最大家用電子產品與電器製造商土耳其VESTEL。

  日韓市場:勞動力短缺,物流設備向高端轉型

  至於日韓市場,以日本為例。日本主要以高端輕工業為主,例如電子等科技產業占據了工業的半壁江山,因此日本人對AGV的需求是簡單但是功能能滿足需要,成本相對低廉。他們覺得最實用的,市場需要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這就是他們做市場的宗旨。

  伴隨電商物流需求旺盛,日本的現代化倉庫需求也日增,現代化倉庫數量急劇增加,而傳統老舊倉庫正面臨改造問題。日本大和房屋從傳統房屋興建轉型至現代化倉庫,2017年度完工使用的倉庫面積達966萬平方米,較前一年增加15%。另有富士經濟統計顯示,到2025年,日本新一代物流系統與服務市場(包括日本企業的海外業績)約為3.9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6.34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89.1%。在勞動力短缺無法化解的同時,日本電商市場正在擴大,自動化需求正在提高。

  得益於日本人自己的工業場景和轉化能力,他們在AGC上表現出色。目前,AGC市場上還是活躍著比較多的日本企業,但在AGV市場上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一方面應用場景的特徵促成日本發展自己的特色AGC,而另一方面也制約日本進入高端AGV領域。但是未來AGC的使用一定會受到時代的限制,企業不僅僅是需要一個簡單的搬運工,而是需要一個具有智能的物流系統專家,能夠接受調遣,遠程監控,信息反饋等一系列高級的反應模式。而這些智能領域的活絕非AGC能夠勝任的,國產AGV發展飛速,再加上中國正最先迎來5G開放的元年,在5G技術的大寬頻和低延時下,高度智能的AGV更能滿足日本企業日新月異的疊代需求。

  事實上,在勞動力短缺的日韓尋找商機的國產自動搬運機器人企業很多。早在2017年,極智嘉(Geek+)進入日本,其AGV被日本大型服裝企業等引進,並在2019年在日本市場持續保持占有率第一。快倉也在日本成立了銷售公司——Quicktron Japan。此外,今年7月,牧星智能也與韓國物流集成商新世界簽訂合作協議,雙方還正式簽署了韓國連鎖超市巨頭易買得旗下Everyday智能物流中心項目採購協議,易買得將在其最先進的物流中心部署數百台牧星智能機器人。

  東南亞市場:物流體系紅利期, 價格戰硝煙四起

  歐美日韓之外,東南亞地區與中國的工業發展路徑相似,且地域相鄰,被稱為「世界的工作檯」之一,許多低技術產品從這裡生產出口。近些年東南亞地區逐漸出現機器人製造取代低技術工作的趨勢,雖然東南亞市場還是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人工成本較低,但是東南亞工人的生產效率並不高,因此也是當前AGV企業比較看重的海外市場之一。

  放眼整個東南亞,目前並不能找到一個完善的物流體系,即使是在已開發國家新加坡也是如此。到2018年,東南亞的物流體系只覆蓋了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還沒有全方位的鋪開來。整個區域的的物流市場正處在上升紅利期。其中,以新松為主的國產AGV頭部企業目前正在全力拓展東南亞市場,將其作為海外市場重要領域。除新松外,還有多家企業的產品在東南亞地區有應用,包括昆船、國自機器人、極智嘉、井源、艾吉威等。

  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東南亞的AGV市場,使得很多AGV初創公司(在技術沒有和同行相差太多的情況下)只能打價格戰才能增強競爭力。而且作為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並沒有很高的東南亞來說,似乎價格戰更能被大眾接受,畢竟誰不喜歡更低的價格買來同等的服務呢?然而很多初創公司並沒有十足的資金支持他們打價格戰,在燒了一段時間的錢以後,尋求投資似乎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事實上,除了歐美、日韓及東南亞這幾大市場,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能看到國產AGV企業的身影,成立分公司、找代理商或是與當地的集成商合作,這些行業頭部企業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將業務拓展至更大的範圍。

  我們欣喜於看見國產AGV企業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但各個國家地區情況各不相同,在走出去之時,國產企業從產品到客戶必須充分考慮到「本土化」的需求,這樣才能在走得遠的同時走得更好。

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黃滿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