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胎兒最後長好的部位,出生後好好呵護

媽咪寶貝傳媒 發佈 2020-01-13T06:14:43+00:00

肺是最後一個發育成熟的器官,當胎兒的肺長好了,就意味著,寶寶快要出生了!肺是寶寶最後發育成熟的器官,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管腔相對細、窄,氣道易為黏液所阻塞,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不全,黏膜下血管豐富,易於充血,間質發育較旺盛,肺泡數量少,肺含氣量不足。


每個寶寶在媽媽肚裡呆的時長不一樣,出生時間不一樣,差不多37周出生的胎兒就已經能夠自己呼吸了。肺是最後一個發育成熟的器官,當胎兒的肺長好了,就意味著,寶寶快要出生了!這個時候胎兒和孕媽會同時釋放一種叫乳化酶的物質,孕媽是由產道釋放,胎兒是從頭頂沒有閉合的囟門釋放,兩人共同努力,迎來寶寶的誕生!

【寶寶出生後,肺比較嬌嫩,更容易得肺炎】

肺是寶寶最後發育成熟的器官,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管腔相對細、窄,氣道易為黏液所阻塞,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不全,黏膜下血管豐富,易於充血,間質發育較旺盛,肺泡數量少,肺含氣量不足。

此外,嬰幼兒階段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防禦功能較差,這些內在因素不但使嬰幼兒很容易發生肺炎,而且一旦發生就病情嚴重,並且易於擴散。在冬季,爸媽尤其注意預防小兒肺炎發生。

【日常生活,注意保護,避免肺部感染】

一定要做好肺炎的預防,尤其是小兒支原體肺炎,疾病的潛伏期和呼吸道帶菌時間長,造成疾病傳播、感染周圍人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採取預防措施尤為重要。

1.加強護理和體格鍛鍊,嬰兒時期應注意營養,及時增添衣服,培養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多曬太陽。防止佝僂病及營養不良是預防重症肺炎的關鍵。從小鍛鍊體格,室內要開窗通風,經常在戶外活動或在戶外睡眠,增強機體耐寒及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就不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2.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傳染病,對嬰幼兒應儘可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弱小嬰兒受感染後易發展成肺炎。注意防治容易並發嚴重肺炎的呼吸道傳染病,如百日咳、流感、腺病毒及麻疹等感染。尤其對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兒更要注意。



3.預防併發症和繼發感染。已患肺炎的嬰幼兒抵抗力弱,易染他病,應積極預防可能引起嚴重預後的併發症,如膿胸、膿氣胸等。在病房中應將感染不同病原的患兒儘量隔離。恢復期及新入院患兒也應儘量分開。醫務人員接觸不同患兒時,應注意消毒隔離操作,預防交叉感染。

4.對於久治不愈的咳嗽,應考慮支原體肺炎的可能。要及早作血清學或病原學檢測,以明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一旦確診,立即使用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特效。

【及時發現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早期症狀是發熱、咳嗽、氣急、精神不振、食慾不佳,有時還伴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發熱時熱度一般持續不退,高達39℃~40℃,有時會更高,重者多因氣急、呼吸困難、缺氧、高燒而發生抽搐。

嬰幼兒肺炎特點:

1起病急。

由於小兒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均較弱,呼吸道防禦功能差,感冒後,存於口腔、咽部的細菌、病毒會侵犯肺組織而發病。

2症狀不典型。

早期可能僅表現為乏力、精神差、嗆奶、有的小兒患了肺炎並不高燒,只有輕微咳嗽。

3病情發展快。

小兒出現呼吸和心跳明顯加快、鼻翼扇動、口周發青、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小兒患肺炎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常可迅速惡化,出現中毒性休克,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調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