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樑畫棟:深圳博物館藏金漆木雕及其他木雕欣賞上篇

樂藝會 發佈 2020-04-29T07:11:20+00:00

雕樑畫棟深圳博物館藏金漆木雕及其他木雕欣賞上篇深圳博物館深圳民俗文化展廳,主題展覽共有「區域民俗」、「廣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習俗」四大部分。


雕樑畫棟

深圳博物館藏金漆木雕

及其他木雕欣賞上篇


深圳博物館(新館)深圳民俗文化展廳,主題展覽共有「區域民俗」、「廣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習俗」四大部分。民俗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和文化現象。其中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生動反映。


金漆木雕又稱潮州金漆木雕,簡稱潮州木雕,是廣東潮州地方傳統雕刻藝術之一。 金漆木雕始於唐,盛於宋。在廟宇建築中,隨處可見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藝,往往帶有故事性,蘊含發人省思的意義;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頭雕刻,甚至貼上金箔以顯示尊貴以樟木為主要原料進行雕刻,並在其上髹漆、貼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金漆木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潮陽縣誌》記載:「潮陽金漆木雕,始於唐,盛於宋。」至明清,邑內官宦、商賈及富有人家,崇尚雕樑畫棟,其藝精巧,富麗堂堂。清末,潮陽關埠下底人黃武賢,跟隨左宗棠平息新疆叛亂有功,被朝廷加封為雲南提督。黃武賢曾以潮陽金漆木雕《福祿壽三星圖》奉獻慈禧太后,慈禧愛不釋手,連稱「廣南人傑藝精」,後當國寶收藏於故宮。


金漆木雕是在木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建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的潮州開元寺中,留存有唐代木雕「木魚」,以及宋代木雕「木龍」(銅鐘的懸樑)。明清兩代,潮州官宦、商賈的住宅多尚雕樑畫棟,木雕普遍作為建築和用具上的裝飾,並使用髹漆、貼金的技法。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描述道,「五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梲彤橑,雕榜金角,曲欄斜檻,丹漆塗堊」,可見當年的情景。開元寺內的掛筒「仙姬送子」、大殿龕桌和「金千佛塔」等,也都是明代金漆木雕的作品,其中萬曆年間(1573~1619)雕刻的龕桌已運用鏤雕技法。清代乾隆以後,金漆木雕成為顯耀華貴的工藝品,並廣泛用於廳堂、居室中的門、窗、屏風、几案、掛屏、橫匾、床榻、櫥櫃、睡枕以及神龕、神像、神牌、饌盒、香爐罩、燭台等。這個時期的金漆木雕,題材廣泛,構圖複雜,使用浮雕、圓雕、鏤雕等各種技法,特別是運用多層次的鏤雕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金漆木雕,是宋時就是很興盛之傳統工藝。它以樟木為料,雕刻人物景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作品多層鏤空,富立體感,玲瓏剔透,外表貼金,典雅富麗。昔時多作為廟宇、祠堂、豪宅、華廳之建築裝飾,而今除仿古建築仍用以裝飾外,多用以作為藝術陳設。
























































本圖片集均為樂藝會資料

歡迎轉發

謝絕未經同意自行拷貝到個人公眾微信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