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販賣「精神鴉片」的「黃師」是時候全面查禁了

夜郎政法 發佈 2020-05-17T20:09:37+00:00

香港警方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讓人扼腕嘆息:修例風波中共有8001人被捕,其中有3286名學生,占全部被捕人士41%,學生里六成是大學生、四成是中學生。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販賣「精神鴉片」的「黃師」,是時候全面查禁了!

香港警方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讓人扼腕嘆息:修例風波中共有8001人被捕,其中有3286名學生,占全部被捕人士41%,學生里六成是大學生、四成是中學生。未成年人犯案比率從2019年7月的6%升到2020年2月的30%。

痛惜之餘,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麼多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會走上違法犯罪歧途?

從日前的兩樁教育新聞中,或許可見端倪。香港一所小學的常識科教師在網絡授課中稱,鴉片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為幫助中國消滅鴉片」。無獨有偶,香港媒體近日指出教科書《現代初中中國歷史》中,引述所謂「英國歷史學者」所言,批評林則徐「不明白英國的貿易狀況,也不考慮禁菸對中英關係的衝擊,輕率地單方面嚴禁鴉片,這顯然是不明智的做法,並最終釀成戰爭」。

如此荒誕無稽的教育,一經爆料,香港社會各界震驚之餘,再度反思:「黃師」「毒教材」,一直以來給學生灌輸「精神鴉片」,蠱惑、教唆青年,貽害匪淺,是時候全面查禁了!

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部門統計,自去年6月至今年1月底,共接獲171宗有關教師有可能涉及專業失當的投訴,大部分涉及發表仇恨、詛咒等不當言論。一名中學助理校長竟詛咒「黑警死全家」「警察子女活不過七歲」。這些教育界人士利用手中本應傳播知識、教人向善的權力和資源,散播暴力仇恨的種子,突破了教師的職業底線,喪失師德,是教育界之恥。所以,查禁「精神鴉片」,最關鍵的是剔除這部分不良「黃師」。

同時,「毒教材」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通識教育在香港回歸後成為高考必考科目,但教材為自主編寫,無需通過教育局等部門審定。有些教材充斥著攻擊「一國兩制」、醜化污名化內地、煽動街頭暴力等內容,已經成為部分不良教師用來煽動學生參與激進違法行為的政治文宣品。更有甚者,九龍塘某間幼兒園使用的教材里,竟然用「中國是暴虐的國王,英國是神奇的魔法師,魔法師救了自由港」這樣的比擬方式,來講述童話故事。凡此種種充滿仇恨、扭曲的「毒教材」,就像鴉片一般,長期以來荼毒學生思想。

香港教育積弊已久,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社會各界應凝聚共識,全面檢視教育界長久以來所受的「精神鴉片」侵害。要知道,縱容「黃師」,就是縱容伸向青少年的黑手,就是毒害下一代;放任「毒教材」就是放任仇恨與暴力,就是把學生推向黑暗和危險。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部門也應積極響應廣大家長呼籲,重拳出擊,查禁「黃師」「毒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培訓與考核,加強對教材的把關審核,徹底整肅當前香港教育的種種亂象。散播仇恨和暴力的教師是否符合教育專業守則,該如何處理?歪曲事實、胡編亂造的「毒教材」是怎麼進入校園的,應如何規範?要如何建立一支適應「一國兩制」的教師隊伍?這都是香港特區政府教育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針對香港學校普遍缺乏愛國教育和中國歷史教育,教育部門也必須堅定改革,理直氣壯地推動國民教育、歷史教育正名化、正規化。有香港教育界人士評論說,香港回歸20多年,中小學教育並沒有完成「去殖民化」的改革,一些港英時期扭曲國家民族觀念的語文、歷史和公民教育教材被直接保留下來灌輸給學生,導致許多香港年輕人對國家、對「一國兩制」充滿偏見,甚至有人高舉美國旗、英國旗,參與違法示威。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教育不可以是「無掩雞籠」,一定需要有人把關。她表示,有人有心在校園內傳播失實、偏頗的歪理,除了通識之外,其他科目也會「被滲入」。教育局固然是把關的部門,但辦學團體以及學校的管理層「每一個位置都有把關的功能」,以保障心智未成熟的學生不被歪理荼毒。

查禁「黃師」「毒教材」等教育領域的「精神鴉片」,事關廣大青年學子的人生道路,事關香港的未來,是香港特區政府與全體市民的共同責任。凝聚共識,堅定改革,香港教育再出發,才能還香港青少年一個美好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