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夸就笑,一罵就哭?面對「蛋殼型情緒」,家長可以這樣做

小c育兒家 發佈 2019-12-31T18:00:17+00:00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有的是父母容易解決的,有的是父母很難解決的。有的時候父母家,就會催促他寫作業,明明卻並不聽父母的話,爸爸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就會嚴厲的批評明明,還對明明講,要是再看,就把電視砸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有的是父母容易解決的,有的是父母很難解決的。那些令父母束手無策的事情,是有共性的。比如,孩子被父母批評的時候,就會哭鬧,變得難以溝通,父母該怎麼做呢?

明明今年上三年級了,平時的學習壓力也不算大回家天回家就喜歡打開電視看動畫片。有的時候父母家,就會催促他寫作業,明明卻並不聽父母的話,爸爸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就會嚴厲的批評明明,還對明明講,要是再看,就把電視砸了。這個時候,明明就大聲哭鬧起來,怎麼說都停不下來,媽媽只得出來勸說明明,不是真要把電視機賣掉。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這樣的經歷比比皆是。孩子做的一些事情總是憑藉自己的喜好做的,父母認為孩子不該這麼做,於是就會批評孩子幾句,孩子心靈承受不了,就會哭鬧。用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術語就是,孩子比較「玻璃心」,在心理學上則是「蛋殼型情緒性格」

什麼是「蛋殼型情緒性格」?

蛋殼型情緒性格指的是:孩子容易被外界情緒影響,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對外界干預作出太過火的反應。就像上文中那樣,受到一點點的批評,就會情緒失控。孩子有這種情緒是內心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根據調查,我國的兒童中,患有不同程度「蛋殼型情緒性格」的比重占46%,越是家庭優渥,越是會有這樣性格的孩子,這樣的性格是這麼形成的呢?

1、先天遺傳

孩子的性格特點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有的父母會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脾氣逐漸與父母一樣。

2、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比較情緒化

有的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是時候,帶有明顯的情緒,說話與做事都是如此,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會學習父母的這種溝通交流的方式。在與其他人的交流中也是這樣的情緒化,最後,就會容易形成「蛋殼型情緒性格」。

3、父母教育的方式過於嚴厲

很多父母處於對還的負責,會在教育上對孩子表現的過於嚴厲。這樣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過分的較真,緊張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蛋殼型情緒性格」。有的時候,孩子犯得錯誤不大,卻被父母小題大做,在今後,孩子做事的時候,就會擔心自己會做錯,逐漸畏手畏腳,這樣的話,反而會犯錯。

4、父母過於溺愛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家人關愛孩子是正常的,但是過分的關愛就容易造成溺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心中,就會認為自己是家中最重要的人,自己想要的就要被滿足。今後,一旦有什麼事沒有滿足孩子的話,孩子就會感到失望,就會哭鬧。

父母該怎麼做來避免孩子出現「蛋殼型情緒」

1、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年紀還小,缺乏情緒控制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情緒的影響,父母要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2、接受孩子犯得錯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這是正常現象。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犯得錯,如果父母過分的在乎孩子做事的對錯的話,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也糾結對錯,就會缺乏耐心,做事急躁。

3、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

父母與老師在遇到孩子這種情緒的時候,都會想辦法去幫助孩子,但是有的時候,他們採取的方式卻並不合適。會採取一些偏激的方式,比如,讓孩子哭鬧,孩子不停就不和孩子說話。有這些情緒的孩子本來就膽小,缺乏自信,用這些偏激的方式,就是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在製造一道傷疤。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會越來越重。

父母還可以換一種教育方式,通過培養孩子的「鈍感力」來防止孩子的「蛋殼心」

這種能力雖然是遲鈍的,但是是能夠使得孩子在未來從容面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

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就在名為《鈍感力》的書中介紹了這種能力,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夠迅速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2、堅定目標,受挫後依然要去完成;

3、面對周圍人不恰當的評價能夠處之泰然;

4、感謝那些嫉妒與諷刺;

5、對於讚揚不改變自己的初心。

以上的幾個特點可以作為參考來培養孩子的「鈍感力」。

在生活中,家長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鈍感力」呢?

1、面對孩子的玻璃心,不要因為孩子的示弱而主動包辦他們該做的事情。父母伴隨孩子的時間有限,要做孩子堅實的後盾,而不是孩子的保護傘

2、堅定的支持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做的出色的事情,要及時的鼓勵,對於孩子犯錯的事情,要督促他們改正,並且在預防未來。對孩子每一次的努力都要給予肯定,不管結果如何都要有自己的表態。

3、不要隨便的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其他孩子來和自己家孩子比較。自己的孩子未必一無是處,他們的潛力是需要去發掘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比較,是發揮不出孩子身上的潛力的。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孩子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強項。

4、和孩子講授一些關於「鈍感力」的故事,和孩子一起看一些這樣的影視作品,比如《阿甘正傳》等等。向孩子傳達,一種,永不言敗的心態,磨礪孩子的內心,使其越來越強大,面對困難不放棄,不拋棄。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年紀上的變大不代表真正的成長,內心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