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6個月前,如果有這些表現,可能是「小兒腦癱」,家長別忽視

齊姐育兒 發佈 2020-05-17T06:33:35+00:00

小景去年12月底生的寶寶,由於疫情的原因,出院後一直是自己和丈夫在家帶娃,因為夫妻倆也是初為人父人母沒有什麼帶娃經驗,回到家後一邊視頻求助家人,一邊看一些育兒書籍。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每天觀察孩子生理和形體的變化,注意到細枝末節,否則稍微有一點的疏忽就會釀成大錯,給孩子身心成長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小景去年12月底生的寶寶,由於疫情的原因,出院後一直是自己和丈夫在家帶娃,因為夫妻倆也是初為人父人母沒有什麼帶娃經驗,回到家後一邊視頻求助家人,一邊看一些育兒書籍。

今年的5月假期過完疫情逐漸結束,小景每天都帶寶寶到樓下曬太陽,和鄰居寶媽們進行交流。

突然她發現了一個問題,小區里和她寶寶同齡的孩子無論是從吃奶、還是發聲、以及手部抓握能力上都比她家寶寶高出很多倍。

帶著疑慮夫妻二人趕緊抱著孩子前往醫院檢查,不料被診斷為「腦癱」,把小景嚇得嚎嚎大哭。

哪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健康上有問題,還好小景發現的早,初期階段好好配合醫生治療相信會很快恢復。

「小兒腦癱」是指剛出生的寶寶腦部發育尚不成熟,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這些信號,絕對不可忽視!

除了抓握能力不行以外,還有一些明顯的反應:

  1. 孩子腳的踢動能力比較弱,缺乏自主活動的表現;
  2. 孩子的身體經常呈現僵硬的狀態,對於外部的聲音刺激不夠敏銳;
  3. 孩子的頭長得過大或過小;
  4. 孩子吃奶時吮吸有氣無力;
  5. 孩子很少會發笑;
  6. 再有就是孩子的頭部無法自主支撐,眼神長處在飄離狀態,眼中無神。

如果媽媽們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應該立即送到醫院,看看孩子的腦部發育是否遲緩。

當寶寶出生後,家長應該需要注意哪些因素,來預防他的腦發育遲緩呢?

一、寶寶發育情況

寶爸寶媽在觀察孩子身體發育和身體行為的同時,要每個月去醫院進行定期體檢,看看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是否會化發生遲緩現象。

一旦孩子腦發育發現遲緩,在孩子剛出生的6個月之前干預是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的,干預的越早效果越好,很有可能痊癒。

二、親子互動頻率

寶爸寶媽在看孩子的過程中要多與孩子做互動,比如說:讓孩子笑一笑,或者手指動一動或腳撲通兩下。

當寶爸寶媽跟孩子做這些良性互動的時候,可以有力地刺激孩子腦部的發育,起到預防孩子腦部發育遲緩的功效。

三、及時檢查

一旦寶爸寶媽發現孩子身體發育上有什麼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要到醫院檢查。如果過了6個月才發現孩子肢體語言不夠豐富,表情比較僵硬,那孩子已經呈現了腦癱的跡象,這時候干預肯定沒有6個月之前干預效果要來的好。

所以寶爸寶媽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剛出生前半年的身體發育情況,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

四、避免遺傳因素

科學研究調查表明,很多腦癱兒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大部分由於母親在懷孕的時候不注重自己的身體保養。

長期從事高強度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導致沒法關注到肚中寶寶的營養及發育狀況,最終釀成慘劇,導致孩子發育不全,或者很早就呈現腦癱現象。

所以孕期的時候,媽媽們注重保養自己的身體,合理飲食,適度的鍛鍊,降低工作強度,這才是預防孩子腦部發育遲緩的最好辦法。

孩子出生後,寶爸寶媽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看看是否跟孩子年齡段應該有的生理髮展要求相匹配,如果一旦發現有問題立刻前往醫院檢查。

而預防孩子腦發育遲緩,最好的辦法還是要靠孕期時的媽媽注意自己的合理膳食,適度運動,降低工作強度,這樣才能生育出健康的寶寶。

【文章寄語】:

寶寶出生後,寶爸寶媽不要太大意,新手媽媽一定要了解各個月齡階段寶寶發育,對照一覽表,一般社區體檢時,護士都會發一張參照表。

無論是語言能力測評還是大運動、精細動作、以及交往能力等等都有詳細的對照,家長可以藉此參考,做到心中有數。

【題外話】:

你聽說過小兒腦癱嗎?你是否了解這種情況?#母嬰聯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