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學:寓言

中東研究文選 發佈 2020-05-01T14:18:36+00:00

「萊頓世俗體紙草」第一部分第384號的四個寓言故事,均寫於公元2世紀,是這類寓言文學的典型作品。女神坦夫努特與其父拉神發生爭吵,一氣之下,從埃及出走,到了努比亞。

古埃及的寓言主要講述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寓哲理於其中,達到教育或諷刺的目的。「萊頓世俗體紙草」第一部分第384號(Leiden Demotic Papyrus Ⅰ 384)的四個寓言故事,均寫於公元2世紀,是這類寓言文學的典型作品。

女神坦夫努特與其父拉神發生爭吵,一氣之下,從埃及出走,到了努比亞。圖特神出面調解,說服坦夫努特返回埃及,在回埃及的途中,圖特神給坦夫努特講了幾則寓言故事。

《燕子與海》。它與我國《山海經》中的《精衛填海》大致相仿。一隻燕子在海邊築巢,孵出小燕子。一天,燕子出去,乳燕尋找食物,把乳燕托給大海照看。燕子覓食歸來,發現乳燕不在巢里,就去找大海,要求大海把乳燕還給她。但是,傲慢的大海對她的要求置之不理。燕子發誓向大海報仇。於是,她每天口銜沙石填海,然後再從海里吸一口海水吐到沙漠上。這樣日復一日,燕子終於戰勝了大海。

《母鷲與母貓》。母鷲與母貓是近鄰,她們都有幼子,需要為各自的幼子尋找食物,但是又都害怕出去時自己的幼子被對方吃掉,於是,她們商量好一起到拉神那裡去立誓,以後要做到互不侵犯。

一天,母鷲出去覓食,母貓看到一隻小鷲嘴裡銜著食物,就把小鷲抓出巢,搶走它的食物。小鷲與她爭辯,卻無濟於事。小鷲無力飛回巢里,死在外面。母鷲回來後,發現母貓侵犯了她的巢。於是下決心報仇。一天,她趁母貓出去,進攻了貓窩。母貓知道後就向拉神控告母鷲。結果,拉神用火燒了母鷲的巢,作為對她侵犯貓的懲罰。

神這樣做似乎不公平,因為貓先違反誓言,抓走小鷲。拉神懲罰母鷲,可能是不知道貓曾害死過一隻小鷲,也可能是母鷲沒有向他請示就自作主張,他要以牙還牙。

《獅子與老鼠》。獅子兇猛無比,是動物之王。一天,他看見一隻豹子被剝了皮,已經奄奄一息,他問豹子是誰把他弄成這個樣子。豹子告訴他是上了人的當,被人剝了皮,並且提醒獅子不要落入人之手,因為人是非常狡猾的。獅子聽後怒不可遏,發誓要找人決鬥。後來,獅子又看到馬與驢子都被戴上籠頭、拴上韁繩,熊的牙齒被拔掉,眼睛裡填滿沙子。他們也都告訴獅子要提防被人謀害。他還看到另一頭獅子被壓在一棵大樹的下面,非常吃驚。他想,強大的獅子怎麼會被人壓在樹下呢?那獅子說,他碰到一個人,那個人要他躺下,然後把這棵大樹放在他的身上,說這棵樹可以作為他的護身符,保證他長生不死。然後,那個人又用沙子塞滿他的眼睛,使他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獅子繼續往前走,正好把一隻小老鼠踩在腳下。小老鼠求他饒命,因為即使獅子吃掉他,肚子也不會飽,小老鼠還預言獅子將有一難,如果獅子現在放了他,他將來會救獅子一命。於是,獅子放走了小老鼠。

人看見獅子朝他走來,就在路上鋪好網。最後獅子落入網中,獅子知道自己中了人的計,十分悔恨。他聯想到前面那些動物的悲慘結局,深感絕望。這時,小老鼠跑來咬斷網繩,救了獅子的命。

這一寓言譴責了人的狡詐和殘忍。如此批評、指責人類本身,在古埃及文學中是很少見的。寓言借弱小的老鼠拯救強大的獅子這一事實,說明人類也要不分強弱和平相處,互相幫助。

《獅王》。在灌木叢中,獅子經常與老鼠發生爭執。一天,獅子對老鼠說:「我的老鼠,你真是無知!你怎麼竟敢同最強大的動物爭吵呢?」老鼠回答說:「我的獅子,你說的並不正確。強大在於智慧。我雖然是只小老鼠,卻比你聰明,因此也比你強大。然而,最強大的動物是人,因為人最聰明。獅子不相信,仍然確信自己是最強大的動物。

一天,老鼠看見一個人在森林裡伐木。他要獅子去和人比個高低,獅子直奔樵夫,要求同他決鬥。那個樵夫卻說他現在不能決鬥,因為他沒有帶力量。他讓獅子在那棵樹下等他回家拿來力量再進行決鬥。獅子答應了。可是,樵夫又說,如果他回家去拿力量,獅子逃走了怎麼辦?他建議把獅子捆在樹上等他,獅子也只好答應,被樵夫捆在樹上。

獅子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樵夫就告訴他:「這是我的一點小力量,現在我再回去取我的大力量。」

樵夫走後,老鼠走到獅子旁邊。他問獅子:「我的獅子,現在你認為是人強大,還是你強大?」獅子無言以對。最後,老鼠咬斷繩子,救出了獅子。

獅子十分惱怒,找到樵夫家。樵夫要獅子坐下,他去給他找點吃的。他一出去就把門關嚴。樵夫燒了許多開水,從屋頂上的一個窟窿朝獅子身上澆。獅子被開水燙得遍體鱗傷,他用全身力氣,才撞開門逃出去。

獅子因害怕樵夫,逃到別的森林,加入了獅群。樵夫也怕在原來的森林伐木會再碰到那頭獅子,就到別的森林去伐木。可是冤家路窄,他們又走到了一起。

一天,樵夫正在伐木,一群獅子朝他走來。他十分害怕,攀上樹頂。曾被樵夫燙傷的那頭獅子認出了他。獅子們吵著要置他於死地。他們用樹木做了一個梯子,一頭獅子爬上梯子,正當他要抓著樵夫的時候,樵夫大喊一聲:「瞧我的開水與繩子!」群獅大為驚恐,立即拔腿逃跑,結果都掉進大樹旁的一個深洞裡。

群獅開始央求樵夫,他們答應只要樵夫救了他們,他們一定做他的奴隸,讓他做他們的王。樵夫最後救了他們。從此以後,不管樵夫走到哪裡,總有四頭獅子在他身邊侍候。

獅子屢次上當,最後不得不認輸。這個寓言故事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獅子幾次遇到絕境,樵夫「虎口脫險」等情節都寫得活靈活現,對獅子的愚蠢和魯莽,人的聰明和狡詐也都有生動而細緻的刻畫。

採用繪畫形式的寓言故事,在新王國時期非常流行。這樣的紙草紙與陶片已有發現,上面沒有文字。有些圖畫雖然違反自然規律,顯得荒誕不經,但仍能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在布倫納·特勞特選編的《古埃及寓言》中,就收入了不少這類寓言圖畫。如群豺正在舉行宗教儀式。四個祭司扛著他們神的雕像,神的手中握著權杖,前面是一隻神鳥,背後是他們崇拜的象徵物。神下面跪著的一位祭司,一邊焚香,一邊灑聖水。面對著神的那位祭司手舉紙草書,可能是在讀經。他們沿著運河岸邊行進,可能是去別的神廟訪問。

也有反映音樂會的場面,前面是一頭驢,彈撥一張高高的豎琴。獅子一邊彈琴,一邊引吭高歌。鱷魚手裡拿著一對打擊樂器和一把琴。跟在後面的猴子在吹一個類似雙簧管的樂器。他們彈的彈,吹的吹,唱的唱,顯得既歡快又和諧!

還有小羚羊在狐狸伴奏下跳舞,獅子和山羊對弈的情景。這些動物當然不能只顧娛樂,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幹活。寓言圖畫中繪有兩隻狐狸挎著籃子,拿著牧羊鞭出發去尋找草地;貓挑著擔子去放鴨子;河馬與母豬密切配合釀酒,狐狸照料著嬰兒等。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古埃及寓言故事》中的「貓鼠之戰」。那實際上是一本連環畫,講述貓與鼠自古就是死對頭,無法和平相處。有一幅圖中的貓舉刀向鼠劈去,幸虧有個中間跪著的小男孩為他們調停,否則,呆若木雞的鼠必定一命嗚呼。貓、鼠誰也不肯甘拜下風,他們請來神鳥作裁判,通過拳一決雌雄。貓與鼠的摩擦終於導致大規模的戰爭。鼠部落已打到貓部落的城堡之下,兩隻小鼠已搭好雲梯,準備攻城。另外兩隻鼠執矛持盾作掩護。接著一幅圖的上方是兩個鼠射手與一隻貓射手對射。左側是鼠王乘坐狗拉的戰車殿後。貓城危在旦夕,站在城堡上的三隻貓正在求神援助,其中一隻貓已腹部受箭。看來貓的敗局已定。於是,得勝的鼠洋洋得意地舉著旗幟向貓走去,貓面對眾多的鼠只好屈從,強作笑顏請求鼠對她高抬貴手。失敗的貓為討好鼠王,只得為他服務,鼠王儼然是個勝利者,一手執扇,一手舉著一根吸管飲酒。對面的貓在為他斟酒,背後的貓為他揉肩捶背,貓還得為鼠王后效勞。在最後一幅圖裡,一隻貓為王后整理頭髮,前面的貓向王后敬酒,後面的貓有的抱鼠王子,另外的舉著大扇保護著鼠王子。這則故事,全用圖畫闡述,連貫而完整,開創了人類連環畫創作的先河,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漢尼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