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麼從一個「熱血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奸雄」?

知常容 發佈 2020-05-01T14:56:57+00:00

每一個人成長都是需要過程的,曾經的曹操是一個很熱血的青年,他希望能夠匡扶漢室,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人這一生,或迷,或惑,但總有一天會醒來,有人在年輕時醒來,有人在年老時醒悟,有人在臨死時才清醒。

每一個人成長都是需要過程的,曾經的曹操是一個很熱血的青年,他希望能夠匡扶漢室,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當時關東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卻止步不前。他十分氣憤,大喝: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可惜此時的曹操官小言輕,勢力單薄,但一切阻止不了他的熱血。曹操的熱血並沒有給他帶來成功,相反給他帶來了危機,如果不是曹洪拚死相救,或許歷史上無人記得這人人物。

這是曹操軍事上的挫折。

曹操主政兗州,得到陳宮,張邈等人的支持,他以為兗州就是屬於他的,名士邊讓不給他面子,他就殺掉了邊讓,這樣輕率的結果曹操的名聲大減。

這是曹操人事處理上的挫折。

曹操後來被陳宮,張邈等人背叛,讓呂布入主。張邈和曹操什麼關係?曹操征討徐州之時曾經對張邈說,如果我失敗了,妻兒老小就交由你照顧了。這是可以托生死的兄弟,最後活生生的想致曹操死地。反敗為勝的曹操殘忍地滅了張邈,張超一族。

這是曹操在情感上的挫折。

普通人經過這三大打擊估計站不起來了,但曹操不一樣,曹操不但站起來了而且還學會了隱忍。

曹操的隱忍

孔融專門與曹操對著幹,因為孔融心懷漢室,同時對曹操的出身也是十分的鄙視。名士鄙視宦官之後,這種情結在當時的東漢是十分流行,因為名士與宦官之爭長達幾十年之久。他對曹操的當權自然十分不滿意,比如官渡之戰之前,孔融就公開宣揚:

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逄紀忠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將也,統其兵。殆難克乎!"——《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五》

言下之意就是曹操你應該讓位,你是干不過袁紹的。

曹操什麼反應?沒有任何反應,只是荀彧出言反駁。

魏種是曹操舉薦的,曹操對魏種很信任,曹操曾經說過天下人都背叛了自己,魏種也不會,結果魏種跑了。

操曰:"唯魏種且不棄孤。"及聞種走,操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五》

後來抓住了魏種,曹操沒有選擇殺他,而是選擇讓他擔任河內太守。

當初張邈引呂布進兗州的時候,曹操手下很多官員跑了,曹操對畢湛說,你的家人都在城內,你也去吧。我混不下去了,我也要投袁紹去。結果畢湛說我誓死追隨,曹操當時感動地掉下了眼淚。他的淚還沒有干,畢湛就跑了。後來城破之時曹操還是沒有殺掉他。

關羽是劉備的部下,曹操對關羽很喜歡,但他看到關羽有可能離開自己,就讓張遼去探口風。封侯厚賜也沒有收買住關羽的心。

最後關羽要走,曹操開綠燈放心,這種做法與殺邊讓形成明顯的對比,使得曹操留下愛才的美名,在當時也是獲得了美名,廣告效應很好。

司馬懿因為出身世家大族,曹操讓他出山,他不出來說自己病了,實際上是不看好曹操。曹操也沒有發作。

阮籍的父親阮瑀,曹操幾次請他出山,他也說自己病了當不了官,曹操也沒有發作。

這就是曹操的隱忍,為什麼說不是大度和包容而說是他的隱忍呢?

因為到後來勢力大了之後就不忍了,而且變得殘忍。

曹操的殘忍

曹操擊敗袁紹之後,北方已經沒有強大對手的時候,他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對待名士

孔融一直和曹操唱對頭戲的,有一天孔融說天子的千里之內不該有諸侯封建,這條規定實施的話,曹操的封地就得遷移了。此時的曹操就不再忍了,他選擇讓路粹等人收集孔融的罪行。

最後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被處死,連帶全家。

孔融之死,無人敢替其收屍,因為曹操放出狠話,誰敢收誰就是同黨。孔融好友脂習去收了,也被關了,因為有人勸說,所以脂習只是被關押,沒有被殺。

不出山的司馬懿最後被曹操下令你要是不出來,就等著被收監吧,同樣的阮瑀也受到了類似的威脅,最後這兩位都出山為曹操服務。

楊修,這個一身才華之人,最終也是被曹操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殺害。當然楊修之死主要並非這個罪名,主要還是殺給他父親楊彪看的。《曹操殺害楊修不是妒才不是泄機密,真正致死的原因很多人不知曉》有詳細分析,這裡不展開。

楊修之死,孔融之死其實就是邊讓之死的延續。

對待部下

于禁跟了他三十多年,為了手下三萬將士的生死,不得已歸降了關羽。于禁的歸降並不是效力劉備一方,但曹操聽到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三國志·魏書·張樂于張徐傳》

這句話很直白,你于禁為什麼不去死,卻絲毫不再念其舊情和所立的功勞,顯然已經沒有了對待畢湛和魏種的大度,再對照他對關羽的態度,那時曹操真心多還是作秀多呢?曹操真的變了很多。

曾經背叛過他的魏種和畢湛有沒有被真心原諒?當然沒有,他們兩位算是曹操起家的重臣,但是曹操的地盤越來越大,他們的卻被越來越閒置,越來越邊緣化,最終連個詳細的歷史記載都找不到。

對待朋友

荀彧是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臣,沒有之一。可以這樣說沒有荀彧的辛苦運作就沒有後來成功的曹操。他幫著曹操處理國事長達十數年。曹操最沒落的時候自然就當屬兗州被陳宮等人送給了呂布。誰替曹操保住剩下的地盤?

當然是荀彧,荀彧與程昱聯手穩定了曹操最後的資本,不然他只剩下投奔袁紹這一條路,因為袁紹已經伸出橄欖枝。

鍾繇、荀攸、陳群、郭嘉這四個人熟悉三國的朋友肯定聽過,他們都是荀彧舉薦的。

後來曹操想稱公,荀彧反對,不久荀彧就病死,有說服毒,有說憂鬱而死。

結語

沒有人天生是壞人或者「奸雄」,人都是一步一步在現實的壓力之下,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的。從熱血匡扶漢室到城府深的隱忍甚至殘忍,是什麼造就「奸雄」曹操?這個答案也很清晰,那就是時勢。曹操從單純的熱血青年,最後學會了隱忍和城府,最終在權力之路上不惜殘殺一切與權力相阻礙之人。

在知常容看來曹操最終迷失在權力之中,無法走出,直到臨死,才恢復了本性。他的《遺令》中有這麼一句話: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有人說這怎麼像一個運籌統御千軍之人,怎麼這麼婆婆媽媽。我反而不這樣認為,在我看來這是曹操終於醒了!那個熱血的曹操又回來了!

人這一生,或迷,或惑,但總有一天會醒來,有人在年輕時醒來,有人在年老時醒悟,有人在臨死時才清醒。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