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 淺顯易懂,值得收藏!京劇唱法的正確發聲

聽戲app 發佈 2020-01-22T06:53:40+00:00

腔體通暢,目的就是要增大喉腔,口腔, 咽腔空間,打開通向鼻腔和頭腔的通道,以獲得良好的口腔共鳴,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

(一)、什麼是京劇唱法的正確發聲

怎樣發聲才是京劇演唱的正確方法呢? 筆者認為, 京劇唱法的正確發聲方法應是在運用丹田氣的狀態下,根據唱者自身的生理條件,貼住上齶吸著唱,唱出在自己口中最好聽的聲音,即為正確的發聲方法。

(二)、怎樣發聲

京劇演唱的發聲需做到下面兩點才能達到最佳發聲狀態。

1、氣聲同步

在發聲之前、吸氣的同時將聲帶閉合,當氣息吸好後,並不是馬上向外呼氣發聲,而是稍停片刻,使氣息保持在閉合的聲門下,需要停多久,這就要看所唱這一段唱腔的板式、節奏、速度的要求及演唱者根據情感需要的藝術處理而定。讓聲帶閉合與氣息同步,成為一種一觸即發,隨時準備輕叩聲門的待發氣柱。

此時聲門下的氣息應感覺是滿的, 就像水龍頭一開就嘩嘩流水;像煤氣爐一開就有充足的氣流, 一點即燃的發聲態勢。在聲帶閉合氣息同步的基礎上,聲門微開,呈窄細的夾縫狀,此刻的氣息和聲音在輕輕呼氣的同時從窄細的聲門同步而出。要感覺聲音是和著氣一道從「嗓子眼」出來的。

京劇演唱,主要是在「人聲非自然聲區」歌唱,高音多、時間長,因此,在唱「散唱」、慢板及時間允許的其他唱腔,可先行出點氣息,然後再出聲音,這也就是在聲門上找「氣兒」, 不找「勁兒」(沈湘語),讓聲音「坐在氣流上」歌唱的感覺。這種「氣聲同步」的發聲方法,與聲樂上講的「軟起音」相類似。

這種氣息與聲音同步的唱法,其實際就是在演唱時,用氣息的壓力來壓縮聲帶使之閉合,從而建立一種動態下的氣息支持。聲音越高,感覺所有的共鳴腔體(尤其是胸腔及上齶)都有一種越來越往上收縮的意味,即「提拎勁」的感覺。這種狀態不但能使聲音明凈、清澈,還可使聲音進入到「面罩」的高位置。


程派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榮琛對京劇發聲的體會是: 「字的演唱分頭、腹、尾三個部分,字頭未出口之前,氣要先上,暗暗蓄勢,用氣領字音,放出字頭,至字腹,則氣放足而音全出,字尾則徐徐提氣,歸韻收聲。這種唱法,比把字音一下唱出來,要費力得多,但是能收到音清神足的數果。」沒有氣息托住的聲音必然是虛的,如果沒有了氣息的支挺,聲音也到不了要到的共鳴腔體,不僅音量小,而且不明亮。

2.腔體通暢

在保持「氣聲同步」之時,其實就是保持「吸氣狀態」發聲。保持「吸氣狀態」即可使歌唱的共鳴腔體通暢。可體驗打哈欠、打噴嚏時的前期狀態, 首先會來大嘴,深吸一口氣,然後才會打哈欠或打噴嚏。就是這個張大嘴、深吸氣的狀態,它與京劇演唱時的發聲狀態極為相似。只要保持打哈欠或打噴嚏的起始感覺。就可以體會到演唱發聲時應該保持的狀態。在保持這種起始感覺時,鼻兩側與上唇和顴齶同時向外展開,但鼻子不可有明顯的動作。這種感覺將鼻咽口打開,使聲音沿著咽腔上方到達眉心處,即「上丹田」。

保持「吸氣狀態」,可使喉頭穩定,上齶自然抬起、鼻咽口打開,胸部、咽腔、頭腔等腔體都會呈開放態勢,尤其是胸部,腹部,二肋擴張,也就是保持前面所講「噙住唱」的狀態,這樣演唱者就處於一種興奮、積極的狀態。胸部寬敞,無壓迫感。這種狀態要保持到需要以這一口氣唱完的每一句,每一分句或更小單位唱腔,如遇速度稍快一點且又沒有稍長一點的過門、停頓可供演唱者吸氣、鬆懈的唱腔,那這種狀態就要保持到這段唱腔演唱時,氣息與腔體才能鬆懈。

腔體通暢, 目的就是要增大喉腔,口腔, 咽腔空間,打開通向鼻腔和頭腔的通道,以獲得良好的口腔共鳴,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

以這種「氣聲同步」的感覺、狀態來唱,氣息通暢,腔體共鳴也可相應增加,高音也就不難唱上去。這種狀態其實就是平常語言中的一種下意識的生理本能活動。如在日常較為正式或長句的說話就是這個狀態,「氣聲同步」的歌唱方法,可使氣息對聲帶在隨演唱者的主觀控制下,產生演唱時所需要的持續時間和適度壓力,足以使聲帶做強而持久的振動,演唱時,在氣息壓力下,聲帶的閉合力要緊密,聲帶閉合得緊密,音質才能得以凈化、乾淨,無雜音, 才會圓潤、動所。因此,演唱的聲音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