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級管制措施之後,關於華為事件的終極推演

芯智訊 發佈 2020-05-18T00:08:23+00:00

2020年5月15日晚間,在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一周年之際,美國再度升級對於華為的管制措施,意圖在華為自研晶片的晶片設計及晶片製造環節進一步限制華為。

2020年5月15日晚間,在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一周年之際,美國再度升級對於華為的管制措施,意圖在華為自研晶片的晶片設計及晶片製造環節進一步限制華為。

在昨天的《美國下死手!台積電、中芯國際將斷供華為?反制措施已在路上!》一文當中,我們比較詳細的解析了美國針對華為的新的管制措施,以及可能會對華為帶來的影響。

經過一天的時間,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華為官方也開始發聲,但是卻並未直接回應任何問題。對此,芯智訊也再度梳理了相關信息,對於大家關心的華為事件的未來發展進行了一番推演。


一、華為發聲: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走

在事件發生當天,很多媒體都第一時間聯繫了華為方面,但是華為方面未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也未給出回應。芯智訊聯繫了一位熟悉的華為某業務的負責人,對方也表示,公司公關「不允許我們發表意見」。

不過,5月16日,華為在其內部網站「心聲社區」中,刊發了一則《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的文章,而全文只有一句話:「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配圖則為此前華為曾多次使用的那張「渾身傷痕累累,仍堅持飛行的伊爾2飛機」的照片。

隨後,5月16日下午,@華為中國 官方微博再次引用該圖片回應稱:「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顯然,華為想表達的是,即使被美國打壓的再厲害,也不會認輸,仍然會堅持「飛行」,並最終走向「勝利」。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16日晚間,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段話:開完一天的會後,看到心聲社區裡面一個同事的評論,轉發 下:華為接下來的命運,我和我的大部分同事都不感到悲觀,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焦慮。還有很多事在路上,我們還是會繼續做好自己的事。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中美博弈已經是滔天巨浪, 但華為確實有很多像我一樣傻的人,我們相信連接人和物的遠方,相信遠方更廣闊的數字洪流。在歷史長河中,很多以為的巨浪就成為了浪花。



二、政策解讀:華為自研晶片的設計及製造受限

對於美國的新的管制措施我們在前一篇文章當中有做詳細解讀。在經過一天多的時間,與不少業內人士交流過後,也證明我們的之前的解讀是完全正確的。

根據美國新的管制措施,只要是華為設計的半導體,是美國商業控制清單上的軟體(比如EDA軟體)和技術的直接產品,或者是美國半導體設備的直接產品,在交付給華為及其關聯公司之前都必須要得到美國的許可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美國的許可證,華為及其關聯公司將不能使用美國的軟體和技術設計晶片,也不能利用美國的設備來生產晶片。

是否可以繞過美國的晶片設計軟體?

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們已經有介紹,目前晶片設計所必須的EDA軟體市場的三巨頭中,Synopsys和Cadence都是美國廠商,市場份額超過50%。雖然,Mentor Graphic是德國的(2016年被德國西門子收購,但是Mentor的部門總部在美國),所以不確定華為是否可以繼續採用其EDA軟體。但是,需要指出的是,EDA是晶片自動化設計工具的統稱,包含一系列的軟體IP,而晶片設計有著非常多的環節,不同環節可能需要用到不同的IP。

而對於一線的晶片設計廠商來說,由於製程工藝的持續推進,晶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因此在晶片的設計上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用到非常多的IP來支持,而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這三家的產品各有特色,各自的IP側重點和優勢都有較大的差別。因此,不少一線的晶片設計廠商都有同時使用其中兩三家廠商的不同EDA IP來設計晶片。

而從Mentor Graphic只有10%左右的市場份額不難看出,即使華為可以使用Mentor Graphic的EDA工具,但如果只依靠Mentor Graphic的EDA工具,可能也是無法完成其晶片設計。雖然目前國產的EDA廠商也是發展很快,但是與國外的EDA巨頭相比差距巨大,特別是在高端晶片的設計上,國產EDA工具目前很難幫得上忙。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國一年前宣布的對華為的禁令當中,美國就已經限制了華為使用美國的EDA工具,只不過EDA是軟體,華為在受限之前很早就買了授權,所以可以繼續用來設計自己的晶片,只不過,沒有原廠的技術支持,也沒法升級新的版本,這也使得華為在後續的晶片設計上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此前就有外媒報導稱,華為計劃與晶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onics)合作,共同設計移動和汽車相關晶片。而華為通過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則有望使得華為可以通過意法半導體使用來自美國公司的EDA軟體來幫助自己設計晶片。

而美國此次的新規似乎也正是為了堵住華為的這條路。


是否可以繞過美國半導體設備?

另外,在半導體設備這塊,同樣也是這樣的局面。在全球前五大設備廠商當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以17.72%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美國泛林半導體以13.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美國KLA-Tencor(科磊)以5.19%的份額排名第五,三家合計占了全球36.31%的市場份額。

從產品端來看,美國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的半導體設備覆蓋了半導體製造的大部分環節。

應用材料的產品主要覆蓋薄膜沉積(CVD、PVD 等)、離子注入、刻蝕、快速熱處理、化學機械平整(CMP)、計量檢驗等設備。在全球 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設備市場,應用材料擁有近 55%的份額,在全球 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設備市場份額也達到了近 30%。

泛林半導體的產品主要包括刻蝕設備、薄膜沉積(Deposition—CVD/ECD/ALD)設備以及去光阻和清洗(Strip & Clean)、鍍銅等設備。在刻蝕設備銷售額(2017年)約占全球45%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其中導體刻蝕約占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介質刻蝕約占全球2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二;CVD約占全球市場20%左右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三。

科磊公司主要為半導體、數據存儲、LED 及其他相關納米電子產業提供前道工藝控制和良率管理的解決方案。目前其產品種類已經覆蓋加工工藝環節的各類前道光學、電子束量檢測設備。憑藉其檢測產品高效、精確的性能特點,科磊以52%的市場份額在行業內具有絕對的龍頭地位。

另外從應用材料的客戶構成來看,其最大的客戶為三星電子、台積電、鎂光科技、英特爾,並且近年在其營占比中都達到了11%以上。而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財年應用材料的營業收入為172.53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些客戶每年貢獻的營收都超過了17億美元。

△2008~2018 年應用材料主要客戶構成(圖片來源:立鼎產業研究)

隨著近年來,中國晶圓代工廠建設熱潮興起,中國廠商對於美國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的營收貢獻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根據此前中芯國際的公告,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月間,中芯國際就購買了應用材料公司的6.2億美元的機器及設備;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中芯國際向泛林集團購買了6.01億美元的機器及設備。

顯然,從上面的數據來看,與華為有合作的晶圓代工廠,不論是台積電還是中芯國際,都離不開美國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的設備。

這也意味著,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其自研晶片,就一定會用到美國的半導體設備,而生產的華為的晶片也就成為了美國半導體設備的「直接產品」,那麼也將會受到美國的新規的限制。

雖然目前在刻蝕機、PVD、CVD、清洗機、氧化/退火設備等方面,已經可以進行一些國產替代,但完全避開美國的半導體設備是不現實的。

△以長江存儲2017Q4-2019年招標設備中標數據作為參考

但是不管怎樣,此次事件的發生,都將進一步推動國內廠商在包括晶片、設備、材料等在內的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加速國產替代。


三、台積電、中芯國際是否會斷供?

眾所周知,目前華為的絕大多數晶片都是交由台積電代工的。而台積電在去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後,一直也是力挺華為,並且多次表態,沒有達到「使用美國技術超過25%」的紅線,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

但是這次,美國直接不說含有多少美國技術的比例,只要台積電用美國設備為華為代工晶片就需要得到美國的批准。

根據此前台灣媒體的報導稱,華為去年為台積電貢獻了1528.76新台幣(約51億美元)的業績,年增逾8成,占台積電總營收比重14%,為台積電第二大客戶。但是,在剩下的86%的營收當中,美國廠商貢獻的比例更高。

那麼台積電會為了華為,不顧美國的禁令嗎?顯然可能性不大。而且台積電本身也是對美國的半導體設備有較大依賴,再加上親美的台灣當局,台積電不可能不顧美國的禁令。

有觀點認為,台積電日前宣布斥資120億美元赴美建5nm工廠的背後是有利益交換,那就是,美國需要保障其對於客戶的供貨安全。即,即使美國15日全面封殺華為之後,美國會在台積電的申請下,向台積電發放許可證,使得台積電在其他晶圓廠受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向華為供貨。

一些信息也顯示,在美國宣布針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新規之前,包括台積電、華為在內的少數上游大廠可能已經收到了消息,因此台積電提前宣布赴美建廠計劃,正是為了換取主動權。

但是,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五,美國國務院官員受訪時表示,美國並未保證發放出口許可給台積電,這也代表台積電依然會受到新規的限制,後續可能將無法向華為供貨。

同樣,中芯國際可能也面臨著與台積電一樣的問題。今年華為將麒麟710A放到了中芯國際14nm代工,並且成功應用在了榮耀Play 4T手機上。但是,同樣,受美國新規的限制,中芯國際恐怕後續如果要為華為代工晶片也需要獲得美國的許可證。

當然,有不少網友說,中芯國際是中國的國內的企業,可以不用管美國的政策,但是不要忘了,中芯國際的很多半導體設備都是美國廠商供應的。一旦,美國認為中芯國際違規,可能迫使美國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等遠程鎖死中芯國際的設備,使其變為無法工作的「廢鐵」。之前福建晉華就是例子,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立刻停擺,一堆的設備變「廢鐵」。

即使中芯國際可以繼續向華為供貨,但是去年四季度中芯國際的最先進的14nm工藝才量產,2019年四季度,14nm工藝的營收僅占該公司當季營收的1.0%。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也才小幅提升到了1.3%。華為將更多的訂單轉給中芯國際14nm代工,中芯國際是否能夠完全承接也是個問題。

根據中芯國際此前規劃,14nm及後續先進工藝在今年3月和7月分別擴產至4000片/月和9000片/月,2020年底才能擴產至1.5萬片/月。

另外,目前華為的主力機型都採用了台積電的7nm工藝,如果台積電無法為華為代工,那麼華為將無法使用7nm/5nm先進位程,即使中芯國際的14nm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晶片,也只能代工一些中低端晶片,高端晶片依然是無能為力。那麼華為未來的手機及基站產品的性能可能將會出現整體上的下滑,或者在保持相近性能的情況下,功耗會大幅增加。


四、120天的緩衝期意義何在?

根據新規,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商,已經根據華為設計規範啟動的生產項目,只要這些生產的晶片在新規正式生效120天內交付給華為,都不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證。

這也意味著,美國新規正式實施後,華為也還有120天的緩衝期。那麼華為應該可以利用這120天時間加快備貨,以期能夠在120天之後能夠維持足夠長的時間的生存。

根據業內人士@手機晶片達人 於5月16日在微博上的爆料稱,「海思本周緊急跟台積電投片了7億美金的晶圓訂單,看來華為內部也拿到消息了。」如果這個訂單能夠順利交付的華為,那麼將會讓麒麟晶片多供應華為手機一個季度以上。

但是,可惜的是,雖然華為搶在了美國新規宣布之前,但是這7億美金的晶圓還來不及「wafer star」,也就是說這個訂單屬於還沒有「根據華為設計規範啟動的生產項目」,所以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證。而且即使現在下單,7nm、5nm的晶圓從投片到交付也要120天了。

因此,坊間傳聞,華為的這個緊急追加的訂單已經被台積電取消。對此,芯智訊也聯繫了台積電內部人士進行確認,不過,對方表示,由於涉及客戶機密,不便透露。

那麼這是否也意味著120天的緩衝期結束之後,華為只能依靠在5月15日之前下單生產的晶片以及原有的庫存來維持生存?

對於,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120天內,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廠肯定會遊說美國政府,會想方設法獲得美國許可證,從而維持對華為的供貨。

而在5月16日信達電子分析師方競主持的會議上,參會嘉賓華為戰略顧問、原藍軍司令孟老師也表示,美國這次的新規,「威懾大於實際,對川普的選票有好處,另外也會加大華為的客戶的憂慮,可能對華為的訂單砍一砍。」「另外,但到了120天附近,還是有可能繼續延長期限的。」

芯智訊也維持之前的觀點,美國此次突然對華為下狠手,應該也是川普政府為了競選拉票故意做的動作,同時也是為了在後續與中國的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當中占據優勢的而製造的籌碼(上周五,川普就批評中國未遵守貿易協議,並說他對這份今年1月簽署的協議的命運「非常糾結」),而這120天的緩衝時間,或許也正是為了與中國政府談條件,迫使中國做出讓步。當然,中國也不會任由美國「出拳」,預計後續也必然會推出反制措施。

但是,芯智訊認為,中國的反制可能會比較克制,可能會視美方的反應,而逐步加重,一次性把能打的牌都打完是不理智的。預計雙方之間的會斗上幾個來回。短期內可能不會有結果。

那麼,如果在120天緩衝期過後,美國仍然不延長新規的執行期限,也不向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發放許可證怎麼辦?


五、是否可以採用其他國產晶片或非美系晶片?

這就回到昨天芯智訊曾在文章提出的一個問題,華為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國產或非美系晶片來替代自研晶片呢?

從這次美國新規的字面解讀來看,這種方案應該是可行的。

因為新規更多的是針對的華為自研晶片,禁止其利用美國軟體及技術來設計晶片,以及利用美國設備來製造晶片。這也意味著華為自研晶片的後續供應可能會出現問題。

那麼只要華為自己不委託晶圓廠製造自研晶片,而是直接採購其他國產及非美系晶片代替代自研晶片,那麼這樣就能夠繼續實現基站、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出貨。

芯智訊認為,接下來華為可能將會加大對於國產晶片的採購力度。目前華為的自研晶片主要布局在手機SoC、AP、基站晶片、WiFi晶片、基帶晶片、PA、電源管理等方面。這也意味著,這一類的國產晶片廠商或將迎來機會。

信達電子分析師方競也表示,因為有「120天的緩衝期,華為可以調整設計,我們認為會加大國產晶片的使用比例,同時為海思找備胎。比如說海思原來做很多電源晶片、手機處理器的PMU,本來是海思自己做,接下來來會加大聖邦這類企業的占比,協助其做一些更有替代意義的晶片。短期內肯定會有衝擊,等庫存消耗完,前後銜接的過渡期會略難,但之後肯定會對國產替代有推動。」

需要指出的是,華為旗下哈勃投資之前投資的一系列半導體晶片廠商,是否能夠作為華為的供應商可能也存有一定的疑慮,這些被華為投資的企業是否會被美國視為華為的關聯企業呢?

另外,令芯智訊疑慮的是,美國是否會讓華為走這條路呢?按道理說,美國之前的禁令已經讓一些美國晶片廠商及含有美國技術25%的晶片廠商不准向華為供貨了,現在新規又迫使華為沒法用自研晶片,那麼這不等於美國忙活半天,為日韓歐及中國其他晶片廠商拉生意?

因此,芯智訊認為,接下來美國可能會放開很多國產晶片可替代的美國晶片廠商,給他們發放許可,讓這些廠商可以與華為做生意,並促使華為增加使用美系晶片。這樣華為可以繼續維持運轉,但是卻等於是廢了華為的武功(無法用自研晶片),然後讓其開始依賴美系晶片(指的是那些可以被替代,但是目前相比國內晶片仍然有一定的優勢的美系晶片),從而使其產品失去技術領先性,失去市場的領先地位。如果真是如此的話,美帝用心真是太險惡了。


六、華為內部人士如何看待?

對於此次事件,華為內部人是怎麼看待的呢?

筆者的一位在華為的朋友「A」認為,這次對於華為的制裁確實很嚴重,可以反制的手段也比較有限! 「預計企業層面跟高通的專利許可談判等都會暫停,取之以反壟斷訴訟等。剩下的只能中國政府出牌了。」

此前的環球時報社評文章就曾指出:如果美國對華為進一步「卡脖子」,阻止台積電等向華為供應晶片,中方將予以強力反擊,包括將美國有關企業納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依法依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採購波音飛機等等。

不過,A認為,「高通在中國的銷售金額太少,思科也不夠,所以蘋果估計是政府下手的對象。」

對於美國給了120天的寬限期,A預計「各大晶圓廠都會開展遊說。台積電的美國投資應該也是博弈的一步棋。長期看,海外晶圓廠可能會儘量用非美國產的半導體設備的(如果有替代的話)。這對美國人也不是好事,因此大家應該亮牌後會繼續談。」

昨晚微信群當中流傳的自稱是「華為人」所寫一篇文章,也對此次事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該匿名華為人認為,美國這次實際上是給全球華為供應商出了一道選擇題,想繼續和華為做生意的都必須向美國申請許可證,但是如果向美國申請並完全依賴於美國的許可,又不符合國際通現行通用貿易規則。而對於站隊美國的廠商,可能會被中國納入不可靠清單,進而失去中國市場。

△自稱是華為人的匿名文章部分截圖

這位匿名華為人還猜測,台積電之前宣布投資120億美元赴美建5nm晶圓廠,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保障其與華為之間的合作的籌碼,這對於美國吸引高端製造業回流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如果120天之後,美國還是不給台積電許可證,那麼台積電則可以以「中止投資」的方式來制衡。

作者:芯智訊-浪客劍

歡迎加入我們剛建不久的星球「芯智薈半導體行業交流」,共同交流,分享乾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