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書協主席,他的書法更受大家喜歡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發佈 2020-02-10T08:09:43+00:00

在上世紀80年代,學習書法的人不像現在這麼方便,手機上、電視上、各種媒體上都能學,都能看,那時候學習書法的人也不少,但書法愛好者主要是通過訂閱雜誌、報紙來學習書法,也有書法比賽,但很少,參加的人也少。

在上世紀80年代,學習書法的人不像現在這麼方便,手機上、電視上、各種媒體上都能學,都能看,那時候學習書法的人也不少,但書法愛好者主要是通過訂閱雜誌、報紙來學習書法,也有書法比賽,但很少,參加的人也少。後來電視逐漸普及了,書法愛好者也從電視里認識到了一位書法大家,他就是隸書名家劉炳森。

劉炳森曾經在電視上進行了多年的書法講座,給書法愛好者普及有關書法知識,從此以後,他和他的書法作品被眾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他的隸書也就變成了一個標準,許多書法愛好者也就去學習劉炳森的標準隸書了。

劉炳森是1937年出生,2005年去世,曾經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等職,他的隸書既是一個人的符號,也是當時隸書書寫的標準,在全國影響很大,很深遠,被譽為「劉體隸書」。

從小的時候起,劉炳森就喜歡寫字畫畫,10歲多就名氣傳播在鄉里之間。如果從藝術成長的軌跡上來看,劉炳森並不是書法專業畢業的,而是從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山水科本科畢業,也就是說,他的專業是學山水畫的,當然是這他25歲時就考入到大學學習美術的,也可以說是正宗的美術系學生了。

世間的事情總是顯得很奇妙,他學的是美術專業,在這個方面並不是很出名,恰恰是在書法專業上名氣很大,並且還擔任了國家級的副主席。這是什麼原因呢?

跟他的愛好關係很大。劉炳森自幼就喜歡寫字,後來對古代的名帖名碑悉心研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學畢業後,考上了大學,不過那時大學還沒有書法專業,所以他就把專業報到了美術山水專業了, 這是可以理解的。

劉炳森書法多以隸書示人,當然他的楷書也是非常好的,而更多的人則喜歡他的隸書。其隸書中規中矩,顯得飄逸靈動。那些年,電腦技術還不是很發達,許多名氣大的商場、學校、單位都在設立門頭時,多請書法名家去書寫,尤其是一些大的單位都會請名家寫,劉炳森應邀給許多黨政單位、商家都寫過這樣的門頭,讓更多的人隨時隨地都能欣賞到他的作品。

劉炳森隸書傳統功底十分深厚,筆力遒勁,字形優美,作品做到了雅俗共賞。多次在國內外的書法大賽中獲獎,尤其是得到了日本書道界的肯定,被國外書法機構聘為新加坡中華書學協會評議員,中日友好協會理事等職。

但是,客觀地說,如果用現在的書法觀點來看,劉炳森的隸書過於中規中矩,但缺少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然而,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劉炳森的隸書的創造力,他對漢代隸書經過自己的理解、思考、實踐,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劉體」風格,打破了古代在書寫上的沉悶感,使隸書更加靈動、更為實用和美觀。

劉炳森隸書具有真善美的特點,這是他的人品、書學、修養的集中體現,是他一生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的結果。編寫出版了《中國書法藝術》、《中國隸書名帖精華》等20餘種書法專業的書籍,他整理了多年來在電視媒體上的講座課程,《楷書千字文》、《隸書千字文》等,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從中學到了必要的技法能力。

劉炳森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給人們傳授書法藝術以及中國傳統書法的正道,使眾多的書法愛好者獲得了技能水平,提升了學習書法的自信。看待劉炳森書法,就要立足於當時那個時代的大環境中,畢竟那個時候的書法在此之前一直是中斷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