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驗!不管再忙也要空出時間多陪孩子

百分媽媽幼兒寶典 發佈 2020-05-19T04:59:03+0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這個全民都在提倡安全感的時代,很多家長會把關於孩子無法解決的問題歸到缺乏安全感上。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這個全民都在提倡安全感的時代,很多家長會把關於孩子無法解決的問題歸到缺乏安全感上。


有的寶媽會問我,孩子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我上個班小孩哭得撕心裂肺,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我的孩子膽小怕事,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

要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來自最初對媽媽的依戀和信任。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建立,是在1歲以內的嬰兒期,這段時間孩子對周圍充滿了好奇,但周圍又是危險的,遇到危險時本能地回到媽媽身邊,媽媽對孩子的保護就是孩子的安全感的來源。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常識,可能我是二個寶寶的媽媽,所以會知道一些,不懂我也會看看育兒知識。

在最初的嬰兒時期開始,如果家長能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照顧和愛,日後孩子的安全感會越來越大。

孩子不是大人,安全感來源強,孩子的安全感大多來源於父母與孩子親密的情感接觸,孩子感到被愛了,這樣的愛越濃,孩子的安全感越足夠,反而隨著年歲的增長,孩子越有勇氣去獨立面對一些事情,如果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他會更加粘父母,更加不願意離開父母。


安全感就是明知道去做的是一件冒險的事,但內心依然自信,依然勇往直前。

了解了什麼是安全感,想要知道孩子到底有沒有缺乏安全感,先要知道安全感的4個養成階段。

分享一下,我前段時間育兒知識上了解到的四點。

第一階段「前依戀期」指出生後6周以內的寶寶,這個階段的寶寶大腦還不會控制自己的四肢,他只會提溜著眼睛看看周圍,頭都不會動一下,他對媽媽的依戀主要是奶水和大哭時來自媽媽的撫慰,其實對不管逗他玩的是不是陌生人,他的表現都不太熱情。

第二階段「依戀形成期」指1.5個月至8個月以內的寶寶,這個期間的寶寶大腦發育迅速,寶寶的一切情緒想法都會用大哭來表達,比如寶寶不喜歡被生人抱,否則會大哭,其實這是[分離焦慮],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有時候,寶寶大哭(或因為餓了,或因為焦躁)招來媽媽,媽媽一靠近他跟前他就不哭了,可以看出寶寶和媽媽已經建立了信任關係(安全依戀),其實這就是最初的安全感。



第三階段「依戀明確期」指8個月到2歲期間,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寶寶開始變得一刻也離不開媽媽,我至今都記得幾年前叔叔家1歲多的小堂妹,當時我嬸嬸只要離開她一會,她就會哭得撕心裂肺,小臉哭得通紅,氣都喘不過來,旁人再怎麼安慰,她只管哭自己的,鄰居還以為我們家虐待孩子……之後她平時醒著的時候,嬸嬸能不離開則不離開。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用哭聲召喚大人,大人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及時出現,這個時候孩子就知道大人是愛他的,在他需要的時候會給幫助,漸漸地孩子的安全感就形成了。切記不要故意不理孩子,他會哭的更大聲,會覺得你不喜歡他,會更加沒有安全感,更加黏你,這樣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2歲以內,孩子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出現在他面前,他才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日後才會有勇氣離開父母。



第四階段「互惠的關係」指寶寶2歲以後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能和媽媽通過交流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可以短暫離開媽媽,孩子會對媽媽提要求來彌補媽媽短暫離開自己的這段時間,比如媽媽要想離開回來的時候必須帶禮物、講小故事、陪他做遊戲……記住你一定要儘量滿足他,所以這段時期孩子會和媽媽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

可見安全感的形成是建立在與父母跟孩子的親密關係之上的。

總結一下,最初的安全感建立來源於孩子和媽媽依戀期的互動,媽媽注重關心孩子的感受,且適當的回應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提供儘可能穩定的外界環境和內心感受,孩子確信媽媽是愛他的,這樣的孩子基本是不會缺乏安全感的,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