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鐵杵功

龔偉傑 發佈 2020-01-04T01:35:13+00:00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典故家喻戶曉。打球時間久了,我發現:羽毛球和其他徒手操作類的項目一樣,都需要這種鐵杵功——靠時間積累和思索**修*煉*成的手藝。其中,時間積累占比更大。最近這半年,去俱樂部打球的次數不多,但我一直沒有停止練球。隔三差五的就去約教練。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典故家喻戶曉。

打球時間久了,我發現:羽毛球和其他徒手操作類的項目一樣,都需要這種鐵杵功——靠時間積累和思索**修*煉*成的手藝。

其中,時間積累占比更大。

最近這半年,去俱樂部打球的次數不多,但我一直沒有停止練球。隔三差五的就去約教練。訓練的內容還是很常規的那些:挑球、搓球、高遠球、平抽、吊球、殺上網……日復一日。體能訓練也沒有額外增加:還是每次1000個單搖(不是每天)。

然而,就是這種低指標的訓練量的持續,也在我身上發生了出乎意料的變化!這兩周又恢復去俱樂部參加活動,比賽中,各種應對手段靈活而且聰明了。以前比賽的時候,自己的腦袋是木的,基本上就不知道該怎麼規劃技術應用,戰術實施。就是蒙著打,說好聽了叫「隨機應變」,說不好聽就是「狼狽處置」。現在這段時間,似乎腦子也沒有特別地清醒,然而,出手快捷了,腳步移動迅速了,球路變化多了,時不時打出可以被搭檔叫好的球了。


以前,搭檔見我打球總給我指出各種實戰中的不足;

現在,搭檔不再為我提心弔膽,連群主都看出我「明顯長球了」。

但是這個球技增長的結果,是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我自己根本沒有察覺。我就像李白遇到的那個在河邊磨鐵杵的老婆婆,只是堅持地做著同一件事,日積月累後,量變質變的效果就奇蹟般地顯現了。

不僅羽毛球,

所有徒手操作的技藝——手工藝——都有這個特點。

寫字、畫畫、彈琴、舞蹈……手藝人只需要做一件事:持之以恆,基本上就可以實現突破。

以我個人經驗看,我不是那種頭腦警覺、反應機敏、動作矯健伶俐的類型,但是能比較緩慢地、持續地完成一個漫長的行進歷程。拿動物做比喻的話,我不是獵豹型的,是駱駝型的。

打羽毛球亦然。我的球風算不上「養生球」,自己的求勝心還算迫切。體能雖不是處在個人的最佳年齡段,卻可以通過延長學習過程達到提高球技的目的。設定目標,然後朝著它走過去!

我認為:人在一個持久、漫長的行進過程中,能堅持下來需要兩樣東西:最初的熱情和最終的信念。

熱情,幾乎每個人都擁有,哪怕只有三分鐘;

信念,就不確定了。它是一種接近宗教信仰的東西,讓人忽略所有不利因素、抓住各種有利時機不懈地堅持。為了唯一的最終的目標而邁動腳步。

李白有沒有真的遇見磨鐵杵的老婆婆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個典故想表述的就是這麼一種和困難的抗擊中持續前行的事實。

我們是一個歷經5000年風雨的儒道主導的社會思想體系,在這個務實的、逐漸拋離盲目崇拜的精神支撐系統中,如何讓自身進步,是古今賢者所追尋探索的目標。

老婆婆的鐵杵、愚公的山、你腳下的路和我手裡的球,隨便哪樣都可以當成修行悟道的一種方式。

.

.

跨年的時候就要到了,誰腿長,記得先跨為敬!來源:塔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