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有出息的娃,我倒希望我的孩子啃老,老人心裡話讓人反思

木蓮媽媽 發佈 2020-05-25T19:17:16+00:00

父母為了子女默默地奉獻付出,養育兒女一生,其實也不圖兒女做什麼貢獻,往往都是應了那句老歌「常回家看看」,其實不少老人的心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陪在自己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父母為了子女默默地奉獻付出,養育兒女一生,其實也不圖兒女做什麼貢獻,往往都是應了那句老歌「常回家看看」,其實不少老人的心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陪在自己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和那些有本事的孩子相比,我寧願我的娃在家啃老」

「和那些有本事的孩子相比,我寧願我的娃在家啃老」,當71歲的老人胡先生(化名)說出這一番話時,不禁讓人感到心酸和無奈。

這名老先生早早就沒了老伴,辛苦把孩子一手拉扯大,老先生一直都是和兒子住在一起的,後來兒子畢業之後去了另一個城市工作奮鬥打拚,就留父親獨自一人在家。

直到後來兒子發現父親的身體越來越不如從前,過年的時候,和父親一起喝酒,常年堅強的父親在兒子面前默默流下淚,父親和兒子坦言不想成為空巢老人:你媽走之後就我倆相依為命,你這離開家之後,我看著房子都空。不行別在外面拼了,回家找個輕鬆的工作,爸也能養你。

兒子思考了一番,年後便辭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來陪著父親找了一份簡單的工作,胡先生非常感動和欣慰,不少親朋好友說胡先生比較自私,但是胡先生不斷表示,我的就是孩子的,我願意讓孩子啃老,只要兒子在身邊就是幸福。

「啃老」變成另一種意義的陪伴

其實作為父母有的時候很容易變成「雙標」,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陪伴左右。

家長有這種矛盾的思想其實可以理解,因為子女如果選擇奮鬥,忙碌的工作有的時候真的無暇顧及爸媽,很多老人晚年往往都是空巢寂寥。

所以就出現了上面胡老先生的寧願孩子啃老的現象,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父母對子女的情感訴求會越來越重。

作為子女,也應該多抽出時間看望父母,做好感情上的陪伴,常回家看看。啃老一定意義上也變成了老人們的陪伴,老人希望孩子留下來在自己身邊,陪自己走完最後一段路。

其實作為兒女的我們也應該多去反思,老人有這種思想是因為他們確實需要我們的陪伴,這種心理讓人無奈也讓人心疼。

父母老了,逐漸失去生活的能力,需要我們去照顧,在有限的時間裡,趁著父母還在身邊,多去陪伴父母,就像小時候他們照顧我們一樣

而作為父母,也應該多去理解孩子,孩子在外奮鬥也是為了贍養父母,給家人一個更好的未來。

孩子很難長時間的陪伴在父母身邊,家長們也應該多去理解孩子,雙方都應該彼此尊重和理解,互相體諒對方的不易,在這個社會競爭激烈的年代,孩子在外闖出一番天地,家長們也應該給與支持,不要一心想著讓孩子「啃老」。

而作為孩子也應該多去理解父母的心意,學會懂得感恩父母,今天一切的成功都離不開父母,不要忘了爸爸媽媽在背後為你付出的一切。

【木蓮媽媽寄語】

希望每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能坐下來,好好的說說心裡話,家和萬事興。啃老一直都是讓人唾棄的行為,子女不要真的變為啃老一族。

好好努力、踏踏實實奮鬥為父母撐起一片天,記得常回家看看,陪伴老人說說話談談心,好好的孝敬老人。

【今日話題】

你希望你的孩子闖出自己的天地還是希望孩子一直在身邊呢?歡迎各位父母們暢所欲言,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的心情體會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