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茶選購不擔憂,三招為您答疑解惑,與問題茶葉繞道走

予言茶事 發佈 2020-03-19T18:25:32+00:00

昨天的文章中,有位讀者評論:「怕紅茶是化學染色的,怕綠茶是化學染色的,怕黑茶里加玉米面說是超級金菌的,怕怕怕啊……」

昨天的文章中,有位讀者評論:「怕紅茶是化學染色的,怕綠茶是化學染色的,怕黑茶里加玉米面說是超級金菌的,怕怕怕啊……」。

目前正值新茶上市之際,全國大部分地區綠茶都在春季生產。所以今天想說的是:綠茶是不是化學染色的!

去年寫過一篇關於鐵觀音色素說的文章,互動區評論特別激烈,高達90%的讀者都認為鐵觀音的香是加了香精,茶加了色素。其實茶友的反應是有依據的,鐵觀音的問題前幾年多次被央視報導,所謂「好事不出門,外事傳千里」,鐵觀音也因此一度跌入谷底。

綠茶香氣也分蘭花香、栗香、焦香、豆香、糯香等等很多種,以綠葉清湯為特點。那綠茶的這些香氣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像鐵觀音一樣添加香精和色素呢?

筆者想說,綠茶是所有茶類中相對最健康的茶品!

一、採摘環境

以安徽茶為例。

安徽綠茶清明前開始採摘,至立夏結束。很少數低端綠茶會延續到立夏之後(初夏)製作。春茶有以下幾個優勢:

1.營養最為豐富

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積累,開春後蓄勢待發,根據植物的頂端優勢,營養物質大量將聚集在新萌發的頂芽上。春季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越早採摘製作的新茶,芽葉越嫩,胺基酸含量越高,茶葉的芬芳物質越豐富,因此「明前茶,貴如金」,不僅是指明前新茶價格貴,茶葉本身價值品質也很高。

2.春茶無農殘

茶葉農殘主要是指為避免茶葉蟲害而對茶樹噴洒的農藥進行滅蟲。而茶葉的蟲害主要集中在盛夏,因此盛夏過後的茶樹需要滅蟲。

春節過後,萬物開始復甦,春耕開始,處於播種的季節。3月新芽萌發,茶樹逐步進入生長期。剛剛冒出來的嫩芽就被採摘下來製作成了干茶。安徽春茶大部分至立夏結束,過了立夏,一年一度的茶季宣告結束,茶樹進入休整期,等待來年春茶再上市。

整個過程中,人們都還穿著雙層外套,害蟲至茶季結束還沒有出來,哪有蟲害之說,更沒有農殘之說了。

在筆者的老家,春茶還未結束,茶農們就轉身變為桑農,投入到忙碌的養蠶季節,對於這些地區的茶農們,中後期的茶葉是沒有時間採摘的。因為養蠶的收入大大高於中後期的茶葉採摘收入。

因此,安徽綠茶或者說整個春茶的農殘是沒有的。

農殘主要存在於夏秋茶之中。盛夏之下,蟲害猖獗,不滅蟲茶樹沒法生長。在合理的範圍內,國家是允許使用農藥進行滅蟲的。國家對茶樹用藥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僅對農藥種類嚴格限制,對於噴洒的計量也有嚴格的要求。而且這類藥是不溶水的,因此,即使有少量的農殘,沖泡茶葉也是不會溶於茶水的。當然,這是在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的前提下。

二、製作工藝

1.工藝簡單、安全

綠茶在所有的茶類中,製作工藝相對最為簡單。簡單來說就是採摘、殺青、炒制、烘乾幾個步驟。往細節處說,中間有攤涼、理條的工序,有些需要揉捻之類,之後有挑揀之類的。

但是相比其他茶類,綠茶製作整個過程簡單、衛生。殺青、炒制、烘乾都是高溫環境下進行,即使春茶有人們擔心的蟲卵之類的不衛生,在高溫製作下也被殺滅了。

2.色和香自然而成

綠茶的顏色除了跟茶葉本身的品種有關外,跟殺青有很大關係。殺青殺得輕,干茶顏色翠綠,反正,顏色就暗綠。茶湯也一樣,殺青輕的茶,茶湯湯色清,反正,湯色綠中帶黃。

綠茶的各類香氣是由於茶葉內的芬芳物質所決定。茶葉通過製作之後芬芳物質大量釋放,體現出來就是干茶中的干香和沖泡後的濕香。至於各種香氣類型,這跟茶葉的品種、生長環境、製作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不管哪種香型,香氣均以高而清為特點,令人清新神貽,不會渾濁和刺鼻。

綠茶的色和香是綠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無需人為添加。即使有極少數不法添加行為,在品飲中也是非常容易區分出來的。

三、綠茶最佳保質期

綠茶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實際上,很多茶客都是當年茶葉當年喝,喝的是鮮。保質期內,即便是常溫保存,除了香氣和顏色變遜之外,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質,至少不會對健康帶來多大害處。而其他茶類先不討論製作工藝中的渥堆、發酵之類過程,保存年份是也是一存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這些年份茶葉往往因為保存不善而變質,但人們對於品質的區分又不是很專業,導致對健康不利。

目前正值春茶上市之際,您有什麼想說的請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