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相信「全腦開發」的騙局?科學提升智力的方法在此,別再上當了

孕育幫幫團 發佈 2020-01-02T08:07:39+00:00

天花亂墜的說辭學校旁邊總有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長期駐守,一遇到家長,就開啟一番「狂轟亂炸」:我們是少兒美術,我們是少兒街舞,我們是少兒英語,我們是做孩子大腦開發的…

天花亂墜的說辭

學校旁邊總有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長期駐守,一遇到家長,就開啟一番「狂轟亂炸」:我們是少兒美術,我們是少兒街舞,我們是少兒英語,我們是做孩子大腦開發的……

啥,大腦開發,我倒想聽聽。

我:「如何開發?」

機構人員:「主要是孩子的右腦開發,通過一些科學的訓練提升孩子的右腦。」

我:「右腦開發,不靠譜吧?」

機構人員:「姐,你這就不懂了。我們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右半腦,兩邊的功能是不同的。左我們一般都用右手開發的是左腦,但是右腦一般閒置。但創造力強的人都是右腦比較發達的。比如愛因斯坦、達·文西、居里夫人……」這人說得好像真的一樣,說的時候抑揚頓挫,拿捏到位,好像在宣揚什麼了不起的結論。

我:「你咋知道達文西右腦發達,他死那麼早,誰研究過他大腦?」

稍微停頓了一下,這哥們接著說:「科學家研究的,現在科學這麼發達,啥都能研究得出來。」

我唏噓,拉著孩子走開。他還在後面不依不饒:「留個電話吧姐,去體驗一下,這學校的好多學生都在我們哪兒訓練,不要落後呀姐……」

去你的!老娘養娃本來就有很多焦慮,你還在這兒說不靠譜的東西,激發我更多的焦慮……

左右腦開發不靠譜,莫上當

左右腦確實各有分工

人的大腦的確分為左右腦,左右兩邊分工還各有不同,各有側重。左腦呢,比較清醒,喜歡秩序,所以側重邏輯、語言、分析等;右腦喜歡有創造性的工作,比如音樂、形象、情感等。

但,左右腦是協同工作的

左右腦的說法來自上個世紀50年代。

之前在美國,醫生髮現切開左右腦之間的駢體,癲癇症患者就不發作了。198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羅傑·斯佩里當時聽了此事,就找來了大腦左右半球之間聯結被切開的癲癇病人做實驗,發現左腦掌管邏輯、語言,右腦掌管情感、創造力。於是發表了研究結果。

他也只是說了左右腦分工不同,而且這個人的大腦是左右不連接的。

但媒體把科學論述改了,因為太複雜讀者也不懂,於是就在坊間傳開,被各種曲解,最後搞到「左腦開發」、「右腦開發」的地步。

這個實驗本身比較殘酷,引起巨大爭議。很多科學家想去驗證,但不能做活體實驗了。只好擱置。隨著技術的進步,到2004年,科學家用核磁共振技術發現,左右腦雖然分工不同,但面對一件任務,它們是一起工作的。需要那部分出力,那部分就「努力」。比如,跟人談話時,左腦負責語言的區域會「亮起來」,而同時右腦中關注語調語音的部分也會「活躍起來」。

為啥要分工?

想想人類社會的協同工作,分工高效!就是這個理兒。作為進化奇蹟的人體,當然也符合這個規律。

所以,那有什麼專門訓練右腦的,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對這個大腦,包括右腦的訓練。這樣說,擺明了就是偷換概念,騙錢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媒體和機構跟真的一樣反覆說?

1 有利可圖

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智力高高,學習棒棒?所謂的「右腦開發」如果真像他們說的那麼 有用,家長當然想試一試了。

機構們正是抓住了家長的這種心理,看到了「滾滾錢財」,所以……你懂的。

2 媒體曲解

現在能在網上發聲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做調研的人很少。一些人在某個地方學了個知識點,曲解為一篇文章,然後被傳播,看到的人再傳出去,從而,形成大面積的誤讀、錯誤認知。

所以,現在很多學者主張批判性思維,遇事不要全信,保持質疑,多方求證,找到最貼近真相的聲音。或者找個靠譜的專家跟著學,漸漸地就能摒除很多陳舊思想。

那不信各種培訓機構的,我該如何提升孩子腦力?

不僅「左腦開發」不可信,一些「全腦開發」的機構也不可信,他們往往只注重記憶力的訓練,或者單純智商的提升。

智商提升,大腦不就強大了嗎?為啥還造鄙視?

其實人的智力分為三類: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這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戴維·珀金斯提出的「真智力」理論。腦神經科學家還給出了一個智力計算公式:

真智力=(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

1 神經智力就是我們說的智商,是神經元連接多,神經細胞多,所以呢,智商高。

2 經驗智力呢,就是你掌握的知識、技能多。比如,有的廚師,做了一輩子菜,看他們做菜就是一種藝術享受,這種人也是聰明、智力高的。王安石的《傷仲永》就描述了一個天資高,而後天不夠勤奮的孩子,最終淪為平庸。所以,後天的學習,知識的積累很重要。它跟智商同等重要。

3 反省智力比較難理解。舉個例子,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他們知己知彼,綜合戰局,做出最優決策。這種統合、指揮、決策能力,就叫反省智力。

這種人不見得智商多高,但是他們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己方在整體布局中的位置,統籌資源,這種人是天生的領導者。用腦神經科學的話說,這叫「元認知」足夠。通俗點兒叫:有逼數、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現在我們了解了,就可以針對性地幫助孩子獲得「最強大腦」。

1 如何提升孩子神經智力?

現在有很多被科學界認可的有效方法。

*找個智商高的伴侶,智商很大一部分靠遺傳。這個方法「簡單、粗暴、有效」。

*懷孕時和孩子2歲前,吃DHA。DHA是大腦神經元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已經過證實確實有效。

*3歲前父母多跟孩子說話。此理論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得到了充分的論證。3歲前跟孩子用豐富的詞語多說話,孩子就理解更多的事物,神經元建立更多連接。

*唱讀兒歌童謠、讀繪本。兒歌童謠都很有節奏感,大腦天生喜歡節奏感。帶著孩子唱讀,能促進大腦發展。而且幫助大腦識別語音,有利於將來的語言學習。讀繪本,讀書,擴展大腦的知識面,促進想像力發展。

*運動。有本書叫《運動改變大腦》是樊登讀書推薦的。裡面記錄了運動對大腦影響的最新科研成果。運動促進大腦發展,讓人更專注。這一理念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推崇。

這些對智商提高都有好處。家長可以參考來做。

2 如何提升經驗智力?

很簡單:好好學習。學知識,習技能。

但學習不容易。世界上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學霸們都是起早貪黑,異常努力。所以,方法雖簡單,但是要讓人克服懶惰,專心學習,沒那麼簡單。需要刻意練習,還得坐得住。有人一輩子都在這個階段跟自己鬥爭。

於是,毅力、習慣、自控力、自我驅動力顯得尤其重要。這就牽扯到性格培養。

家長如果能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就能很順利。

比如給孩子在學習上設置合適的難度,讓他們通過努力能做到,孩子就能一次次獲得自信,更樂意在學習中更進一步。如果一開始就遇到挫折,孩子可不會覺得「失敗是成功之母」,反而易自暴自棄。

3 如何提高反省智力?

反省智力,其實就是讓孩子準確認識自己,評估情景,做出決策。我總結了下,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努力。

*做事讓孩子堅持:準備、應用、反饋三步驟。

比如,今天要搭積木塔。那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腦子裡的雛形和各種形狀積木;然後應用這些,行動;最後來個反饋總結。這樣孩子形成習慣,日後對自己做事的進程就會有準確的把控。

跟孩子談話,鼓勵他們發現自己的狀態

比如孩子畫畫,你可以問寶寶:「你需要準備什麼?你打算如何畫?」畫到一半,問問寶寶進行到哪一步了。與之前的安排有沒有偏離。畫過了,讓孩子總結一下。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幫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

幫孩子做到有「自知之明」。

如何做?每次挑戰前,讓孩子預測一下自己的挑戰結果。比如,今天要爬山,你預測一下自己能登頂嗎?會用多長時間,休息幾次?這樣多幾次,孩子就能準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還可以在過程中監測孩子,給孩子反饋。比如,走這段上學路昨天用了5分鐘,今天10分鐘。今天在路上玩耍耽擱了。如果下次不想遲到,你該如何做,心理有數了吧?

路漫漫,與君同行

反觀這三種智力,反而提升智商是最容易的。

其實現在的孩子智商都不低,人的智商整體是有提升趨勢的。聰明孩子很多,但是優秀的孩子很好。為啥?「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不容易獲得。但卻極其重要。

支持我們人生的不是智商,而是努力、習慣、毅力、自省。與其花錢給孩子上什麼腦力提升課,倒不如用心培養習慣、自控力、自省能力這些人生的底層能力。

這些沒有標準,而且需要家長傾注更多的心血。但不要擔心,不要害怕,保持開放心態,做個有心人。誰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行,你不孤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