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報告」:瀘州長江大橋為何必須大修?

成都微視點 發佈 2020-05-06T16:31:56+00:00

5月1日清晨,家住江陽區藍田街道的王宏開著車,途經長江大橋前往位於龍馬潭區的工地。據瀘州市公路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瀘州市交通部門每年都會組織相關專家對瀘州長江大橋開展病害檢測,主要檢查橋樑墩柱是否出現裂縫,底部受江水沖刷有沒有被掏空;橋面車行道有無凹陷、坑洞、壅包、裂縫等現象。

5月1日清晨,家住江陽區藍田街道的王宏開著車,途經長江大橋前往位於龍馬潭區的工地。車輛在橋上緩慢行駛著,不時感覺車身有些顛簸。


「確實該維修了,橋面有些坑窪、高低不平,如果遇到橋中間出現交通事故,就別想順利過橋了。」


王宏從後視鏡里看到身後排成長龍的過橋車隊,嘆了口氣:「大橋封閉施工後,如何解決出行問題是一個難題。」



5月1日,瀘州長江大橋「大修」正式啟動,進入長達約半年的加固維修期。7月1日以後,大橋將全封閉施工3個月,而這3個月,將是它連續服役近38年來的第一次「休假」。


資料圖 正在建設中的長江大橋


長江大橋是否已經到了必須維修的地步?「大修」是針對哪些「症狀」?這些問題,瀘小布一一為你解答。


症狀


橋墩部分「被掏空」

橋面遍體鱗傷


近年來,隨著過江車輛急劇增加,「服役」30多年的瀘州長江大橋各種病害日益凸顯,加固維修,已刻不容緩。


據瀘州市公路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瀘州市交通部門每年都會組織相關專家對瀘州長江大橋開展病害檢測,主要檢查橋樑墩柱是否出現裂縫,底部受江水沖刷有沒有被掏空;橋面車行道有無凹陷、坑洞、壅包、裂縫等現象。



去年的檢測結果顯示:長江大橋橋面存在裂縫和破損;橋墩部分因常年遭受江水沖刷,出現「被掏空」現象,如果不及時處理,將危及通行安全。經研究決定,5月起,我市開始對長江大橋進行為期約半年的徹底加固維修。


病因


車流量倍增

已超過設計的負荷


瀘州長江大橋的病害是怎麼造成的?


瀘州市公路局相關工作人員給出了答案:橋面和箱梁出現裂縫,主要是使用時間太長導致橋體老化;加上近年來城區車流量猛增,長江大橋的負荷早已超過原來的設計通行能力;同時,橋墩常年浸泡在水裡,風雨侵蝕、洪水沖刷,也是導致大橋出現病害的主要原因。



原瀘州市(地轄市)市長、瀘州長江公路橋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徐明國說:「按照原來的規劃設計,瀘州長江大橋的日均車流量承載能力在1萬輛左右,且只能雙向兩車道運行。


如今,為滿足通行需求,長江大橋車道已從原雙向兩車道調整為雙向四車道,橋樑負荷急劇增加。


來自瀘州市交警支隊的數據顯示,在尖峰時段,長江大橋單日通行量已達10萬輛,通行流量已超過設計通行能力的10倍


而在平時上下班高峰期,平均每分鐘就有70多輛車經過大橋,即使在夜間,平均每分鐘也有30多輛車來往,日均車流量在6萬輛以上


藥方


封閉維修,加固墩柱樑體,拓寬橋面


瀘州長江大橋病害日益突出,及時加固維修已經迫在眉睫。今年4月,瀘州長江大橋加固維修項目完成施工招標。5月1日起,施工方進入前期準備階段。


瀘小布從市交通運輸局建管中心了解到,5月基本上都是施工準備階段,施工方需要根據維修改造事項制定詳細施工方案;根據加固維修內容籌備相關材料、機具,適時開展橋樑下部結構維修加固,如墩柱基礎抗沖刷處治、橋體剝落混凝土修復……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制定斷道施工後的車輛分流措施,為7月實行全封閉施工奠定基礎。



要解決大橋的「疑難病症」,給予充足的維修空間和施工周期應該是最有效的「藥方」。


市公路局工作人員解釋說,就拿現在橋面出現的雍包和坑凼來說,以往都是採用先剷除隆起部分,再用瀝青填補的方式。這個過程就像用膠水補鞋,先是清除坑凼內的塵土水跡,以便填補的滾燙瀝青能和原路面較好黏合,形成一個整體。


然而現實情況是,為儘可能不影響路面交通,橋面維修大都是夜間進行、第二天早上通車,難以實現高溫保持和6小時以上的冷卻凝固,維修後幾乎就沒有保養時間。



隨著橋面裂縫增加、箱梁支座老化等病害出現,要徹底整治、加固,就必須將原有橋面進行拆除,該換的換、該補的補,包括將40米鋼筋混凝土T梁換為鋼板組合梁、把箱梁填料換填為輕質泡沫混凝土等。同時,長江大橋維修改造方案根據車流量大、車道狹窄的缺陷,還將對兩側人行道進行拆除,將橋面從原來的16米拓寬至17米


拓寬橋面、優化人行道、改造護欄……通過對橋面的徹底翻新,瀘州長江大橋在外觀上、穩定性方面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治本之策


建更多過江通道

減輕長江大橋負荷


長江大橋車流量只增不減、「服役」時間也越來越長,維修頻率自然就越來越高。那麼,有沒有辦法緩解橋樑負荷、增加使用壽命呢?


其實,關於減輕瀘州長江大橋交通壓力、優化大橋交通組織,瀘州市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


2012年11月,北岸2號墩出現裂縫,緊急修復後,瀘州長江大橋開始禁止貨運車輛和大型車輛(公交車除外)通行;


2014年9月,瀘州長江大橋實行「三出一進」潮汐式交通管制。期間,只允許公交車、計程車及特種車輛通行;


2020年5月,長江大橋將進行首次大修……



但無論是制定限行措施還是實行交通管制,仍難減輕長江大橋通行壓力。要緩解長江大橋交通現狀,有熱心市民提議:只有在長江大橋上修複線橋或者拓寬橋面。


針對市民建議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給出了回復


瀘州市編制《瀘州市跨江通道專項規劃(2013-2030)》,規劃9座跨長江橋樑和1條隧道,已建3座橋樑(長江一橋、長江三橋、長江四橋);在建3座橋樑(長江六橋、長江二橋、長江八橋);長江五橋前期籌備工作正全力推進中;規劃增設長江四橋(長江大橋)複線橋;遠景規劃3座橋樑和一條隧道。


目前,長江六橋、長江二橋、長江八橋(河東長江大橋)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建成通車後,三座橋樑將有效緩解長江大橋交通壓力。



而針對長江大橋複線橋的建議,回復內容明確:複線橋建設涉及拆遷量大,建設期間對交通組織影響大,可能會造成更加擁堵的交通狀況。為此,長江大橋複線橋的實施,要等到在建三座長江大橋以及長江五橋建成通車後再做進一步研究


對於7月大橋封閉後的出行方案,各位小夥伴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轉自:瀘州發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