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就說謊?不打不罵,家長不妨試試這一招,效果驚喜

朗姐育兒說 發佈 2020-02-08T21:16:19+00:00

但是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和孩子之間並不是一個誠實的關係,反而很多孩子非常喜歡向家長撒謊,一個謊言就需要無數個去彌補。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流就是互相信任,讓彼此變得誠實。

但是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和孩子之間並不是一個誠實的關係,反而很多孩子非常喜歡向家長撒謊,一個謊言就需要無數個去彌補。

對於單純的孩子來說,覺得自己瞞天過海,可是對於家長們來說,一下就會被識破了。

這個適合,如何處理孩子撒謊的問題變得非常關鍵,我在面對孩子撒謊的適合從來不罵孩子,也不體罰孩子,就是順著孩子的意來。

之前就是孩子有次考試數學成績沒考好,可是又要家長簽字,孩子就偷偷自己簽字,結果被我發現了,當時我非常生氣,結果直接把孩子嚇哭了。

所以當我在面對孩子撒謊的時候,我知道孩子一定不能夠打罵,態度一定不能過激,否則孩子的反應會更加激烈。

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孩子撒謊的機會,好好教育孩子,不然孩子下次犯錯依然會選擇用撒謊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其他的方法。

在面對孩子撒謊的時候,家長也要弄清楚孩子撒謊的原因,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一、孩子一犯錯就說謊,很可能是逃避心理作祟

其實孩子拿筆自己簽試卷的事情,就是害怕成績不高,我們做家長的責罰他。所以他才出此下策,用了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當他們下次繼續考了這樣差的成績,他們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再次簽字。那都是因為他們在不斷的逃避現實,逃避自己學習成績需要不斷進步的現實。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撒謊都是由於自己不想承擔後果,才會掩蓋事實,最後為了能夠避免得到懲罰,這就是直接導致孩子撒謊。

所以在面對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逃避,一遇到犯錯就撒謊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找到合理的處理方式。

二、謊言識破後,家長的過激反應讓孩子更想逃避

撒了一個謊,就需要用無數個謊去圓。

對於我們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價值觀尚未確立,所以在很多地方犯錯都是很正常的。

小的時候孩子蛀牙問題,就禁止他吃糖,可是他每次都偷偷背著我吃,被發現之後還會不承認,結果被老公知道之後大罵一頓,結果孩子還是不改這個毛病,最後吃的糖越來越多,掩蓋事實。

有次還吃到直接掉了顆牙齒,老公知道之後,反而還把之前的事情提了出來。所以孩子只好又掩蓋自己不是吃糖弄成這樣的事實了。

所以家長的過激反應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變本加厲,甚至隱蔽到更深的地方。

三、想讓孩子自動承擔錯誤,家長賞罰分明很重要

1、制定賞罰的規則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界限十分不清楚。父母高興了,就獎勵,不高興,就懲罰。這樣就是對孩子一個負面的教育。

並且孩子以後只會做父母覺得高興的事情,但是並不是對孩子真正又意義的事。

所以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獎賞規則,明確什麼時候該懲罰,什麼時候該獎勵。

2、教育孩子正誤之分

獎懲分明的家長,一定離不開一個明確錯誤,並且知錯能改的孩子。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並且明白自己不能用掩蓋事實並說謊的方式。這個時候就是孩子最好的狀態,讓孩子學會什麼事正確和錯誤。

在獎勵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一定要叮囑孩子,什麼是錯誤的。

3、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最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知道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有的時候要多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才導致孩子明辨不了是非對錯。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撒謊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處理方式才是會得到獎勵的,而錯誤的方法是會得到懲罰的。

父母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多反思自己為什麼會讓孩子撒謊。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