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送來一倉棉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發現真高明

陶陶讀歷史 發佈 2020-02-24T02:22:24+00:00

讀史可以知今。今天,筆者繼續為大家講解司馬光的曠世史學巨著——《資治通鑑》。公元249年,年過70的曹魏太傅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黨,篡奪了國政。而實際上,這場驚天政變,早在11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司馬懿出身於河內司馬氏,自幼便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

讀史可以知今。今天,筆者繼續為大家講解司馬光的曠世史學巨著——《資治通鑑》。



公元249年,年過70的曹魏太傅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黨,篡奪了國政。而實際上,這場驚天政變,早在11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司馬懿出身於河內司馬氏,自幼便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司馬懿心知曹操多疑,因此以養病為名而閉門不出。而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以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迫使司馬懿成為自己的文學掾。

在曹操身邊,司馬懿雖然每天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工作,但仍時不時顯露出不臣之心。根據史料記載: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簡單翻譯來就是,曹操察覺到司馬懿有豪傑之志,有狼顧之相。一次,司馬懿向曹操奏報完工作,結束後,他便轉身離開。而曹操心血來潮,喊了司馬懿一聲。司馬懿一聽,趕緊扭頭向後看,而身子卻仍然向前,果然像頭狼一樣。

從面相上來說,狼顧之相代表著兇狠、狡猾和野心,就如《人倫大統賦》所載:

「狼顧者,謂回頭顧而身不轉,性狠,常懷殺人害物之心。」

古人皆注重面相,看到司馬懿陰鷙狠厲的面容,曹操感到非常不安,當晚還做了個「三馬(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食槽(曹)」的夢。於是在第二天,曹操便告誡曹丕「司馬懿絕非人臣,必然會幹預你的家事」。



然而曹操絕不會因為司馬懿的面容,就將其殺死。一方面,天下還未統一,司馬懿的才幹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司馬懿出身高門,與荀彧、陳群等認交好,若無故將其殺死,必將引起這些豪門士族的不安,對曹魏政權的穩定不利。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丕還是太子時,司馬懿就與他十分要好。因此,曹丕將父親的告誡拋之腦後,並授予司馬懿以重任。但在此時,司馬懿仍很少掌握兵權。曹丕領兵出征,司馬懿一般都坐鎮於許昌,做著運輸大隊長的工作。

但在公元226年,司馬懿正式嘗試帶兵,他被派往江東前線抵禦東吳,並擊敗了諸葛瑾,斬首千餘人。其後在孟達之亂中,司馬懿8天突襲1200里,順利斬殺了孟達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曹真去世後,已在戰場上充分證明自己的司馬懿接過了西線魏軍的指揮權。在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敗,但在第五次北伐中,吃到苦頭的司馬懿乾脆選擇了「烏龜戰術」,活活將諸葛亮拖到病死。



憑藉抵禦諸葛亮的功勞,司馬懿的職務步步高升,終於位列三公,就任太尉。一開始,司馬懿一直坐鎮關中,負責監視蜀國。但在公元238年,遼東軍閥公孫淵悍然叛魏。由於遼東遙遠而寒冷,對於征討公孫淵,曹魏君臣皆無把握。

一來二去,魏明帝只好讓老臣司馬懿出馬。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馬懿帶領4萬步騎兵臨遼水,他首先以聲東擊西之計,率領主力渡過了遼水天險。之後,他不顧諸將反對,直接撲向敵軍老巢——襄平。

此時,公孫淵主力皆在遼水邊布放,襄平空虛。為了保護老巢,公孫淵只好引兵回救。然而公孫淵的舉動,正中司馬懿下懷。他整理軍隊,穩住陣型,迎接倉皇回救的公孫淵軍。以穩擊亂,自然能百戰百勝。在短時間內,司馬懿三次擊潰公孫淵,並困住了襄平。

司馬懿在襄平周圍堆起很多土壘,然後派弓箭手站在土壘上向城中射箭。公孫淵見此又怕又急,城中糧食吃盡,開始人吃人,死者不計其數。最終,公孫淵帶數百騎兵突圍而出,而司馬懿在身後窮追不捨,最終將之追及並殺死。



司馬懿平定遼東後,很快便顯示出了他陰毒狠辣的作風。他在襄平城內大肆屠殺,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造京觀。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隨後,司馬懿又將遼東4萬戶百姓遷入中原。

司馬懿屠殺以及遷民的舉措,讓人口繁盛的遼東幾乎成為一片白地。後來,鮮卑、高句麗先後侵入遼東,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為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可以說,司馬懿的殘忍不僅為害當時,甚至可以說是貽害千年。

司馬懿的狠毒和子嗣,不僅只針對於敵人,對自己的士兵同樣如此。遼東之戰結束後,時間已經進入隆冬。眾所周知,遼寧的冬天是極為寒冷的。士兵們凍得快死,因此紛紛向司馬懿索要棉襖。諸將皆認為:「魏明帝給了我們一倉庫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給士兵們。」然而司馬懿卻冷酷地說: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也就是說,棉襖是官家之物,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予士兵?作為前方主將,司馬懿對於這些棉襖本來就有自專之權,皇帝之所以送來這些棉襖,就是用來分給士兵的。司馬懿之所以不分棉襖,實際是一種自污之術、韜晦之術。

在當時的曹魏朝廷,司馬懿功勞最大,威望最高,如今平定遼東,更是無人可及。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極強的君主。司馬懿掌握兵權,他自然不願意看到他再藉助官物,私自結恩於軍隊。因此司馬懿寧願背上虐待軍士的罵名,也要證明自己對君王的忠誠。而司馬懿在遼東的屠城,實際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沒有野心。

司馬懿撤軍時,魏明帝已經病入膏肓。於是,魏明帝將司馬懿火速招至洛陽。在病榻前,魏明帝流著眼淚,將8歲的太子託付給司馬懿,甚至還讓太子抱住司馬懿的脖子。

很顯然,在魏明帝心中,司馬懿真被當成了諸葛亮式的純臣,值得他以舉國相托。司馬懿的步步為營,最終征服了這位雄猜之主。而當時人也和魏明帝一樣被騙倒,甚至將司馬懿與諸葛亮並稱為「二相」。實際若司馬懿死於高平陵之變以前,還真有可能成為歷史知名的、不輸於諸葛亮的大忠臣。



但與諸葛亮不一樣,司馬懿的忠誠全是裝出來的。遼東之戰結束後的第11年,也就是公元249年,「大忠臣」司馬懿在蔣濟等老臣的支持下,發動了針對大將軍曹爽的高平陵之變,最終篡奪了最高國政。

而在此時,司馬懿終於揭下了他所有的偽裝,露出了尖利的獠牙。在曹爽等人的血泊中,蔣濟等人驚訝地發現,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並不是為了匡正國家,誅殺國賊,而是為了篡奪曹氏政權,實現自己的野心。

司馬懿數十年如一日地扮演著忠臣,數十年如一日的韜光養晦,最終成功騙過了所有人,其狠毒與陰險可謂是舉世無雙。正如陳寅恪所指出:「司馬懿的堅忍陰毒,遠非漢末同時儒家迂緩無能之士所能比。」而他的後代晉明帝聽完司馬懿的事跡後,更是哭著撲倒在床上:「如今狠毒,難怪晉室的國祚不長久!」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看了司馬懿的故事,大家是否有所感觸?我建議大家,要多讀歷史,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只要學好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台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陶陶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1.1萬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