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容覺能改善黑眼圈嗎?3種類型黑眼圈的消除方法,你值得擁有

醫聯媒體 發佈 2020-05-06T20:39:32+00:00

小編頂著兩個「熊貓眼」出現在工位,看見對面工友一臉壞笑,一開就是被近期娛樂新聞神評論所「洗腦」,小編果斷髮表了#本人黑眼圈聲明#,「我這黑眼圈是為了寫宣傳稿呀,大家別誤會呀......」。

(指導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皮膚科 趙玉昆主治醫生)

小編頂著兩個「熊貓眼」出現在工位,看見對面工友一臉壞笑,一開就是被近期娛樂新聞神評論所「洗腦」,小編果斷髮表了#本人黑眼圈聲明#,「我這黑眼圈是為了寫宣傳稿呀,大家別誤會呀......」。

相信很多人會認為黑眼圈離不開熬夜、睡眠不足,只要補夠覺就能改善。確實熬夜肯定會加重黑眼圈,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黑眼圈在充足睡眠後都能消失,這還取決於黑眼圈的類型。

保證充足的睡眠就不跑出來的黑眼圈大機率屬於「血管型黑眼圈」。由於下眼瞼皮膚很薄,直接與眼周的眼輪匝肌相連接,如果局部血液循環不好,或者血液里去氧血紅蛋白含量增多顯出青紫色。更有甚者,下眼瞼皮膚小血管破裂,紅細胞漏出,含鐵血黃素增加,也會加重這種現象。出現血管型黑眼圈一般與睡眠不足導致的血液滯留有關。因此,為了避免被誤會,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但如果熬夜不可避免,那麼還有這三大神器可以幫忙攔截黑眼圈,為熬夜「保駕護航」:

一、自體脂肪移植,移植的脂肪中含有幹細胞,能夠促進皮膚的增厚,脂肪填充也能把血管顏色擋住,但是這個部位填充脂肪非常容易形成硬結與移位,要非常慎重。

二、射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即將引進黃金射頻微針),加快眼下血液循環,促進膠原蛋白新生,達到改善目的。

三、中胚層水光療法:通過微創導入營養與改善循環的成分來淡化黑眼圈。



部分自認為「天生」黑眼圈的小夥伴,怎麼補覺也還是一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模樣,不知道需要為自己的黑眼圈發多少次「鄭重聲明」。其實這部分小夥伴有可能是「結構型黑眼圈」。

結構型黑眼圈也被稱為「陰影型黑眼圈」,往往由於眼眶結構異常導致,如皮膚鬆弛褶皺、皮下脂肪移位產生眼袋、淚溝、天生的眼眶突出、眼窩凹陷等,光照下形成的陰影,導致外觀看上去像黑眼圈。這類黑眼圈不管是用護膚品還是雷射,效果都十分有限。只能通過醫美手段,從根本上治療淚溝、眼袋等,通過改善眼周結構消除陰影。例如:玻尿酸填充、膠原蛋白填充,PPDO/PCL/PLLA埋線填充、手術祛除眼袋等等,其中以膠原蛋白填充為首選。



另外還有一類「色素型黑眼圈」。這種黑眼圈一般表現是眼周肌膚比較暗沉。主要是由於日曬、化妝不當、過敏等炎症刺激引起的皮膚內黑色素沉積。既然是色素沉著,「美容覺」大法可能無濟於事,但也不是無藥可救。平時需要注意做好眼部防曬保濕,出門塗防曬霜、戴墨鏡等;避開刺激性化妝品,少揉眼睛等。

「色素型黑眼圈」要想「一鍵復原」還可以嘗試醫學美容的方法,祭出「雷射」橫掃黑眼圈。紅光照射、調Q、超皮秒等雷射醫美技術可以直接將色素顆粒解體,促進黑色素代謝,達到消除黑眼圈的目的。還有中胚層水光療法,通過導入美白祛色素的藥水來淡化色素沉積。

那麼,是不是可以通過補覺後黑眼圈消不消失來簡單粗暴的判斷自己的黑眼圈類型呢,曉明哥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其實,這三種類型的黑眼圈經常交叉存在,需要到正規機構專業皮膚科醫生進行評判並制定相應方案,而不要隨意在臉上做實驗或者被「美容院」忽悠。

如果你也為黑眼圈苦惱迷茫懷疑人生,歡迎來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皮膚科醫學美容團隊的專業醫生聊聊人生。當然在專業治療之外,日常護理也是非常重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以及堅持做好眼周皮膚的保濕與防曬,才是趕走黑眼圈的長久之計。

(通訊員:何旭鵬 漆微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