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製出輕質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發佈 2020-05-06T01:36:51+00:00

這種可持續新型天然納米纖維仿生結構材料,集成了輕質高強韌、高尺寸穩定性、抗熱震、抗衝擊、高損傷容限等優異性能,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及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其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而比強度、比韌性均超過傳統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這種新型全生物質仿生結構材料有望替代現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航空航天等領域對工程結構材料不斷提出新需求,研製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屬材料等傳統結構材料的新型輕質高強材料,對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研究發現,這種材料的輕質高強韌特性主要來自材料微米級層狀結構和納米三維網絡結構設計。纖維素納米纖維內部高度結晶可以提供極高的強度,纖維之間通過大量氫鍵等可逆相互作用網絡進行結合,在外力作用下這種高密度的可逆相互作用網絡可以迅速解離和重構,吸收大量能量,使材料在具有高強度的同時實現高韌性,克服了傳統結構材料難以兼具高強度與高韌性的問題。此外,這種材料熱膨脹係數極低,即使溫度波動100℃,其尺寸變化也在萬分之五內,遠優於航空合金材料和工程塑料,僅為航空鋁合金的五分之一,工程塑料的幾十分之一,與陶瓷接近。另外,在120℃和-196℃之間進行反覆劇烈熱衝擊循環測試下,其力學性能與尺寸依然高度穩定。在相當於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的高速衝擊下,該材料表現出超高抗壓強度,有望作為合金的替代品。

這種可持續新型天然納米纖維仿生結構材料,集成了輕質高強韌、高尺寸穩定性、抗熱震、抗衝擊、高損傷容限等優異性能,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及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