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匯#【育兒寶典】寶寶腹瀉怎麼辦?學會這幾招輕鬆應對~

西安市第四醫院 發佈 2020-05-22T11:14:02+00:00

夏季高溫,一些病毒細菌很容易繁殖,若媽媽們稍有不注意,一些給寶寶的食物就有可能發生變質被細菌感染了,從而會引起孩子腹脹腹瀉。

夏季高溫,一些病毒細菌很容易繁殖,若媽媽們稍有不注意,一些給寶寶的食物就有可能發生變質被細菌感染了,從而會引起孩子腹脹腹瀉。



寶寶脆弱的腸胃受不了生冷的瓜果等食物,所以就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瀉的現象。

小兒腹瀉的類型

1.輕型腹瀉

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呈黃色或綠色稀便,每天5-6次(一般不超過10次)。輕型腹瀉沒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寶寶體溫為正常或稍微偏高。

2.重型腹瀉

起病急,腹瀉頻繁(每天10次以上),排便時向外濺射,為水樣便或蛋花樣便,呈黃綠色,會有較多黏液,肛門周圍皮膚發紅或表皮脫落。重型腹瀉多有發熱,脫水症狀明顯,如口乾、皮膚乾燥、嚴重時會脈搏細弱、四肢冰涼、少尿或無尿。重型腹瀉應及時送醫。

3.遷延型腹瀉

腹瀉遷延,久治不愈,這種多見於營養較差的非母乳餵養的寶寶。患兒消化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消瘦、抵抗力較低,容易繼發皮膚、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如何護理

及時補充身體水分

腹瀉一開始會呈現輕度脫水的狀況,因此,護理的重點是先為寶寶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媽咪可以從以下的補液方法中任意挑選一種:

自製糖鹽水:在500毫升的開水中加入葡萄糖或白糖10克,另外食鹽2-5克,按20-40毫升/千克體重的比例,在4小時內服完。剩下的隨時服用。


鹽米湯:米湯500毫升加食鹽2克,讓寶寶當開水飲用。


鹽稀飯:如果寶寶此時的消化功能尚好,媽媽可以餵給寶寶鹽稀飯。


服用新配方的口服補液鹽(ORS):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無水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在醫院藥房也可以開到口服補液鹽,服用很方便。

注重飲食調理

寶寶一旦腹瀉,一些媽咪會控制飲食,生怕加重病情。其實恰恰相反,腹瀉寶寶更需要營養豐富的食物,以防腹瀉後營養不良。母乳餵養的寶寶可繼續母乳餵養,人工餵養的仍可給予平常的餵養方式,「該吃什麼就吃什麼」,什麼也不落下。需要媽媽注意的是,寶寶此時的腸胃功能尚處在恢復期,因此,進食應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濃的原則。

注意保暖

寶寶腹瀉期間,媽媽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如果寶寶四肢發涼,可以用熱水袋保暖,但要注意防止燙傷。

避免交叉感染

媽咪注意居室空氣流通,家有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觸腹瀉寶寶,防止交叉感染。

不要濫用抗生素

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加重腹瀉。

如何預防小兒夏季腹瀉


1、每天消毒食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嚴把「病從口入」關,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如果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凈。

3、家長還要注意玩具的清潔,孩子容易把玩具放入口中,或玩過以後將手放入口中,這就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感染機會,這一感染機會往往被年輕的父母們所忽略。

4、夏季,家長往往會把寶寶吃剩的食品放在冰箱內。冰箱不是「保險箱」,食物仍有變質和受細菌污染的可能,因此取出食用前一定要加熱消毒。

5、另外,炎熱的夏季,孩子的生活要有規律,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強適當的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

6、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規律,定時就餐,少吃零食和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食物,不吃生冷和變質食物。

腹瀉食療方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隻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吃蘋果泥。

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腹瀉的小兒推拿手法

小兒推拿對於腹瀉能有較好的效果,能夠縮短病情,減輕症狀,通過簡單的推拿小朋友們的三個指頭,就能達到止瀉的目的。

揉板門


板門穴,又被稱之為脾胃之門,是小兒推拿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穴,最早記載於《小兒按摩經》:「揉板門,治氣促,氣吼,氣痛,嘔脹,除疳積。」板門也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板門在嘔吐和泄瀉時都可以選用。

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可揉(可左右旋轉揉之),可運,可推。揉和運多採用拇指揉法;推法是從板門推向橫紋或橫紋推向板門(橫紋指手腕橫紋);可捏擠。揉3分鐘,運100次,推100次,捏擠10次。

功效:消食化積導滯、止瀉、止嘔。

應用:

(1)揉板門善於治療飲食積滯,食欲不振,腹脹,腹痛,泄瀉等。

(2)板門推向橫紋,長於止瀉,能升提;橫紋推向板門,長於止嘔,能降逆。

(3)捏擠法治食積化熱之身熱、口臭、煩躁不安、口瘡、大便秘結或下利稀黃。

運水入土


位置: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邊緣一條弧形曲線。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運至小指根,稱運土入水,反之稱運水入土。

次數:100~300次。

作用:消熱祛濕,健脾潤燥。

應用:

(1)運土入水能清脾胃濕熱,利尿止瀉,常用於新病、實證。如因濕熱內蘊而見少腹脹滿、小便赤澀、泄瀉、痢疾等症。

(2)運水入土能健脾而助運化,潤燥而通大便。多用於因脾胃虛弱而見完谷不化、腹瀉痢疾、疳積、便秘等症。

補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由指端至虎口成直線。

操作:直推法,由指端推至虎口為補大腸經。

功效:補法溫中、澀腸、止瀉。常用於調理虛寒瀉痢、脫肛(常配運土入水)、氣虛咳痰。

操作:用拇指由食指指尖推向虎口,約50-100次。

專家介紹

於安平

職 稱:主任醫師

職 務:兒科主任

專業特長:小兒內科疾病、新生兒疾病兒童保健診斷及治療,矮小症,兒童單純性肥胖症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周四、周五全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