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高質量的陪伴

慈懷文化 發佈 2020-05-07T08:30:24+00:00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深度陪伴: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每天一本書


《深度陪伴: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原著 | 張楊

解讀 | 星星鹿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深度陪伴: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在這裡,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對於在社會中打拚的成年父母而言,幼小子女那純真的笑容、憨態可掬的萌態、詼諧逗趣的童言童語,絕對是最佳的放鬆劑與撫慰品。是最熨帖的那杯熱茶,最溫馨的那抹清香,總能觸動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


世事艱險,人生艱難,而孩子是唯一安慰。


可是,繁忙的工作與快節奏的生活,卻在一點點地剝奪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


沒完沒了的加班,非去不可的出差,我們根本無力,也沒有辦法去選擇拒絕。而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打拚出更好的生活。


都說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在陪伴時間及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究竟有沒有可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答案是肯定的,深度陪伴,不在於時間,而在於質量。這正是《深度陪伴: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這本書所告訴我們的。


書的作者張楊,一直致力於推廣平和教育、在玩中學習的育兒理念,為無數父母解除育兒焦慮和困惑。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


深度陪伴,時間從哪裡來?


忙,是當代父母永恆的主題。


如此忙碌的我們,到哪裡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呢?不妨考慮一下下面的幾個時間段,至少可以從中選擇一個,來給予孩子深度陪伴。


第一,早晨的黃金半小時。


我們可以在孩子睜開眼之後,就給予他一個大大的笑容,溫柔地對他說早安。


對孩子來說,每天睜開眼就能看到媽媽充滿愛意的眼神,收到熱情洋溢的早安問候,將會成為孩子最大的起床動力,也會成為孩子最溫馨的童年回憶。


而我們,也就通過這樣簡單的方式,完成了早上的親子連接。


第二,下班後的水晶一小時。


職場媽媽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跟其他全職媽媽去比較陪伴的時間長度,只需要每天做到全身心陪伴孩子三十到六十分鐘就夠了。


我們可以試著打破固化思維:


比如,準時下班,先回家陪伴孩子。等孩子入睡之後,再在家裡處理手頭上的工作。


如果工作不方便帶回家處理,考慮讓其他家人把孩子送到媽媽公司附近,媽媽可以帶著孩子玩半個小時左右,然後再讓家人帶孩子回家洗漱睡覺。


假如家離公司很近,也可以下班後先回家陪伴孩子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然後再回公司工作。


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得到陪伴,對媽媽而言,也是繁忙工作中的一個緩衝,可以積蓄力量,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當我們打破固化思維,就很容易解決工作和陪伴孩子之間的衝突。


第三,晚飯後的鑽石兩小時。


如果可以在晚飯後和入睡前這段時間陪伴孩子,那麼,我們更要好好利用,爭取做到全身心的深度陪伴。


我們可以在孩子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安靜地配合,並加以鼓勵,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不僅可以玩得更開心,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陪孩子玩一些親密的親子遊戲,全身心投入並一起開懷大笑……


深度陪伴的兩個小時,看似時間很短,其實可以陪孩子做很多事情。利用好晚飯後的鑽石時間,給孩子最有誠意的長情的愛。


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只是父母的藉口,時間只要擠總會有的,深度陪伴應該成為一個常態。



情緒平和,

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孩子一方面深愛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方面又因為被爸爸媽媽吼叫而痛苦,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很大的心理折磨。


那麼,我們該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一顆平和之心面對孩子,從而避免對他大吼大叫呢?


在生活日常中,我們可以試著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尋找孩子令人抓狂行為背後的「收益」。


當孩子做出一些讓人抓狂的事情後,我們很可能想大發脾氣,但我們還是應該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調動「理性腦」去努力尋找孩子行為背後的「收益」。


比如,作者的兒子樂樂兩歲多的時候去超市,結果不小心把人家貨架上六七瓶的飲料都打碎了。


這時,作者告訴自己,讓孩子早一點體驗到有些材質的物品容易被打碎,是他積累到的生活經驗!


如此一來,作者就能以一個平和的心態面對接下來的賠償和善後工作,也不會對孩子發火。


其次,不做踢貓的父母。


「踢貓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它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弱小的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的那隻貓。人都會有不良情緒,身心俱疲的我們該怎樣避免自己因為情緒不好而傷害孩子呢?


作者的方法就是,進門之前在小區里休息五分鐘,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再回家。


這五分鐘,我們可以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也可以聽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然後收拾心情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去面對孩子。這種方法家長們都可以嘗試一下。


最後,便是放下比較心和面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主導氣質,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天性,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孩子的不同,也才能更快捷地選擇適宜孩子的成才之路。


放下比較心,是父母需要修的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做到,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而傷害孩子。


其實,我們越在乎他人的看法,就越容易因為他人的看法而錯誤地干涉孩子的行為。當我們放下面子,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時,孩子可能就會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要記住:愛孩子就要接納孩子身上的問題,不要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就粗暴地干涉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高情商,源於深度陪伴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受歡迎的孩子,而不是被同齡人邊緣化,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而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就需要在深度陪伴的過程中,培養起來下面這三種重要的能力:


第一種能力,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能力。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並幫助他們釋放出來,引導他們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提醒他們除了自己之外,嘗試著去理解別人的感覺和想法。


第二種能力,建立社交中的人緣。


學齡前是培養孩子各種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下面這些社交小習慣:


誠懇地說謝謝,並用多種方式去表達謝意;做錯事情時主動道歉,並進行力所能及的彌補;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幫助;養成讚賞他人的習慣,由衷地去讚美對方的優點或者對方正在做的某件事情……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耐心以對。


第三種能力,向外探索世界的膽量。


對膽小的孩子而言,他們有可能不會主動去和家人之外的人交流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給日常生活帶來一些困難與障礙。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起他們向外探索世界的膽量。


這需要我們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多說一些正面積極的評價;幫助孩子找到自信,並帶著這份自信去獨立嘗試;


這需要我們給孩子更多的時間,養育孩子,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不要一味追求效率,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與蛻變。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內容。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而要做到對孩子的深度陪伴,其核心便在於愛與智慧。


首先,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深沉的愛。


正因為有愛,才能接納。接納他們與生俱來的氣質,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正因為有愛,才能理解。理解他們的焦慮,理解他們的膽怯,理解他們不當言行背後的真實情感與訴求。


正因為有愛,才有耐心。以一顆溫柔寬厚之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與蛻變。


父母的愛,是深度陪伴的根基,也是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膽色和力量。


其次,便是教育的智慧。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複雜多變而又漫長的過程。期間可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也可能遭遇一些似乎難以逾越的困境。


這時,唯有一個清明的頭腦,一顆智慧的心靈,才能支撐我們一路披荊斬棘,陪伴孩子一起闖過一道又一道難關,最終到達廣闊豐饒的彼岸。


正因為有了智慧,我們的愛,才會更加有意義,更加有質感,而不會進入溺愛的絕境與誤區。


願你有愛,願你有智慧,願你可以給孩子,這個世上最好,最長遠的陪伴。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註:配圖來自攝圖網


*文:星星鹿,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 平素用讀書美容,以煮字療飢。個人公眾號:星星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