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美學如何深入了解?一看質地,二看色澤

文藏玉器 發佈 2019-12-31T06:01:47+00:00

玉玦新石器時代 徑6厘米 安徽出土玉獸面紋璧 戰國 以色辨玉重美感。玉坐人 紅山文化 日本學者城一夫在《色影史話》中說:「色在具備物質的一種屬性的同時,又具有作為共同語言的象徵性和邏輯性。」

玉與美學是「中國玉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對玉的審美形態可歸結為:質地、色彩美一器形、紋飾美一象徵美之三位一體的模式。玉從石中分離開來,正是人們從玉石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特殊性進行審美的結果。學者曾衛勝在玉委會會刊上發表的文章《玉與美學論綱》中,有如下考證。

以質辨玉重價值 。早期玉材料都是先民們在長期運用石器的過程中發現的,大自然中那些質地細膩、堅韌、潤澤、晶瑩、色澤鮮艷的珍貴稀有的美石。現代礦物學鑑定,這些美石大多數為透閃石、蛇紋石、瑪瑙、水晶、綠松石等。隨著人類的發展,部落的擴大,部落首領大量用玉器殉葬,於是供需矛盾日趨擴大。

部落轄區內之玉石材料採掘枯竭後,便向外界尋找原料。紅山文化玉器可能是就地取材,良渚文化就擴大了取材的地域範圍,殷商時代的婦好墓出土玉器已有了 新疆和田玉。所以質優價值高的和田玉漸漸被廣泛運用,並逐步走向玉材料的統治地位而主導用玉3000多年。

以色辨玉重美感。原始先民們能將美玉從石頭中分辨出來,首要的是憑藉經驗辨別玉色的艷淡,玉色澤的正陽鮮活。玉色之美是玉之最直觀的審美形態。《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瓊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以玉色代表天地四方,以玉色分辨尊卑優劣。章鴻釗《石雅》中指出:「古人辨石所重在色,不在質。其色相似者其名恆相襲」,「每遇寶石輒以色別」。至民國,趙汝珍在總結前人玉色學說的基礎上,指出玉以白色如凝脂,黃色如剝熟栗色,碧色如藍青靛者為貴。

日本學者城一夫在《色影史話》中說:「色在具備物質的一種屬性的同時,又具有作為共同語言的象徵性和邏輯性。」玉器對色彩的運用,除了對美的需要外,便是作為「共同語言的象徵性和邏輯性」而存在的。玉質的基本色彩有人認為有五色,即白、黃、紅、青、墨,有些呈過渡性色彩。

就一般意義上講,色彩的象徵性已被人們所認可,即白色高潔、寧靜、典雅;黃色歡快、溫暖、豐滿;紅色鮮活、活潑、熱烈;青色明麗、純凈、青春;黑色莊重、沉著、深邃。玉器的色彩不以名麗奪目為上,而以自然和諧、細膩潤澤為貴。這種審美情趣對中國審美史的影響是巨大的,對中華民族色彩美感的民族觀念性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