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口成「髒」?孩子「詛咒敏感期」到了,家長別過激

朗朗育兒課堂 發佈 2019-12-28T21:46:34+00:00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一段時間,朋友一直和我吐槽,自從孩子上了三歲,開口就是髒話,弄得她很尷尬。這個我倒是明白,因為上次我去她家做客,孩子就很不開心,然後說我是和她搶零食的「老巫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一段時間,朋友一直和我吐槽,自從孩子上了三歲,開口就是髒話,弄得她很尷尬。

這個我倒是明白,因為上次我去她家做客,孩子就很不開心,然後說我是和她搶零食的「老巫婆」。

有句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罵人的話就像利劍刺傷人心。

可是似乎孩子到了3歲左右就格外喜歡說髒話,開口閉口就是:「笨蛋」「豬頭」「老巫婆」。

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說:「這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了解到這些話犯了禁忌。」

也就是說,說髒話是孩子必經的人生階段之一。

一、為什麼3歲左右的寶寶喜歡說髒話?

孩子說髒話,說明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喜歡不分場合的使用,越是被制止越喜歡使用,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又恢復正常。

俗語說「3歲的孩子狗都嫌」,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在3歲的時候叛逆,什麼都愛跟你對著來,更多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熱衷於說髒話!「我打你啦!」、「打死你!」

而且這些髒話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孩子只要聽到一次,就會牢牢記住並反覆使用。

尤其是當看到家長被這些話氣的跳腳,孩子就越開心,越是阻止不要說,孩子偏要說。

二、孩子產生「詛咒敏感期」的原因

「詛咒敏感期」其實是孩子語言敏感期中的一個表現,當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具有力量,會激起別人的情緒時,孩子就會運用這些髒話攻擊、試探別人

所以家長也很容易就發現,當我們反應越激烈,孩子就越熱衷說髒話。

很多家長都聽過孩子說:「媽媽,你去死吧」類似的話,覺得有點傷心。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熱衷說髒話,但本身是不了解這些話所包含的意義。

在家長視若洪水猛獸的「髒話」,其實只是孩子激起家長情緒的道具,對孩子來說只有好玩和不好玩的區別。

能激起家長的憤怒,就是好玩;如果家長無動於衷,其實孩子也很容易放棄。

孩子的「髒話」其實還源於模仿,剛開始學習說話的孩子喜歡模仿家長的口頭禪,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單純的語言學習。

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說髒話的時候還面帶笑容,這是因為孩子覺得這是一種遊戲,意識不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所以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家長要做好引導,讓孩子正確使用語言的力量。

三、家長如何正確引導「詛咒敏感期」孩子?

1、對孩子的髒話,不反應過激

心理學家斯金納在研究修正人的行為的時候,提出的「消退」方式很適合指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開始說一些髒話的或者狠話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忽略,視若平常。

一般說來,如果不是特別在意孩子的詛咒,兩三個月後,孩子會自動恢復正常,不再喜歡使用詛咒性的用語。

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髒話反應過於激烈,甚至因此而懲罰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說髒話很有趣,甚至把說髒話當初吸引父母關注力的重要手段,時不時的對家長說髒話。

2、家長反思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很多髒話都是孩子從家長身上學來的,所以當孩子開始說髒話,家長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帶了一個壞榜樣。

家長要避免使用髒話,多用禮貌性詞彙。如果當著孩子面說髒話,要及時道歉,並告訴孩子說髒話是錯誤的。

3、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孩子說髒話,除了來自父母,也有可能來自大環境。比如孩子喜歡模仿動畫片裡面的髒話,那麼家長就需要控制孩子們看的動畫片的內容,儘量讓孩子們接觸到的都是正面的動畫形象。

讓孩子遠離髒話源,同時家長注意言行、提高自身的修養、不說髒話、對外人和氣,更要對家人和氣,為孩子創造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

孩子陷入語言誤區不可怕,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走出語言誤區,幫助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正確使用語言的力量。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