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保肛」,中、美治療方案並不同

出國看病愛諾美康 發佈 2020-01-24T00:29:16+00:00

32歲,正是一個人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年齡,失去肛門,這是蔡女士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實,她說寧可去死,也不會接受這樣的手術。

患者蔡女士,32歲。2018年12月開始血便。2019年3月行乙狀結腸鏡提示:直腸息肉樣腫物,性質待查。2019年4月行全腹CT提示:直腸下段管腔內占位,考慮腫瘤(息肉?腺瘤?)。盆腔少量積液。2019年4月3日行結腸息肉ESD術,術後病理提示1.(直腸腫物,距離肛門3cm)絨毛狀管狀腺瘤,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局灶有高分化粘液腺癌變,癌組織侵及粘膜下層。2.切緣及基底未見癌殘留,小灶癌組織離基地部極近約0.1cm。

北京、上海專家均建議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手術),包括切除肛門、直腸和部分乙狀結腸以及廣泛會陰、淋巴結清掃,需要永久性直腸造瘺。

32歲,正是一個人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年齡,失去肛門,這是蔡女士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實,她說寧可去死,也不會接受這樣的手術。既然國 內沒有辦法,蔡女士絕望之下,把目光投向了當今醫療之巔-美國。但當她噤若寒蟬的向國內專家提及,有沒有可能國外能保肛時,得到的答覆卻是嗤之以鼻和冷嘲熱諷,「美國醫生一天能做幾台手術?」

由於距離肛門距離僅僅3cm, 美國能不能保住肛門,這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為了避免蔡女士空歡喜,專注腫瘤與重疾的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建議她先進行遠程諮詢,然後再行決定。之後,愛諾美康幫助她預約了美國胃腸外科大牛專家。

麻省總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美國外科醫師學會顧問、美國結直腸外科學會項目主席、美國結直腸外科研究基金會董事Rocco Ricciardi博士,是美國公認的一流胃腸外科專家。

他結合影像與腸鏡認為可以行根治性切除術。根治性切除並不意味著肛門被切除。相反,結腸連接肛門,使排便繼續通過肛門,這稱為括約肌保留手術或保肛手術。無需進行永久性結腸造口術。

根治性手術後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術後仍能通過肛門排便,但需藉助臨時的迴腸造口術(造口袋),將大便從結腸和肛門之間的連接處向外排出,造口袋使用時間達6-8周。然後進行第二個手術,重建腸道連續性。因此,為了保留肛門並維持腸道功能,需要進行兩項手術。

2)其他術後治療取決於MRI和根治性手術的病理報告結果。有可能需要進行化療或放療,但在正式病理報告提交之前,我們暫無法確定。

3)進行任何腸道手術後,都無法100%恢復腸道功能,但對於年輕健康的人而言,術後腸道功能會恢復得相當好,可以達到80%以上。

4)如果使用機器人手術或腹腔鏡手術,術後能很快恢復正常生活。

5)無論是切除或保留肛門,術後復發率都不會升高。因為無論使用哪種方式,手術切緣足夠的情況下,患者的復發率和存活率不變。

6)根據提供的病情,不需要進行化療和放療。

聽到能夠保留肛門的消息,絕望的蔡女士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因為她可以有尊嚴的生活和工作了,這樣的結果也有力回擊了所謂的「做的手術越多、經驗越多」的論調,低水平的重複性經驗並不會造就真正的外科專家。

2019年底,蔡女士已經順利手術回國,並非常自信的進入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對於「肛門」的保留之戰,可能真正直腸癌的患者才能了解其中的苦楚。因為醫生不僅要治癒疾病,更要保留患者的尊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