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員只能吃避孕藥?神13號10月中發射,6個月生理期怎麼辦?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發佈 2021-09-20T01:03:04+00:00

所以當大家都以為那是確切的發射時間時卻由於信息來源不明確被下了熱榜,給消息靈通已經寫了稿子的各大媒體一個措手不及,不過神舟十三號在10月中發射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關於神舟十三曲折的發射時間上我們並不糾結,國慶期間發射也是雙喜臨門,但神舟十三公布的在軌時間長達3~6個月,並且還有女航天員,這還是讓大家非常感興趣!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傳言,神舟十三將在國慶期間發射,而引發傳言的來源就是在10天以前上過熱榜的神十三10月3日發射的話題,而來源則是比較好玩,來自於「少年宇航技師訓練營」活動」觀摩神舟十三號發射的安排,9月10時該活動被延期至10月15日-10月18日。

所以當大家都以為那是確切的發射時間時卻由於信息來源不明確被下了熱榜,給消息靈通已經寫了稿子的各大媒體一個措手不及,不過神舟十三號在10月中(10月16日)發射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關於神舟十三曲折的發射時間上我們並不糾結,國慶期間發射也是雙喜臨門,但神舟十三公布的在軌時間長達3~6個月,並且還有女航天員,這還是讓大家非常感興趣!

神舟十三號的女太空人究竟是誰?

神舟十三的女航天員人選其實沒多少懸念,我國女航天員訓練隊伍不小,但真正上過太空的女航天員卻只有兩位,一位是劉洋,另一位則是王亞平,在空間站任務初期,在有經驗的「老資格」航天員中選擇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

在維基資料的神舟十三航天員名單中,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王亞平赫然在列,但種花家查過資料,來源並不明確,大家都認為是王亞平是因為她不僅是「老資格」航天員,還是神舟十二號的備份航天員。

因此從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神舟十二號任務組的航天員作為十三號的主力機組並沒有毛病,種花家也比較認可這種可能性,不過既然為任務組安排了備份組,那麼在發射之前變更的可能性仍然是相當大的。

打破謠言的「航天一姐」劉洋

大家對航天任務中有沒有女性這個話題一直非常感興趣,不僅是因為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問題,還有一個是一直以來的一個謠言:女性在上太空之後無法生育,另外一個則是在這次任務時間之長,超出了過去任何一次,女性和男性身體不一樣,生理期在太空又是怎麼過的?

全球已經有65名女太空人進入過太空,我國的劉洋和王亞平是第56和57位進入太空的女性,比如全球第一位女太空人是前蘇聯的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她於1963年6月16日,她單獨乘坐「東方六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

1963年11月3日與航天員安德里揚·尼古拉耶夫在莫斯科結婚,1964年6月8日,女兒葉蓮娜·安德烈雅諾夫娜·尼古拉耶娃出生,所以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已經打破了太空人不能生育的謠言,而劉洋則在2012年順利完成神舟九號飛行任務,2015年劉洋在參加「情系國防好家庭」的頒獎發言中間接透露自己已成為母親。

不過就太空複雜環境而言,確實存在一些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主要則是來自輻射,地球表面1年的輻射劑量只有約1000~2000微西弗,空間站工作的太空人們1年一般所受到的輻射總劑量達到了10萬~16萬微西弗,是地表的80倍,在遭遇太陽活動高峰時輻射劑量短時間內會上升十倍甚至百倍。

所以長期的太空生活還是有所顧忌,但輻射可以用屏蔽層來達到目的,另一個長期失重的人體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不過近些年來航天醫學的發展,這些不利因素對人體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小。

女航天員生理期怎麼辦?

兩位女航天員在太空逗留的時間都沒有超過半個月,遭遇生理期的可能性存在,但不一定會有,而神舟十三號任務是3~6個月,未來的人員輪換基本都是6個月一次,那麼這個事情該如何處理還真是個問題!

2016年5月13日,CNN官網上發表了一篇「How do women handle their periods in space?」(女性如何處理她們在太空中的經期?),估計能解答大家部分疑問。

作者引用了倫敦國王學院的婦科醫生和研究員Varsha Jain的說法,女性在太空飛行很多機能都會有所影響,比如血液減少、骨質流失、肌肉萎縮等,但生理期卻不會因此改變。

在空間站內也可以使用在地面上一樣的「裝備」,比如衛生巾和衛生棉條,空間站內也有相關廢物處理設備,不過卻不是專門為生理期產生的血液處理而設計,另外NASA也為女性太空人考慮了額外增加的衛生棉條和衛生巾等物品的重量。

不過據NASA的飛行醫生發現女太空人們並不太想處理自己的生理期,而是服用口服避孕藥來相應地安排她們的周期,這是早期短期(比如幾周)太空旅行的做法,但Varsha Jain也表示,暫時還沒有「關於在太空長期使用避孕藥具的研究」,但她同時表示,「我們從地球上的長期使用中了解到的是,你可以連續使用很多年」。

確實有些超出種花家的預料,居然是長期使用避孕藥(論文討論的是如何使用長效避孕藥應對生理期),真的可以怎樣用嗎?在重力狀態下,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的血塊會在重力狀態下自然排出,但在失重條件下,量大的話排出就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而女性太空人中也對太空中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生理問題表示需要更多的支持,她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女性太空人還是希望官方能提供更多建議,以幫助她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神舟十三號的女航天員應該會碰到同樣的問題,對於失重狀態的生理狀態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難題,據說我國的航天醫學同樣也有獨到之處,希望未來能拿出一個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為全球女性航天員帶來福音。

空間站會迎來哪些國家的太空人?

這是一個比較佛系的問題,因為暫時並沒有答案!儘管上次有宣布有17國的科研項目獲批登上中國的空間站,有部分朋友解讀為歡迎這17國的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這完全就是錯誤解讀,暫時我們並沒有允許任何其他國家的太空人進入,當然也沒有拒絕。

而是開放式表示,全球各國與地區都可以申請,但什麼時候批准,又有哪些國家活獲得批准,這就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種花家可不敢亂猜,中國空間站常駐人員大約3~6人,與新一代飛船載人數量是一致的。

未來完成建設後,最大的可能是我國為3-4人,另有2-3人會選擇合作國家,比如歐盟,俄羅斯以及巴基斯坦等友好國家,而歐洲太空人則早就在和中國進行飛船深入的太空人合作訓練,BBC就在2018年6月27日刊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Why Europe’s astronauts are learning Chinese」(為什麼歐洲的太空人都在學習中文)?

文中詳細介紹了歐洲太空人在中國的學習與訓練過程,歐洲還是能看到風向已經變了,全球正在運行的只有2個空間站,一個是延壽到2028年最多2030年、垂垂老矣的國際空間站,另一個冉冉升起的中國空間站,誰更有前途?估計傻子都能看出來。

延伸閱讀:龍飛船已經直接上遊客了,太空人還需要訓練嗎?

北京時間19日7點06分,執行Inspiration4任務機組的龍飛船帶著四名「太空人」回到地球,順利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外海順利著陸!

大家對Inspiration4任務機組關注度很高,因為這個機組不僅都是「平民」,上天之前只經過短短6個月訓練,還是2男2女。

所以有很多朋友就認為,太空人還需要長期訓練折騰嗎?其實答案很簡單,現代客機用全自動模式起飛與降落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為什麼還需要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高鐵全自動運行,為什麼還要司機?

太空人訓練是為了應付極端條件下發生的事件,假設龍飛船無法遙控,自動返回控制計算機出故障,飛船還在翻滾,請問這四位大神能不能將其控制並且返回地球?而經過長期且專業訓練的太空人雖然不能保證100%,但概率要比「平民太空人」要高得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