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15年:從李宇春到虞書欣,從草根躍遷到富二代逐夢

linkedin中國 發佈 2020-05-24T20:11:47+00:00

「拎著20萬的Chanel收藏家系列disco ball手袋,戴著全球限量50塊的Bvlgari Serpenti手錶來參加節目。

「拎著20萬的Chanel收藏家系列disco ball手袋,戴著全球限量50塊的Bvlgari Serpenti手錶來參加節目。」

「爸媽做礦業生意,已移民新加坡,自己年紀輕輕,已投資三四家公司。」

即便如此,自出道以來,虞書欣身上最大的標籤,從來都不是「富二代」。

《青春有你2》上線兩個月,有人說她可愛,有人說她做作。

圖片來自:綜藝《青春有你2》

所謂有多少人喜歡,就有多少人討厭——一如當下幾乎所有的偶像日常。

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似乎習慣了這個現實:偶像明星,多出身優渥家庭,生活無憂,非富即貴。

那邊,《創造營2020》剛剛開播,很多吃瓜群眾便學了個新詞「皇族」——特指鏡頭、話題度與實力不成正比的選手。

有人感嘆:寒門再難出貴子,娛樂圈尤甚。

更多人或許會回上一句:與你何干?要麼去外面瘋狂追星,要麼就老老實實,坐下來吃瓜看戲。

汶川大地震12周年祭剛過,那句老話再次被翻出來重新咀嚼:這世界,變化太大;這世界,卻也變化太小。

本文作者壹哥,轉載自公眾號壹條電影(id:ytmovie666),一個與眾不同的電影公號,一份特別的影迷手冊。

草根與坑爹

現在回想起2005年,屬於《超級女聲》的那個夏天,記憶仿佛都帶著親切的土氣。

海選中的李宇春,熟悉的洗剪吹造型,唱《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她》前,先跳了兩個八拍的開場舞。現場沒有配樂,這讓表演透著幾分尷尬。

但簡陋和寒酸下,自有追夢者的落落大方。

而拋開回看成功者當年模樣的小心機,彼時的選秀,是真正的草根狂歡。

有女孩懷裡抱著毛絨熊陶醉地唱著《酸酸甜甜就是我》。

有女孩耍著雙節棍,嘴裡念念有詞「hello最近好嗎周杰倫」。

有11歲小學生還沒唱完就被評委勸回去多補充營養再回來。

也有50歲阿姨一首《high歌》讓評委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海選的絕大多數選手,都未受過專業訓練,唱歌對她們而言,只是自娛自樂的生活調劑。

那些讓評委忍不住笑場的五音不全,背後是大眾面對新鮮事物的無知者無畏。

在那之前,沒人想過,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自己只是去評委面前唱首歌,就有機會上電視、當明星。

雖說多數人不過是走個過場,但那幾年,大眾的明星白日夢,的確做得如火如荼。

那是真正的草根的春天。

李宇春的父親是鐵路警察,何潔父親開計程車,張靚穎和陳楚生出道前,都是酒吧歌手。

草根明星的高潮,出身越低的選手,越受追捧。

在出租屋裡吼唱出《春天裡》的旭日陽剛,頭上圍著毛巾的阿寶,穿著綠色軍大衣的朱之文,地鐵里彈唱著《天使的翅膀》的西單女孩。

那些一夜成名的傳奇故事,讓人們相信:這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有夢就去追,萬一,實現了呢?從馬雲、俞敏洪,到韓寒、劉翔、王寶強,全民偶像一個接一個出現。

努力、奮鬥,是金子總會發光。

草根狂熱的另一邊,是X二代們的「坑爹」舉動。

張默、房祖名、李天一,讓背後三位德高望重的老父親顏面盡失。

娛樂圈之外,「我爸是李剛」事件後,幾乎所有喜歡飆車的富二代,連帶著那些海外大手大腳花錢的留學生,統統背上了紈絝子弟的坑爹標籤。

這背後的大眾心理,或許值得玩味:草根英雄的時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海歸與星二代

如今回望,2014,是大眾娛樂轉向的分水嶺。

那一年,超女快男選秀結束在10年的臨界點。前一年,華晨宇成為最後一個冠軍(3年後又重啟為網綜)。

那一年,在韓國練習生出道的偶像吳亦凡、鹿晗先後提出與EXO解約並回國發展,張藝興也開始以個人名義在國內參加演出。下一年,黃子韜也將加入他們的行列。

四子歸國,音樂、影視、綜藝,各個領域,無一不包。

草根狂歡戛然而止,工業化成了製作人掛在嘴邊最多的詞。

另一邊,短短几年,越來越多星二代出道,且完全扭轉了坑爹的口碑。

演戲的馬思純、陳飛宇、董子健、張若昀、關曉彤、張一山、楊玏、歐陽娜娜,唱歌的竇靖童、霍尊,說相聲的郭麒麟,做偶像的范丞丞……以及,剛剛拿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曾國祥。

是星二代變優秀了,還是大眾變寬容了?

必須承認,星二代們身上,的確少了過往標籤式的飛揚跋扈,多了圓滑處世的智慧。而摘掉坑爹和紈絝子弟的帽子,其實很簡單——不惹事不觸底線,即可。

起點更高,並不意味著終點更遠。業務能力差點,沒有代表作,那就在光環範圍內做好力所能及。

還是2014年,平民出身的李宇春繼續如日中天。推出自己的攝影集,在坎城電影節擔任頒獎嘉賓,並且第一個在微信發售唱片——成功的人,總是能敏銳地走在時代最前端。

但某種程度上,對新人而言,娛樂圈的入場券和敲門磚,的確在短時間內水漲船高。

12歲的李嫣,為《優家畫報》拍攝封面,因為她是李亞鵬和王菲的女兒——儘管她壓根就沒有要出道。

日本天王木村拓哉的女兒木村光希和木村心美相繼出道,即便沒有任何作品,封面、代言、獎項已早早送上。

慢慢地,大家習慣了看到這樣的新聞:哪個當紅新人戴著幾十萬一塊的手錶,哪個愛豆家裡有礦,哪個練習生念叨著這次再失敗,就選擇回家繼承千萬家產。

娛樂圈,正式成為有錢人的玩場。

與此同時,草根英雄沉寂,佛系青年興起。年輕人在高房價和大城市夢中間,選擇折中。趁著年少,及時行樂,未來留給未來的自己去擔心好了。

至於那些無暇行樂的苦出身,有人選擇用青春賭夢想,更多人唯有低頭看地,用體力和汗水換取價值。

有人感嘆:眨眼之間,時代就變了。

有人用一個專業名詞加以總結:階層固化。

楊超越與毛不易

可娛樂圈需要奇蹟,無數追夢人,需要奇蹟。於是,就有了「寒門貴子」楊超越與毛不易。

簡單說,這是兩個計劃外的驚喜。

毛不易是如何一夜爆紅的?或者按他自己的話說,是如何一(些)夜爆紅的?

看過那季《明日之子》的都記得,在《消愁》之前,毛不易連鏡頭都沒有多少。

就因為一首極速出圈的《消愁》?

當然不是。

《消愁》之後,還有《像我這樣的人》《芬芳一生》《借》《等》《盛夏》……

節目的幕後推手龍丹妮回憶當時的毛不易:

我記得毛不易剛參加《明日之子》第一季時,海選時唱的第一首歌是《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我覺得這個孩子挺搞笑反諷的,但僅僅覺得他就是一個很特別的孩子而已。


直到他海選通過,我跟他見面,我問他,你到底有多少作品,你唱給我聽一下。他拿出他的歌單,唱了《一程山路》,我當時就震驚了,我說,這孩子有戲了。


他不僅僅只有戲謔,他(的歌)還有一種很樸素普世的東西,這在一個20多歲的孩子身上很難得,既不討好,也不追求戲劇。


我自己看了這麼多年,沒有一個是他這樣的表達,太特別了。

如果說毛不易恰好填補了當下華語樂壇的某個空白,那麼楊超越,則註定是那個千萬中挑一的時代之子。

毛不易從頭到腳毫無明星氣場,楊超越至今也無服眾的代表作。

為什麼是他們?為什麼他們抗住了「出道即巔峰」,能一直火到現在?為什麼他們,不可複製?

毛不易靠不間斷的好作品,楊超越靠能打的顏值。

但除此之外,他們的特別,又在於仿若為娛樂圈而生的多重性格:看似內向呆萌,實則自信機靈。

總結為兩個詞:鏡頭感、觀眾緣。以及,活得足夠通透。

而他們的爆紅越是特別,越是難得,越是不可複製,就越為其他人划下了標杆,最終只是證明:娛樂圈留給平民的上升通道,狹窄至此。

虞書欣與虞書欣們

到2020,業內已經達成共識:不會再有第二個李宇春。

打造全民偶像的時代,伴隨著曾經的草根狂歡,一併消逝了。於是,當偶像生產真正成為一門生意,開向平民的那扇門,幾近關閉。

18年,《創造101》,毫無優勢的王菊,外人看來,靠著大膽新鮮的言論和人設成功出圈。但背後離不開姐姐賣掉幾家咖啡廳,義無反顧為她砸進去的百萬鈔票。

20年,《以團之名》練習生黃智博,在疫情期間以販賣口罩為由詐騙28萬元,最終被判入獄3年3個月。他出身貧困,文化程度低,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周圍環境匹配,一時腦熱,出此昏招。

回到選秀,16年被稱為「女團元年」,食物鏈上排排坐,差距明顯。

這一年,200多個女團先後誕生,無數女孩子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有人為了圓明星夢,有人卻也只為了一張床。

大幹快上,資本自帶的增值邏輯,主導著一切。到16年底,200多個女團,迅速「死」掉一半。

為了一張床加入女團的陳語嫣,和同樣有一個明星夢的張楚寒,是平民追夢女孩的代表,多數人可能並沒聽過她們的名字。

18年的紀錄片《女團》,她們是其中的主角。2016年,張楚寒作為Hello Girls的成員出道,並未走紅。18年參加《創造101》,幾輪後被淘汰。

今年,她又出現在《青春有你2》,目前處在出道的邊緣。《女團》中,拍下了她與父親關於是否要堅持做女團的爭執。

父親那句,「就憑你們幾個小姑娘」,隨口之言,或許切中了問題的要害。對張楚寒而言,家境普通只是「奮鬥四年未紅」的部分原因。

另一邊,她沒有簽任何公司,更是一大先天劣勢。放在當下,一個普通女孩,想靠單打獨鬥闖蕩娛樂圈,實在太難太難了。

可像她這樣堅持的女孩,還有很多。平心而論,論業務能力,張楚寒比不過虞書欣嗎?但現實就是,虞書欣海量熱搜傍身、出道無懸念,張楚寒再次瀕臨淘汰邊緣。

前一陣子,一家偶像公司CEO接受媒體採訪直言:從一開始簽人,我就不會考慮窮人家的孩子。

他的理由,也的確代表了如今行業的某種共識。

家境不好的新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可能還有混社會的經歷,性格自私狹隘,不利於團隊發展。

因為缺錢做偶像的新人,心態浮躁,很容易被快錢誘惑,做出傷害公司的行為。

沒錢的新人,沒見過世面,沒有成熟長遠的人生規劃。

最後,這位CEO說了一句話:「這個時代,有錢有顏家教好、又肯努力、目標明確還意志堅定的年輕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這一句話,就像當頭棒喝,足以讓絕大多數追夢的平民女孩,認清現實。

事實上,從佛系青年開始,多數普通人大概就已經認識到了:沒有家底,咱就別瞎折騰。

娛樂圈只是一個縮影,在更廣闊的的公共空間裡,普通人都在成為旁觀者。而旁觀者2.0,則正在為那些活出精彩的富二代們加油助威。

用一個流行的詞彙概括,他們,才是「後浪」該有的模樣。

舞台上、螢屏銀幕里,那些自信、踏實、不卑不亢的二代明星,那些因為出身帶來的、令他人望塵莫及的天然氣場,正式為「寒門難出貴子」,蓋棺定論。

資本與流量

到這,很多人,尤其是正在追看《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的人,或許會問上一句:然後呢?

是,富二代們壟斷了偶像的入場券,這是現實。但,然後呢?

然後,中國女團、中國偶像團體,未來就一片光明、形勢大好了?

有人對比熱播的這兩檔節目:《青春有你2》是黑紅的娛樂,要話題爭流量;《創造營2020》更像選秀,嚴格要求精挑細選。

但要看清背後邏輯,其實只需要再加入一個未播的新節目即可——《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找一群業已成名的資深女藝人,按照練習生選秀模式進行統一培訓和比賽,最後由觀眾選出勝利者組團出道。

有趣嗎?不僅有趣,甚至覺得很刺激。

可,然後呢?

看到問題了嗎?

當下國內偶像男團女團選秀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然後。

對那些未能出道的選手,節目和公司不能給出任何承諾,權當做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即便是成功出道的女團,目前來看,也無法擁有一個足夠確定的未來。

近兩年最火的男團女團火箭少女、R1SE、NINE PERCENT,也擺脫不了「出道即巔峰」的魔咒。

出道之後,團隊中熱度高的多為拍影視、上綜藝、唱單曲,很少能有機會給團隊集體活動。

「出道了跟沒出道是一樣的。」

「為什麼?」

「因為沒通告。」

這是一個看似無解的、陷入賺快錢旋渦的死循環:

資本為了賺快錢,拔苗助長,女團出道,拍戲上綜藝賺快錢,流量到達臨界點,換新女團繼續出道,繼續拍戲上綜藝賺快錢。

以致於,在這個循環之下,本來單純的追夢女孩,也成為了堅定賺快錢陣營的一份子。

一個憋了很久的問題:當資本,在用工業流水線、投資回報率的視角淘汰平民,選拔有錢人時,資本又是否在用工業流水線、投資回報率的視角,看待偶像團體選秀本身呢?

打著追夢的標杆,搞話題、爭流量、賺快錢,資本顧不上顧及這些少男少女的未來。

骨子裡,在沒有成熟偶像工業輔助的當下,這就是一場願賭服輸的資本遊戲。

寫在最後

偶爾,有人可能想起15年前「想唱就唱」的超級女生,也想起那個「想唱就唱」的自己。

某種程度上,年輕的男孩女孩們努力唱跳的畫面,代表了很多人心中,「用力活著」最具象化的模樣。

只是,當一個個優渥出身、才華橫溢的偶像,成為流水線上的一件件面目模糊的商品。我們這些曾經被他們打動的看客,仿佛也失去了用力追下去的動力和意義。

我則再次想起那句老話:這世界,變化太大;這世界,卻也變化太小。

這些年從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的哪個明星最讓你印象深刻?

本文作者壹哥,轉載自公眾號壹條電影(id:ytmovie666),一個與眾不同的電影公號,一份特別的影迷手冊。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網絡截圖與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20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