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親子教育的6種技巧

芽芽兒童子 發佈 2020-05-17T07:21:25+00:00

孩子自學能力的成績體現,在7-18歲中逐步表現出了差異性。而孩子自學能力的培養,從小時候就應該開始,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孩子自學能力的成績體現,在7-18歲中逐步表現出了差異性。而孩子自學能力的培養,從小時候就應該開始,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如下六種技巧,讓人受用一生。

一、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探索。

在孩子小時,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肯定孩子,肯定孩子做事情的努力過程,而並非強調最終的結果。強調孩子努力,更能調動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孩子更願意去努力、去挑戰。

例如:孩子的美術作品落選了,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媽媽觀察你在畫畫的過程中,一筆一划地細心構圖,選擇顏色時也認真比對,你專注地創作媽媽能感覺到你很用心,媽媽非常開心!」

經常我們會看到一個畫面,孩子伸手去拿食物,家長會把食物拿走,或者打孩子的手,或者直接把食物拿到孩子跟前。這些做法都會讓孩子對努力產生懈怠。

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這麼做的,只要孩子處於安全當中,我們需要找到足夠的理由,去引導孩子去嘗試新事物,並在孩子嘗試過程中,給予肯定和微笑。

二、家庭中的事情,讓孩子參與計劃、制定規則,並一起討論。

在孩子參與的事件中,全家人進行商量表決,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設定規則,並準備所需要的物品。事情結束,和孩子一起討論心得體會,或者以聊天的方式說說自己的看法。

例如:家庭兩日游活動。家長給孩子介紹幾個路線,一起分析利弊,決定最終的活動地點。活動中的日程安排,可以讓孩子用一張紙寫出大概的出行計劃,行程中的生活花費,也可以讓孩子參與……

自己安排的事情,孩子更願意遵守規則,也會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並建立主人翁的精神,自主去組織、提出想法、發掘新內容……

三、試著示弱,讓孩子充當老師來教家長

當孩子明確了自己要作為一名老師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從孩子的心底來講,他(她)就有了責任感,會努力去思考,去了解更多的展示給大家。

例如:在吹氣球的時候,家長假裝嘗試怎麼也吹不好,求助孩子來講方法並進行示範,然後家長跟著孩子一起吹起氣球,並展示出成功的喜悅。

當然例子是針對低齡的孩子,小學生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式。或者家長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來當助手,家長可以故意將一件事情做不好,讓孩子來指正,孩子會充滿自信,更願意去做。

四、摸索很重要,放一個東西讓孩子自己去玩,很快孩子就會學會

當我們家長拿到一個新東西的時候,先不要給孩子教如何去用,可以放在一邊假裝不在乎,讓孩子主動去拿,去摸索東西如何用,有什麼功能,孩子很快學會後,會十分興奮,我們再和孩子討論。

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計算機老師要教我們如何開機、打開文件、工具怎麼找……現在的孩子,我們家裡放一台電腦,沒有人給孩子教如何用,他們都學會了用電腦。

沒有孩子學不會的東西,只要他(她)願意去摸索,一定能學得會。

五、鼓勵孩子多提問題,並培養預習功課的習慣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啟發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引導孩子去思考。提問題說明孩子有主動了解的意思,並對問題有一定的思考。

學習中,預習是一項很重要的學習環節。剛開始的時候,提醒孩子每天都要預習功課,當孩子慢慢感受到預習的好處,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預習,這樣更能抓住重點,自主去解決問題。

每天預習形成習慣,這項有意識地做準備活動,也是主動認識新知識的開始,不但孩子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還對知識的掌握會更紮實。

六、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一般孩子都會習慣性地依靠父母,或者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還沒有自己嘗試,我們家長會積極地去幫助孩子掃清障礙,這種做法家長需要反思。

當孩子輕鬆拿到某個東西的時候,也許他(她)不會很珍惜,但是通過自己努力去獲得的東西孩子會更喜歡。例如孩子親手洗的蘋果,他(她)吃起來覺得會更甜。

其實孩子更願意自己去動手,自己去解決問題,只是依賴家長習慣了,自己就不願意去想,結果變得懶了。

我們常說,事情越做越順利,腦子越用越靈活。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會激起人的鬥志,遇到問題自己就會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靠他人。

自學能力強的孩子,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順心得意,一生受益。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家長一點都不能懈怠。培養孩子自學能力這6種技巧,希望我們家長都能去好好琢磨,根據自己教育中的實際情況,去靈活應用,發揮它的亮光,普照祖國的花朵!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