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學校玻璃要償命?懲罰式教育,到底給孩子帶來什麼?

乖媽育兒 發佈 2020-05-25T05:36:19+00:00

「nai nai,我前天5把學校的bo里zhuang sui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就跳lou了。這是一個9歲的男孩留下的遺書,隨後,他跳樓自殺了。

這是乖媽育兒第103篇原創頭條。

這篇文章,我們聊聊懲罰式教育的後果。

"nai nai,我前天5把學校的bo里zhuang sui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就跳lou了。"

這是一個9歲的男孩留下的遺書,隨後,他跳樓自殺了。

他連"懲罰"兩個字都還不會寫,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卻深刻到要用生命來衡量。

在中國有句古話叫"打是親,罵是愛",這也成為了很多父母懲罰孩子的理由。

很多人覺得孩子需要懂規矩,才不會走彎路。

於是當孩子犯了錯誤,用懲罰來讓孩子"長記性"。

可是,懲罰真的是一種有效的育兒方法嗎?

懲罰,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正面管教》一書里,作者簡尼爾森分析了懲罰帶來的4個後果。

01.憤怒

懲罰使你凌駕與孩子之上,因而引發孩子憤怒的情緒。

比如在你吼罵孩子時,他會生氣地瞪你,跟你頂嘴。

02.報復

人類有種天性:當我們感受到了傷害時,就會自然反擊。

你會發現孩子小小年紀就會"記仇",你今天批評他的話,可能明天他就用來懟你。

03.反叛

懲罰實際上是在剝奪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讓孩子認為你侵犯了他的自我。

自我意識較強的孩子,會為了證明自己的個體性,而跟你對著幹。

04.退縮

批評和指責會讓孩子懷疑自己,失去自信。

很多孩子會為了避免責罰而選擇"少做少錯",變得畏畏縮縮。

正確看待孩子犯錯

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反覆強調:要允許孩子犯錯誤。

然而家長們還是將這句話拋諸腦後,習慣性地使用責罵、吼叫、暴力的手段來管教孩子。

還美其名曰"棍棒底下出孝子"。

可是,世上哪有不犯錯的孩子?

我們人類今天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不正是在以往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才變得越來越強大嗎?

換個角度來看,犯錯誤正是孩子學習技能的第一步!

當一個孩子不慎打破了杯子,他才能識別出玻璃、瓷器是不能摔的。

此時杯子已經碎了,再去追究責任毫無意義。

而如果你能借著這個事由,教會孩子正確放置物件,孩子就能學到新技能。

比懲罰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懲罰和解決問題最大的區別,在於懲罰總是在告訴孩子"不能這麼做",而解決問題是教孩子"應該怎麼做"。

當你總是關注孩子做錯了什麼,孩子會感覺到內疚、難過,導致孩子憤怒、叛逆、自卑。

如果你能指引孩子做正確的事,孩子既能感受到鼓勵,也不會反覆犯同樣的錯誤。

解決問題的兩個關鍵詞:

01.暫停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有意要責罰孩子,而是當時太氣憤了。

有次我花了3小時寫出來的文案,被孩子一鍵清空。

頓時一股熱流湧上大腦,感覺快要爆炸。

當時的我恨不得馬上就把孩子抓起來暴打一頓,但另一個聲音告訴我:"等等!停一下!"

於是我馬上撤離"災難現場",走到洗手間用冷水洗了把臉,看著鏡子中的自己。

我問自己:"發生了什麼?怎樣能解決問題?"

隨後我意識到,孩子並不是故意的,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孩子不懂電腦操作,而我沒有及時保存文件,並把電腦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所以事情的解決方式是教會孩子在我允許的情況下觸碰電腦,和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文件。

暫停,能幫助我們恢復理智。

理智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02.提問

提問能把我們和孩子的溝通變成一種互動性高的討論。

我問孩子:"剛才我非常生氣,你知道為什麼嗎?"

孩子歪著頭反問:"是我弄壞了你的電腦嗎?"

我回答她:"倒也沒有弄壞,但是你刪掉了我的重要文件,我必須再花很長時間才能重新寫一份。能告訴我,為什麼剛才你要去玩電腦嗎?"

她誠懇地道歉:"對不起,媽媽,我只是想看看我們在動物園拍的照片。"

我這才知道,原來一年前我帶她去動物園,她還一直記得。

提問,能讓我們更了解孩子,也能幫助孩子理清事情的邏輯。

隨後我問她:"那你覺得,應該怎樣才能避免你以後再刪掉我的文件呢?"

她認真地說:"我應該先問過你,再去玩你的電腦。"

這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解決方法,與我想要的結果不謀而合。

過多的陳述,會讓孩子覺得你囉嗦,因而聽不進勸告。

好的解決方法,是讓孩子參與進來,一起想辦法。

懲罰,也許能在短時間內製住孩子,讓他們不搗亂。

但別忘了,育兒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

不求見效快,但求穩和准。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錯誤中學習寶貴的經驗。

也願你我,能通過積極正面的育兒方法,收穫一個心理健康、穩定成長的孩子。

我是諮詢師乖媽,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更多正面育兒方法,歡迎關注下方專欄,不懲罰,也能有效管教孩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