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天舟三號啟程,奔向天和核心艙,這一次它都帶了點啥?

科學黑洞 發佈 2021-09-20T03:58:06+00:00

幾天前,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從我國空間站分離,在完成徑向交會技術驗證後返回地球,整個過程高度可控,最終在9月17日13時34分返回艙帶著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以及湯洪波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這也是東風著陸場首次迎接航天員回家,未來它也將成為神舟系列飛船返回艙的唯一著陸場,為了資源的整合利用,此後也不會再有備份著陸場。

幾天前,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從我國空間站分離,在完成徑向交會技術驗證後返回地球,整個過程高度可控,最終在9月17日13時34分返回艙帶著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以及湯洪波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這也是東風著陸場首次迎接航天員回家,未來它也將成為神舟系列飛船返回艙的唯一著陸場,為了資源的整合利用,此後也不會再有備份著陸場。

三名航天員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隔離恢復階段」,因此說中秋節就不能與家人們一起過了,很多人比較好奇,航天員從太空中回來為什麼要隔離?其實這個問題也比較簡單,在太空中三個月的駐守任務,是處在完全失重的條件下,這對於航天員的身體有一定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免疫力,因此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恢復,這一切都是為了航天員的身體健康。

其實從三名航天員返回地面後坐在躺椅上就可以知道,長時間的太空生活對於航天員的下肢影響是最大的,由於沒有重力會導致骨質疏鬆以及腿部肌肉的萎縮,剛剛回到地球身體自然無法很好的適應,需要恢復一段時間。

就在神舟十二號返回的前一天,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四運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等待發射,按照計劃9月20日15時將進行天舟三號的發射工作。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神舟十三號發射之前,天舟二號必須完成發射並且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工作。

我國空間站建設項目緊鑼密鼓地進行,不會浪費一點時間,總體分為三大步驟:一是關鍵技術的驗證工作;二是空間站的組建工作,最終完成「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的對接;三是空間站的運營階段。

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的執行任務時間大約是6個月,因此需要充足的生活物資,10月初國慶期間發射的神舟十三號按照正常情況會在2022年的4月份返回地球,那個時候已經過了新年,這也意味著三名航天員將會在太空中過新年,不知道將近6噸的物資里是否準備了航天員過新年的生活物資。

天舟三號預計9月20日15時準時發射,下邊圖片中就是本次飛行任務的標示,可以看到新升空的天舟三號將與天和核心艙的後向接口對接。

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攜帶了航天員使用的充足生活物資、空間站平台物資、載核以及飛船需要的推進劑等,除此之外還有艙外航天服與一些消耗品。

神舟十二號已經返回,天舟三號即將發射,為什麼天舟二號沒有返回?

要知道天和核心艙一共有三個對接口和兩個停泊口,對接口包括天和核心艙的軸向前後端,以及節點艙的垂直徑向,兩個停泊口就是節點艙的水平徑向。其中兩個停泊口是專門為了「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準備的,三個對接口是專門為了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以及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準備的。

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脫離天和核心艙返回地球後,前向接口就空了出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實施繞飛動作,從後向接口轉移至前向接口,一是為了驗證天和核心艙前向接口的推進劑補加功能,二是為了給即將升空的天舟三號讓出位置,三是為了讓空間站組合體儘量質量配平。

新升空的天舟三號之所以要對接天和核心艙的後向接口,就是因為物資轉移的便捷性,如果從節點艙通行每次的操作步驟太過於複雜,因此多習慣於把神舟系列飛船對接在節點艙的埠。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轉到前向的節點艙,因為物資基本實現了轉移,不會時常進入。

之所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沒有脫離,一是有儲備的物資的空間,二就是為了質量配平,因為在國慶期間升空的神舟十三號要對接在天和核心艙的徑向對接口。而神舟十二號脫離天和核心艙返回地球之前,就進行了徑向對接技術的驗證,也算是為了神舟十三號的對接做了示範動作。

說在最後

天舟三號以及神舟十三號算是我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的收尾任務,此後的神州十四號就將正式進行空間站的組建工作,最後就是空間站的設計壽命10年運營階段。我國曾被美國排斥在國際空間站合作項目之外,二十多年的砥礪前行,我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未來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役,太空上或許只有我們的空間站在飛行。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