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練字會「越練越丑」?為何?

雲逸書院 發佈 2020-05-11T21:35:48+00:00

我們在學書法時,通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明明學了一年半年書法,很努力在練字。為何卻感覺越寫越丑了呢?

第一:習慣

我們在學書法時,通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明明學了一年半年書法,很努力在練字。為何卻感覺越寫越丑了呢?

這個從「習慣」的角度來分析,是很容易得到答案的。

我們初學書法時,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都是在模仿,嘗試建立一種新的書寫習慣,書寫規則,俗稱「法度」。這絕對是一種技術活。

尤其是硬筆,相對更加明顯,可以的模仿練字。但是時間不長,想要自己創作或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半是自己隨意的樣子,一般是臨帖之後的樣子,互相摻雜,非常丑,甚至不如不學。這是初學階段都必須經歷的。

我們平時寫字很隨意,不論美醜,起碼放得開。到了臨帖之後,思想上就會有拘束,下筆就會猶豫,刻意,就會不自然。所以寫完的字,第一感覺是「扭捏」「造作」;第二感覺才是「難看」。

這個階段,確實字不如不學好,但是必須說明一點。這時候的字是進步的。所謂破而後立。先打破自己的習慣,才能建立新的習慣。打破的過程中,勢必是會比以前丑的,但是這絕對是好現象。只有不會寫字的人,練字才是一開始就開始進步。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打個比方,我們寫英文字母,肯定越練越好,學一個月就有一個月效果。這就是沒有「先入為主」,所以不需要「破」故而直接可進入「立」的階段。

簡單說,在「習慣」這個維度,這個階段在「二椅子」階段,四不像。

第二,心理

這點是容易解釋的,如同上文講的一樣。

其實這個階段雖然看起來丑,但實質上是有「進步」的。萬事萬物皆有其規律可循,在練字的心路歷程里,大家可能都覺得應該是「越練越好」,不應該練了一個月,卻寫的還不如從前。

舉個栗子。

我們練字,即使到某種程度,已經可以越練越好了,依然會出現「越練越丑」這種情況。不過到時候,就已經有經驗了,並不當回事。我們專注學某一家字體,如二王一路書風。但是如進軍顏真卿的話,初學那段時間,寫出來的字,自然也是「二椅子」怎麼看怎麼彆扭。但是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已經過了,能成熟掌握顏真卿筆法了。此時融合顏王筆法,就是一次跨越式的進步。

好多事並不是我們錯了,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心理沒有標準,以為自己做的不對,不夠好。

其實我們做的蠻好。蠻好。

好比如前賢說的那句話「失敗是成功他媽」「失敗就已經是走在了成功的路上」,說的太對了!

第三,最主要的一點,眼力

我曾經拿自己舉個很多例子

比如自學第二年,依舊每日臨帖,每日「創作」,但是發覺進步很慢。

我今天寫完一幅字,感覺不錯,三天後才能看出這個字不行。

這就是眼力距離自己的實力有「三天」的差距。

然後改正這些不足,再等到下次看到自己的問題,需要半個月。這是一個規律,第二年基本都是在半個月一次進步。

一幅作品只能看不夠三天。這個規律,到第三年。幾乎是每個星期一次進步,感覺自己的字沒那麼丑。這個星期覺得比上個星期強。一幅作品也只能掛夠兩天。

這在側面還是說明了,自己的眼力,實際的水平,還在提升。發現自己寫的丑,是因為自己有了「美」的標準。多看古帖,絕對是能培養眼力的。

後來,第四年開始,我用了一年的時間又一次看古帖近千本,我在摸索何為「古人的好字」?後來有些感覺了,大概每個朝代的一二三流書家的水平都有了底。

從那開始,自己寫的字,從來沒滿意過。寫完,就會覺得「差」。因為拿出古人的標準,自己的字處處都是問題。就是「丑」。眼力提升越快,越覺得越寫越丑。

這是好事,覺得自己的丑,那絕對是因為自己已經有了對美的理解。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除了寫就是看。少用自己的書寫習慣,多建立古人的書寫習慣。雖然每次寫完都丑,但是也能有一個譜,知道怎麼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