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硃砂博物館有一塊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巨型化石

貴州都市報 發佈 2020-01-22T07:26:42+00:00

近日,都市新聞記者在黔南州平塘天坑群景區內的硃砂博物館裡看到,這裡展出的一塊巨型化石,是目前世界最大最完整的一整塊海百合化石群。

從發現到發掘修復耗時5年,運輸需要切成60塊才能搬運,展覽需要將60塊重新拼接起來,展出場地需要占地140平方米。近日,都市新聞記者在黔南州平塘天坑群景區內的硃砂博物館裡看到,這裡展出的一塊巨型化石,是目前世界最大最完整的一整塊海百合化石群。


記者在展廳現場看到,海百合化石群由60塊化石拼接而成,長為24.5米,寬為5.7米,總面積140平方米。每塊重近1000斤,60塊總重達20多噸。為了將化石從發掘地運輸到展出地,不得不將其切割成60塊才能運輸過來。


據硃砂博物館館長吳遵文介紹,這塊化石來自貴州關嶺縣,是見證三疊紀時期奇蹟的海百合化石群,從發現到發掘修復經過了5個年頭。到目前為止,這是當今世上出土最大最完整的一整塊海百合化石群。


「從這塊化石上可以看出三疊紀時期的許多地質信息,以及當時海百合的生長情況,對我們研究三疊紀時期提供寶貴的信息,極具科研價值和收藏價值。」


據吳遵文介紹,海百合是一種始見於早寒武紀世的棘皮動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的殼,由於長得像植物,人們就給它們起了海百合這個植物名。


海百合的身體有一個像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端羽狀的東西是它們的觸手,也叫腕,這些觸手就像蕨類的葉子一樣。海百合是一種古老的無脊椎動物,在幾億年前,海洋里到處是它們的身影。古生代石炭紀時,海百合數量極龐大,品種繁多,可歸類在「海百合總綱」之下的多個綱目。它們跟苔蘚蟲和腕足動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積覆蓋面,留下許多化石。


後因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0%的海洋物種滅絕,海百合也迅速退出歷史舞台。


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海百合,大多在淺海底棲。海百合類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朝,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曾經幾度(石炭紀和二疊紀)繁榮。其屬種數占各類棘皮動物總數的三分之一,在現代海洋中生存的尚有700餘種。據吳遵文介紹,平均1萬隻動物死後,大約僅有1隻會成為化石。而1萬塊化石藏於地下,平均也只有一兩塊能被發現,化石之珍稀可見一斑。


館內除了這塊海百合化石群以外,還展出了多塊保存完好、外形精美的海百合化石,都是罕見的海百合化石精品。


都市新聞

記者 賈華

編輯 陳茜茜

校對 王浩

編審 廖波 周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