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夫妻關係,就會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親子溝通如何說 發佈 2020-03-04T04:11:52+00:00

現實中夫妻關係就好比這根皮筋,夫妻相敬如賓關係融洽,這根維繫在家庭中的皮筋就能守住初心,保持最初的幸福模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會覺得輕鬆、溫暖;夫妻絕情反目關係疏遠,這根維繫在家庭中的皮筋就會被拉扯的很緊繃,甚至斷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就會覺得壓抑、恐慌。

作者:桐桐媽


今天,在抖音上看到一個不足10秒的短視頻,內容非常簡單,但卻很觸動人。

視頻中,只見一個幼小的孩子手腕上套了一根黑色皮筋,父母雙方的手分別拉著皮筋的一側,朝著相反方向用力拉,皮筋被拉的越來越緊,孩子的手夾在中間幾乎動彈不得。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視頻獲贊近萬評論近千,網友的評論更是觸動人心。

不管誰先鬆手受傷的都是孩子,所以,一旦結婚有了孩子就要負起各自的責任,不要輕言放棄。

父母疏離的越遠,孩子的手越痛,所以,天下父母要相親相愛,給孩子足夠溫暖的空間。

如果真心過不下去,早點放手對孩子更好,越早放手對孩子傷害越小。

現實中夫妻關係就好比這根皮筋,夫妻相敬如賓關係融洽,這根維繫在家庭中的皮筋就能守住初心,保持最初的幸福模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會覺得輕鬆、溫暖;

夫妻絕情反目關係疏遠,這根維繫在家庭中的皮筋就會被拉扯的很緊繃,甚至斷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就會覺得壓抑、恐慌。

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孩子的心和明鏡似的,爸媽的感情怎麼樣,他都清楚,甚至在娘胎里就能感知到。

曾看過這樣一則研究:只要觀察孕後期3個月間夫妻吵架過程,便可以預測出將來他們的孩子在3個月月齡時笑和哭的次數頻率。

研究證明那些能冷靜且溫情解決矛盾的夫妻,他們孩子往往笑比哭多得多。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憤怒時,也能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平靜。

夫妻關係的好壞更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軌跡,父母感情不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頗受關注的問題「生活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希望自己死掉。希望他們過得好,但是不想跟他們離得近。不敢與人爭執,很自卑,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想要一段美好的愛情,可真正來臨之時,卻不敢開始,怕爭吵,怕不愉快,怕受傷。

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很敏感。」

下面嘩啦啦一片全是感同身受的評論。

父母關係長期劍拔弩張,真的會對孩子產生一生不可磨滅的傷害。

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性格存在缺陷,會自卑、敏感、懦弱,有的甚至有暴力傾向;對人生充滿悲觀,面對同樣一件事,別人看到的可能是積極、正能量的一面,而他看到只是負面的東西;親情淡漠,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和和諧,自然對待感情也會異常冷漠;社交恐懼,不喜歡和陌生人來往,不善於和朋友深交,心理防線太深導致很難和人敞開心扉;影響戀愛觀與擇偶,父母間的相處模式讓他們很難相信愛情與婚姻。

既然傷害那麼多,那麼深,如何避開呢?最簡單的就是父母相愛。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里談到: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這三個關係同等重要。假設這三個關係都是充滿愛的、和諧的,那麼一個孩子就會行省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等他長大後,就會將這個愛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

相信你的表情包里一定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男孩,他愛撒嬌、愛賣萌,搞怪的鬼臉讓人忍不住想要親一口,他就是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

要說這個孩子什麼最讓人喜歡,絕不單單是他的搞笑天賦,而是他的內心十分的溫暖和柔和。他「實力寵媽」,是媽媽身邊的小情人,貼身的護花使者,童話故事裡的貼心小暖男。

這樣一個軟萌的男孩是怎麼養成的呢?其根本離不開父母相愛,杜江和霍思燕動不動就抱抱、親親,在爸媽的愛里泡大的孩子,自然就懂得什麼是愛,如何去表達愛和給予愛。

曾經看過一本繪本叫《搬過來,搬過去》,雖然是給孩子們讀的,卻值得大人們反省。

故事講的是鱷魚先生愛上了一位大個頭的長頸鹿小姐,他們決定生活在一起。

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因為相互間的巨大差異,面臨著許多的麻煩。住在鱷魚的家裡,長頸鹿到處會撞到,住在長頸鹿家裡,鱷魚甚至夠不著門把手,他們都不能忍受這一切。

如果把類似的生活矛盾搬到現實生活中,相信大部分都會選擇分開吧!但鱷魚和長頸鹿沒有分手,他們決定造一個新家,一高一低的台階,一大一小的壁畫,一深一淺的泳池,一長一短的床鋪......

就這樣,生活中的分歧慢慢地都迎刃而解。

相愛容易相處。夫妻之間,有矛盾、分歧很正常,重要的是如何去巧妙不傷感情地化解。最後,願每對夫妻都能彼此相愛,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在愛中感受到最好的教育。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