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店客流、新客雙降,今年還能擴張開店嗎?

奶粉圈 發佈 2020-05-26T11:20:39+00:00

面對客流變少,客單減少,業績低迷,母嬰店如履薄冰,有不少母嬰店老闆問奶粉圈新媒體:今年還能繼續擴張開店嗎?

近來,儘管實體門店生意在逐漸恢復,但走街串巷,還是能看到一些店鋪張貼著鋪面出租的信息。有朋友分享說,「出差路過一個步行街,兩個路口大概150米的距離,之前有60家以上的門店,以服裝、小吃類為主。如今75%以上都在轉讓,嬰童店也有,但還沒有這麼明顯。」面對客流變少,客單減少,業績低迷,母嬰店如履薄冰,有不少母嬰店老闆問奶粉圈新媒體:今年還能繼續擴張開店嗎?

存量時代,規模化連鎖壓力最大


疫情之下,相比單店的經營靈活性,連鎖運營困難重重。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門店的變化很大,小店稍微好生存一些,大店的優勢在變弱。前兩年流行開大店,有些連鎖把小店關了開大店,通過大店輻射周邊。疫情期間很多大店因為沒有客流,大店優勢無法體現。房租、人員等成本又很高,而大店不營業根本不賺錢,甚至虧本。尤其是商場店,沒有客流量後,經營非常困難。」

雖然說人們整體消費力在下滑,對大型門店影響更大一些。但是今年也有很多小門店倒閉了,尤其以加盟店為主,疫情期間產品沒有競爭力,資源上也沒有支持的小店,垮的比較多。據了解,還有母嬰連鎖為了緩解經營壓力,一方面採取員工入股的方式來快速提升門店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有門店通過對員工進行調薪,降低門店運營成本。

湖南爸爸愛孕嬰童董事長唐利分享到:「湖南80%的母嬰門店面積在50-500平方之內,最近關店的也很多。那未來的門店一定是大店嗎?當下來看,巨大的成本壓力讓門店生意額提升會越來越難,讓更多人來進店也越來越難,做更高的毛利率也越來越難,這次疫情很明顯,規模性連鎖或大店壓力最大。」


「近期新增的門店不多,無論大店或小店,多數得到的反饋是經營困難,還在硬撐著,沒有計劃新增的。近期還有一個變化,區域化的小型連鎖在快速崛起,門店數量多在30家到50家之間,相較一兩百家甚至上千家的大型連鎖而言,小型連鎖門店之間的粘性相對較大,門店運營的靈活度也比較高。」龍王市場部總監雷永鑫對筆者表示。

看重效率,盲目擴張開店不可取


那麼,今年還能繼續擴張開店嗎?在阿拉小優聯合創始人李茂銀看來,不同的公司發展策略不一樣。但是說實話,現在不主張一般的嬰童連鎖去開大店,或者說盲目的再去開店,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源,或者你在當地本身就有絕對的壟斷地位,這兩種情況下你可以去再去擴張。嚴格意義上講,現在不是開店的時候,但是像孩子王這樣的系統,是適合再繼續擴張的,因為它們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幹這些事,但是對一般的嬰童連鎖系統來講,開大店可能是很難的一個事情。我們一直是做渠道整合,做加盟連鎖,我們也不主張外行的加入這行開店,我們都是把現有的存量門店清理整合。整合存量門店的話,他們有一定經驗,也不浪費資源,而新手開店,說實話成功的不多。

海南天天健瑞兒總裁伍蘇科認為:「開多大店是看門店的可覆蓋客戶的範圍有多大,或者說視可服務的客流有多少而定的,否則風險就會很大,這是基本前提。我們對開店的戰略就是一個中心店+3-5家社區衛星店+若干醫院店,以市場滲透率為原則來開店。我們基本以200平左右為主,是否能開店沒有統一的標準,看需求和公司發展階段。對於渠道競爭,關鍵還是要以會員為中心,做好自己。」

在唐利看來,現在是存量時代,不能再開店了,再開店的人都是找死,或者是有些小白想進入這個行業,這些人還敢再開店只能說勇氣可嘉。未來不可能再會有很多大店開,也不會有更多的店開,更不會再有人再去開店擴張了,我覺得整合擴張是有可能的,大家在存量市場去做整合,做聯合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而對於聯合兼并,伍蘇科提到海南出現的聯盟多少有點,但兼并還沒,門店採取兼并的方式會有一定的機會搶奪更多市場份額。另外,雷永鑫也分享了他的看法:「江西某連鎖這幾年發展很快,部分區域也採用了聯盟或兼并的形式,但整體而言小型連鎖還是加盟的多,對於發起者而言,屬於輕資產,對於加盟者來說,又實現了抱團取暖。未來,單體門店也不可能消失,兩種狀態一定是並存的。聯盟或者加盟會偏多,這是一種趨勢。」

有代理商也非常看好社區店的模式,認為:「你開一個大店,可能成本和開三個社區店差不多。社區店可以提供更方便的服務,不用走太遠就能實現購物,你不出門我也可以快速送貨上門。以前我們講門店選址位置是最重要的,但疫情後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控制成本反而成了母嬰店開店最重要的了。」

總的來看,今年有關店的,也有開店擴張的,但關店的速度更快一些。市場競爭加劇,母嬰行業洗牌加速,這對於母嬰店的運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很多團隊管理不到位,商品結構不合理,運營效率低的門店而言,今年就是淘汰年。

變與不變,線上線下需融合發展

有業內朋友對筆者表示:「當前很多大連鎖缺乏與加盟店之間的粘性,尤其是一些500家以上的,有點『扯虎皮拉大旗』的味道,形式上看似浩浩蕩蕩,運營上實則支離破碎。現在連鎖化的關鍵問題是能否為加盟店持續賦能,要規避「成為一個大型的代理商,約束加盟店的產品結構」這樣的一個印象。隨著規模壯大,大型連鎖能夠給加盟店提供的有效服務越來越弱化,除了提供產品外,其他的賦能工具微乎其微,實質上就相當於一個大型的代理商了,這是目前很多大型連鎖的弊端。」

未來母嬰店生意到底要怎麼走?唐利分享了一些看法:「當下房租高,人力成本高,效率低,銷售額上不去,毛利急劇下降,還用開店這種手段去提高市場占有率會未來很慘,當下必須解決低成本高效率的問題,否則再多店也是白搭,甚至把家底都搭進去。未來需要一些網際網路工具和平台的應用,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然後提供的產品更加豐富,更加高性價比。開店只是提高渠道市場占有率的方法之一,現在開店是高成本低效率,人員管理極度困難,無法避免因為個人原因產生企業風險。此時的渠道是多樣化的競爭,如果還是按原來賣貨思維,哪怕有個線上商城也是徒勞的、無畏的、悽慘的、悲壯的競爭。實體店的我們任重道遠,一直在路上。」


說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李茂銀也是感同身受:「我們整個母嬰連鎖系統存在幾個致命的弱點,第一就是它的管理能力非常有限;第二駕馭網際網路的能力非常有限;第三它的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非常有限。所以這三個能力不具備的話,你攤子鋪得越大,尤其是開直營店,開大店,你風險實際上更大。所以說在國內來講可能有些系統,它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對絕大部分系統來講,它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當然,不擴張面臨著這個競爭優勢的喪失,硬擴張的話,對絕大部分人來講是以卵擊石。當下,一定要做社群和O2O線上工具,線下結合的這種嫁接,現在的消費者對網際網路的依賴率太高了,尤其是疫情過後,整個消費行為的改變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再用傳統的線下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這個效率太低,面臨的壓力太大。」

對於一些本身實力不濟的門店而言,淘汰是遲早的事情,只是疫情加速了這一擊。困難時期,需要母嬰店順應趨勢,量體裁衣,調整戰略,變革創新,走出自己的差異化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