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的新型"家庭暴力"正在上演,無數孩子正在被無聲的傷害

媽咪jane黃靜潔 發佈 2020-05-10T05:10:23+00:00

夫妻之間如果有一方習慣用冷暴力來解決問題,選擇在沉默中彼此消耗,那麼另一方一定會相當痛苦。大家一定還記得《無問東西》里那個遭遇丈夫冷暴力的妻子劉淑芬,雖然她也有錯,許伯常已經不愛她了,可她執意不離婚。

談起冷暴力,大家並不陌生。夫妻之間如果有一方習慣用冷暴力來解決問題,選擇在沉默中彼此消耗,那麼另一方一定會相當痛苦。


在育兒上,很多父母意識到打罵孩子是不對的,但卻轉為用更為隱蔽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冷暴力"。對孩子不打不罵,卻將他們拒之千里。新型家庭暴力正在上演,孩子終將無處可逃。

01."媽媽都是我不好"


大家一定還記得《無問東西》里那個遭遇丈夫冷暴力的妻子劉淑芬,雖然她也有錯,許伯常已經不愛她了,可她執意不離婚。許伯常既不能逃離,也無法面對,只能選擇視而不見。正是這長期的冷暴力,終將劉淑芬逼上的絕路。


一個成年人都被冷暴力逼得走投無路,如果對一個孩子實施冷暴力,後果將不堪設想。


俗語說"殺人誅心",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等同於誅心。

當孩子熱切地期望得到回應,父母只說"別搗亂,一邊去",你看到孩子的臉上的意猶未盡和失落嗎?


當孩子寄希望父母跟他一起玩遊戲,父母說"我很忙,你自己去玩",你看到孩子的失望的眼神了嗎?


當孩子犯錯,父母嫌棄的把他們推到一邊便不再搭理,你看到孩子的惶恐和不安嗎.....

這些場景在日常生活里司空見慣,在父母看來是小事,於孩子卻是大事。因為這些在孩子眼裡意味著


"媽媽不愛我"


父母拒孩子於千里外,會讓孩子失落和沮喪。父母長期的冷漠,就會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父母並不愛自己。


"都是我不好"


孩子的小腦瓜會思考"媽媽為什麼都不願意理我呢?"因為得不到明確的回覆,他們就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如果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自卑。


02.冷暴力之傷一生無法治癒


曾經看過一部法國獲獎動畫短片《傷痕俱樂部》。


短片里的四個孩子都是遭遇過暴力的孩子,他們身上滿是傷痕,其中的三個孩子都是青紫的外傷,只有一個小男孩是藍色的傷痕。

這個小男孩平時在家,都是一個關在房間裡,沒有人陪伴。


直到一天,小男孩跟另外三個小夥伴產生分歧,因為三個夥伴都以身上的傷痕非常醜陋。唯獨藍色傷痕的小男孩不這麼認為,他甚至非常樂觀地將自己身上的傷痕想像為星塵,它們趁著夜晚悄悄降臨到自己身上。當好朋友離去,小男孩很傷心。

他回家怯怯地媽媽求證"朋友們都說疤痕很醜,我的也很醜嗎?"媽媽看著電視,沒瞧男孩一眼,而是將電視音量調到了最大。看到這裡心莫名痛起來......

小男孩追問著,媽媽乾脆伸出手搭在男孩的額頭上,那麼一瞬間孩子以為得到了媽媽的安撫,正要展眉,臉上的藍色也消減了一半。然而戲劇性的是,媽媽一把推開他,男孩一個趔趄攤倒在地,隨即被無盡的傷害裹挾著,無法呼吸......


後來,小男孩變了,他臉上全是藍色傷疤,自信快樂沒有了,出行時自卑地戴上帽子。


親子間的冷暴力,將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無法治癒的傷害。而慣於使用冷暴力的人,要麼缺乏愛人的能力,本身生活就一地雞毛,要麼缺少基本的為人處世以及溝通技巧。


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也是新型家庭暴力的一種,其殺傷力比起打罵有過之而無不及。


03


作為成年人,父母有責任尋找更好的解決親子問題的方式。而冷暴力恰恰是其中最差的解決方式,沒有之一。


拒絕使用冷暴力,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耐心傾聽

身為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需求,懂得傾聽。傾聽能幫助父母了解孩子內心所想,是良好溝通的第一步。


2. 加強溝通

孩子的要求,要予以正面積極的回應。站在孩子的角度,相信他們。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拒絕,也會關閉親子間溝通的大門。


3. 高效陪伴

父母很忙經常沒有有時間陪伴孩子,但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自顧自地看電視、玩手機、聊天。既然無法長時間陪伴,那麼在陪孩子的那一刻一定要專注,做到短時間的高效陪伴。


養娃確實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無聲的冷暴力比打罵更能傷孩子於無形。沒有誰生來就是合格的父母,希望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都能發現不足並勇於改正,跟孩子一起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