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線升級 英特爾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實測

電腦愛好者 發佈 2020-05-22T19:01:56+00:00

在酷睿i7/i9這兩種高端產品上,英特爾還增加了Turbo Boost Max 3.0技術,會選擇性能最佳的核心提升頻率,使其睿頻頻率再提升100MHz,讓酷睿i7-10700K/KF也全面突破了5GHz大關;

不知不覺,英特爾的酷睿處理器已經陪伴我們十多年,發展到了第十代。作為很多朋友最信賴的處理器品牌,每次它的升級都是用戶的「節日」。而對性能或性價比需求較高的用戶,則會特別將目光聚焦在桌面市場。

規格提升 超越預期

在4月30日,英特爾一口氣發布了30餘款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其中幾乎已經包括了針對一般消費者的所有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型號,不僅有市場零售型號,也有一些主要供應OEM廠商的低功耗(T型)產品。雖然這些產品的配置、規格已經有不少的消息,但在具體規格實錘後,其提升幅度之大仍然會讓人感到有些出乎預料。

核心配置 全面超線程

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採用的是CometLake-S核心,在目前已經發布的型號,從賽揚到酷睿i9,所有的產品都採用了超線程技術,加上更高的頻率以及i9型號的更多核心,使得第十代酷睿配置全面超越第九代。

事實上在這種配置下,入門級、主流級的酷睿i3處理器已經達到了接近前兩代旗艦型號——酷睿i7-7700K(四核八線程、4.2GHz~4.5GHz)的水平。酷睿i5、i7處理器也是在核心不減的情況下直接增加超線程能力,其中酷睿i7的配置達到了第九代酷睿i9的水平。

旗艦級的酷睿i9當然也不能落伍,它增加了兩個核心,首次在英特爾消費級產品中提供10核心20線程的超強配置,達到了不久前的半專業、工作站處理器——酷睿X的水平。

除此之外,十代酷睿桌面版的緩存也有一定提升,比如酷睿i7/i5分別擁有16MB/12MB緩存,實際上也達到了第九代酷睿i9/i7的水平。所以從整體上看,我們可以將第十代酷睿的核心規格看作是高一個檔次的第九代酷睿。

頻率設置 更進一步

在深度挖掘製造工藝與設計潛力後,我們可以看到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的頻率都有了進一步提升。酷睿i3/i5不僅在睿頻方面提升了100MHz~200MHz,同時提升了全核睿頻頻率。

在酷睿i7/i9這兩種高端產品上,英特爾還增加了Turbo Boost Max 3.0技術,會選擇性能最佳的核心提升頻率,使其睿頻頻率再提升100MHz,讓酷睿i7-10700K/KF也全面突破了5GHz大關;此外為酷睿i9提供了獨享的Therm.Velocity技術,在更加精密地控制發熱量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全核與睿頻頻率,最終使得酷睿i9-10900K/KF的全核/睿頻頻率達到了「恐怖」的4.9GHz/5.3GHz。

在第十代酷睿的可超頻處理器中還開放了更多細調功能,比如可以開關單個核心的超線程、支持PEG/DMI總線的超頻、加強了頻率-電壓曲線控制功能等。而且儘管沒能用上10nm製程,但近期英特爾在其他產品上使用的新製造技術、新的封裝方式等顯然也會給Comet Lake-S核心的製造提供一定的借鑑,因此其矽片封裝(Die)實際上比第九代處理器(Coffee Lake核心)更薄了一些,應該可以快速將核心內部熱量導出,有利於超頻。當然這些熱量排放到處理器外部後,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散熱器才能將其快速排放出去。

在發布會上,英特爾表示其官方超頻工具Extreme Turning Utillty(XTU)也將進行升級,充分利用第十代酷睿的新核心設計、出色的體質和超頻優化功能等,為超頻玩家提供更好的超頻能力和使用體驗。

內存搭配 淘汰DDR4 2400

這還沒有有完,強大的處理器在工作時也需要巨大的數據量做支持,因此對內存能力的要求很高。在第十代酷睿桌面中,從賽揚到酷睿i5的入門到中端處理器的標配內存頻率全部統一到了DDR4 2666,而酷睿i7/i9這兩種高端和旗艦產品則採用DDR4 2933內存。內存配置的升級使得第十代酷睿中的大部分型號可用內存帶寬都明顯超過了第九代酷睿,可以提升日常應用、遊戲、辦公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還有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入門/主流處理器不僅提升了內存頻率,同時也將可用內存容量增加到了128GB,在這一檔次的電腦中當然很少會用到128GB內存,不過這種支持能力轉換到單條內存上,其實就是可以更好地支持32GB內存條了。

實測體驗

在十代酷睿推出之際,我們也拿到了兩款樣品,分別為酷睿i9-10900K和i5-10600K,分別是旗艦級與中端主流產品的代表。

從外形上看,兩款產品的封裝方式,尺寸等都和之前的酷睿處理器非常相似,而底部的LGA1200接口區域則與LGA1151在細節上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兩側的長方形空白區、分為兩部分的底部元件等,相當容易分辨。

酷睿i9-10900K和i5-10600K

酷睿i9-9900K

首批為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準備的平台為Z490主板,我們選擇了技嘉Z490 AORUS Master主板。這是一款配置較高,但同時又追求性價比的產品,因此我們能看到其正反兩面幾乎全部被散熱片覆蓋,金屬防護裝甲也從PCIe插槽、內存插槽擴展到了主板供電接口,進一步提升了牢固度。此外它還擁有三個高速M.2固態硬碟接口、雙BIOS、高速無線/有線網絡、高端音頻電路、板載DeBug燈和電源開關等配置。

其他配置還包括雙通道32GB金士頓HyperX DDR4 3200內存(實際設置為處理器的默認標準內存頻率)、希捷酷玩520 1TB固態硬碟,技嘉AORUS GeForce RTX 2080 Ti 11G顯卡。測試使用64位Windows 10 1909版作業系統,安裝最新版驅動程序。

考慮到實際應用方向和對處理器的能力需求有較大差別,我們採用不同的測試方法,分別進行了處理器性能和遊戲性能的測試。

處理器性能測試

從處理器性能測試可以看到,i9-10900K在強大的核心配置和超高頻率支持下,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各種處理能力,單核能力尤其凸出,而且用20個線程的配置就基本做到了與對手24線程處理器分庭抗禮。與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相比,第十代酷睿的多核效率提升最為明顯,不僅是i9-10900K的實際得分遠高於核心增長幅度,甚至連12個線程的i5-10600K,在某些多線程項目中的得分都已經接近了i9-9900K,核心的優化方向及更高的多核頻率有關。

遊戲性能測試

考慮到平台的實際能力,我們更偏向於使用高畫質、高分辨設置,但在這一設置下出現了讓人有些吃驚的情況,那就是i5-10600K就已經基本滿足了旗艦級顯卡——RTX 2080 Ti的需求,即使在1920×1080這一目前3A遊戲的基本需求下,i5-10600K和i9-10900K的遊戲幀速也非常接近,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強大可見一斑。當然對於一些處理器性能要求較高,特別是可以充分利用多線程能力的項目中,兩者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3DMark i9-10900K

3DMark i5-10600K

奇點灰燼(1920×1080)i9-10900K

奇點灰燼(1920×1080)i5-10600K

在實際測試中,我們還發現新一代酷睿處理器的能耗比其實相當不錯。儘管很多第十代酷睿的TDP指標都有大幅提升,讓人對供電、散熱、功耗都有一定的擔心,但在實際測試中,使用同樣的散熱系統中,它們的溫度並沒有明顯高於前代產品。而且在一般桌面操作、表格辦公等應用中的功耗也相當不錯,例如在一般桌面操作時,使用兩款處理器時的全平台功耗均為48W,而前代中高端酷睿普遍在60W左右。

製程什麼的 真的只是浮雲

毋庸諱言,在第十代酷睿桌面版正式發布,性能透露之前,對這一代處理器的質疑聲一直不斷,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它使用的14nm製程與業界、與對手,甚至與自家的移動平台很多產品相比都有些「過時」了。不過從現在的表現來看,這種質疑聲應該自動消失了,因為不管核心規劃的提升、實際性能增長,還是大家最關注的發熱、功耗以及實際售價上看,它至少是一次非常中規中矩的升級,特別是在上市價相對於上一代產品普遍調低的情況下,性價比的提升尤為明顯。

所以說,對於第十代酷睿桌面版產品來說,製程什麼的真的只是浮雲。真正的影響嘛,從目前小編的測試和很多媒體的反饋來看,最大的問題大概只是英特爾自己用多種手段壓榨了處理器的頻率極限,特別是官方已經將睿頻頻率提升了100MHz~200MHz的i7與i9處理器,傳統的「暴力」超頻已經非常困難,只能等待官方超頻軟體的更新了。

至於正準備升級或裝機的朋友們,就完全不必考慮這個因素了,把它當成一次相當有誠意的換代就好。對於使用第九代酷睿的朋友,因為這次升級需要更換主板、內存等配件,成本較高,因此升級還需量力而行。但還在用第七代酷睿、第八代酷睿中低端型號,特別是還在勉強用著更早產品的朋友們,就真的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升級了,隔代升級絕對不虧。第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的i5甚至是i3型號就已經足夠你再戰上幾年了,至於高端的i7、i9型號,更是能夠讓你在幾年的時間內充分體驗高性能帶來的樂趣和效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