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不可臨摹的書法

雲逸書院 發佈 2020-02-25T04:05:23+00:00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未有不學而能者也」,意思是學習書法必須要學習前人,不學習是不能成功的。瘦金體書法屬於楷書範疇,是在唐人寫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體態風姿綽約,極具鮮明的個人特點。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未有不學而能者也」,意思是學習書法必須要學習前人,不學習是不能成功的。初學書法的人首先就是要臨摹前人的名帖,一筆一畫都要儘可能依樣畫瓢地摹寫下來。只有嚴謹的學習經典到了熟練的程度,才能逐步漸至佳境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學習中,有些古代名帖雖然屬於經典名作,但是並不能作為臨摹的範本,這是什麼原因呢?

瘦金體

▲瘦金體書法

宋徽宗趙佶是個書法奇才,他自己獨創出一種書體名為瘦金體。瘦金體書法屬於楷書範疇,是在唐人寫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體態風姿綽約,極具鮮明的個人特點。

▲宋徽宗《穠芳詩帖》局部

瘦金體下筆迅猛,行筆過程中毫不拖泥帶水,所以給人以痛快淋漓的感覺。宋徽宗把書法中的骨肉分離,只把「骨」的部分保留,而把多餘的「肉」全部去掉。此外他還一反楷書藏頭護尾的做法,改為鋒芒畢露,起筆和收筆處都毫不猶豫地切入、拉出,如同麥芒一樣犀利、鋒銳。

瘦金體把唐楷所有的特點加以誇張。唐楷緊守中宮,宋徽宗把它發揮到極致,瘦金體的筆畫相互交錯、避讓,把中宮好似鐵桶一般圍得密不透風。唐楷在頓收的地方隱藏了迴旋的筆法,瘦金體更加強調了這種轉勢,但卻毫不隱晦,反而鮮明的表達了行筆的用意。此外,瘦金體在勾法的處理上也是痛快淋漓,展示出法度嚴謹之外的浩蕩氣勢。

▲宋徽宗《穠芳詩帖》局部

宋徽宗用奇崛險峻的方法創造出了書法的奇蹟,但是物極必反,這種個性鮮明的作品往往又是最不可學習的,不是學不好而是不能學。瘦金體並不真正是一種字體,而是字體的變種,它並不能給人提供更多的內涵和外延,它有著局限性也無法進一步拓展。

瘦金體只屬於宋徽宗,學習它只能陷入死胡同,宋徽宗之後再沒有書法家因瘦金體而出名,就是很好的例證。

《寒食帖》

▲蘇軾《寒食帖》局部

蘇軾作為中國文人的領袖,與他同時代的人都以能得到其墨跡為榮,現代拍賣場上如果出現他的書帖,必定會刷新成交記錄,他的《寒食帖》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三」。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蘇軾的《寒食帖》卻也是不可臨摹的作品。

蘇軾的《寒食帖》是在特殊的情境下書寫的。他在發配黃州幾乎沒有棲身之所時又遭逢連月苦雨,回想前半生的不幸,於是想寫點東西記錄下來,於是才有了這樣的千古名句。

蘇軾在起首處還勉強鎮定,字也寫得頗具模樣,但是越寫越沒有了規矩,字字有敗筆,行行歪斜沒有章法。此時的蘇軾內心中所想的是艱辛的歷歷來時路,肯定不會考慮到如何行筆、如何轉折,怎樣才能寫得漂亮。他的每一筆投射出來的應該是激憤和不安的心情。

黃庭堅在此卷後題跋說,「如果讓蘇軾再寫一次,恐怕是不會寫得這樣好了。」黃庭堅稱讚寫得好,應該不會是夸蘇軾書法的優美,而是讚揚他品格的高尚。乾隆老爺子也深知其中滋味,他題跋說:「無意於佳乃佳」。這正是蘇軾所提倡的,不要在意與外形的優美,才是最好的。

▲蘇軾《東武帖》

後人之所以推崇蘇軾,應該是感慨他偉大的個人格和學術修養,從他的書法中能體會到文化的魅力。所以學習蘇軾書法可以從他早期的書法入手,可以學習他精美、秀逸的風格。但是他的《寒食帖》散發出來的絕對是他個人的意趣,這是文化的力量,這是不可能複製出來的。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也算是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是明朝皇室,明亡後出家為僧,後又改入道教,跌宕起伏的人生決定了他書法的風格取向。

八大山人的畫作如同迷霧一樣,令後人頗為費解,其中蘊含了什麼樣的禪機至今無人敢下定論。他的書法與他的畫作如出一轍,晦澀難懂似乎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思。

▲八大山人臨《蘭亭序》

初看八大山人的書法,看似東倒西歪沒有套路可言,誇張的外形肯定令一般人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欣賞。其實,他的書法是從南北朝碑版而來,行筆收放有致剛柔並濟,又吸收了篆書和隸書圓筆藏鋒的特點,有著高古的意趣。

八大山人的書法功力深厚,但是他有沒有刻意賣弄技巧,反而想放棄掉外形的雕飾追求一種率真的童趣。畢卡索曾經說:「我在十幾歲時畫畫就像個古代大師,但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所以大師們所追求的率真是不可學也無法模仿的。

書法的臨摹是標準化學習的過程,這是基礎學習,學習的目標是那些工整的、原生的經典,而風格另類所謂劍走偏鋒的是不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這些高深的作品在打下深厚的基礎後,有了鑑別能力才能領略其中的神韻,才不致迷失於外在的形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