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強度到底達到多少才好?你只需要這樣做

健身無死角 發佈 2020-02-29T21:10:12+00:00

說到FITT原則,相信大家都不了解,其意思就是頻率強度,時間和類型,描述的是一些與我們訓練相關的因素,其中強度因素比較複雜,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判斷強度,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講講該如何判斷強度。

說到FITT原則,相信大家都不了解,其意思就是頻率強度,時間和類型,描述的是一些與我們訓練相關的因素,其中強度因素比較複雜,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判斷強度,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講講該如何判斷強度。


1、抗阻訓練負荷

強度也可以指我們在訓練中對身體施加的壓力,也就是說,比較我們在阻力訓練中使用的壓力程度。當進行同樣的運動時,舉起一個15公斤重的啞鈴比舉起一個5公斤重的啞鈴強得多。這裡的力量指的是我們最大重複次數的百分比,也就是說,在特定的運動或重複次數中,我們能舉起的最大重量。例如,1RM指的是我們重複一個動作時能舉起的最大重量,而10RM指的是我們重複10個動作時能舉起的最大重量。


2.使用RPE監測強度

RPE是一種有效的主觀強度監測方法,RPE通常是從1到10的主觀評分。1表示非常容易,5表示中等強度,10表示最大強度。如果我們計劃一個中等強度的訓練計劃,那麼訓練中的RPE應該保持在4-6,如果是一個簡單的低強度計劃,那麼RPE應該設置在2-3的範圍內。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該如何利用FITT原則

當我們以足夠的頻率、強度和時間進行訓練,並且所選擇的運動類型能夠保持他們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堅持訓練計劃時,我們的身體素質將會大大提高,無論是外貌、體重、體脂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以及耐力和柔韌性都會開始表現出良好的變化。堅持訓練計劃引起的這些生理變化被稱為訓練效果。


肌肉將遵循超負荷原則、特定原則、可逆原理則和個體差異原則來調整自己以適應我們當前的身體水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平台期」。此時,我們需要以適當的方式逐漸增加對我們自身的一定壓力,我們的身體會再次調整自己以適應。如果壓力的強度或頻率不足,身體就無法適當超負荷,身體也無法產生任何適應性變化。如果壓力過高或過大,還可能會導致受傷或過度訓練。只有在訓練計劃中採用最適合我們目前水平的壓力,我們的體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當身體具有積極的適應性時,我們應該改變一個或多個FITT變量,以便我們能夠繼續升級並進入下一個訓練階段。

對於關心進步的訓練者來說,首要目標是避免平台期,並在平台期之後成功走出平台,當我們的身體回到內部平衡的狀態時,就會有一個穩定期。


​剛剛開始健身的初學者可能需要經過長達6個月的訓練,才能出現穩定期。在最初幾個月的鍛鍊中,力量會顯著增加,但很快這些變化就會開始穩定或停滯。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通過FIIT原則調整我們的培訓技能,大約每4-6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在家別閒著,用瑜伽球塑型!疫情期間這麼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