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孩子洗車賺錢,環衛工兒子網遊花3W:拉開孩子差距的,從不是錢

喵姐種草 發佈 2020-05-24T07:52:09+00:00

3萬塊錢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不算什麼大數目,但是對於有些人卻是命根子。李女士欲哭無淚:這筆錢是用來交學費的,現在不但一毛不剩,就連吃飯都成問題。

來源丨教育

ID丨edu618

3萬塊錢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不算什麼大數目,但是對於有些人卻是命根子。

環衛工李女士,月薪2700元,省吃儉用6年辛苦攢下3萬元,卻被12歲的兒子偷偷拿去充值遊戲,揮霍一空!

李女士欲哭無淚:這筆錢是用來交學費的,現在不但一毛不剩,就連吃飯都成問題。

起早貪黑的血汗錢,一朝被孩子糟蹋光,真是讓人心酸。

這段時間,孩子偷用大人手機充值遊戲屢見不鮮:

重慶12歲少年借上網課偷玩遊戲,買裝備花了10萬元,是爺爺一輩子積蓄;

抗疫一線護士10歲兒子,獨自在家玩遊戲,花光10萬存款;

成都10歲孫子哄奶奶眨眼、點頭過人臉識別,騙走5萬塊充值,奶奶罵道:他就是一條狼!

可見,網遊不僅占據孩子的注意力,更悄悄地侵襲著家長的錢包。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

小學生網民玩手游比例達51.1%;

初中和高中生分別為61.2%和59.2%。

網遊,已經成為孩子不可忽視的生活日常。

《人民日報》曾評論: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網癮不等於「孩子+網絡」,而等於「(孩子+網絡)*環境」。

適度遊戲無傷大雅,甚至可以放鬆身心,沒有必要談網色變。

真正需要家長警惕的,是不辨是非的沉迷,和隱藏在網癮背後的「心靈黑洞」,別到孩子不可自拔時,才悔恨為時已晚。

1 有多少孩子贏了遊戲,輸了人生

加拿大研究者通過分析,用模型描繪了沉迷遊戲20年後的模樣:

浮腫,脫髮,駝背,關節變形,腕管綜合症……讓人觸目驚心。

然而最可怕的並不是變醜,而是讓網絡殃及真實的人生。

如果有人說,想試試遊戲里的死而復生是不是真的,也許你會覺得可笑,但河北邯鄲有孩子真的這樣做了:

11歲的哥哥帶著妹妹,從四樓平台跳下來,雙雙休克,全身多處骨折挫傷,4次病危通知之後,才勉強脫離危險。

這一切,竟然是因為他們模仿遊戲中「跳傘」「飛」的場面,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死不了。

更可怕的是,哥哥神志不清時嘴裡依然嘟囔著:上彈藥、開槍啊!我要殺了你!

心理學家說,遊戲有比較強的包裹感,如果長時間投入到一個遊戲環境當中,會因為遊戲產生認知慣性。

兄妹倆的悲劇,或許正是源於將遊戲和現實混為一談,可憐又可悲。

雖然性命無礙,但孩子很可能留下後遺症。父親憤憤不平:不能出台什麼政策管一管嗎?

然而,網友們並不買帳:

「11歲連高處墜落的危險都不懂,不知道家長在幹嘛。」

「別啥都怪遊戲,孩子心智不成熟,監護人還不成熟嗎?多管管,就不會發生這麼離譜的事。」

不少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怪孩子、怪遊戲,甚至揚言要把遊戲商告倒,似乎所有責任都在遊戲上。

李玫瑾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

別忘了,家長才是孩子成長問題的負責人,凡事得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畢竟,一切外因都是由內部力量引發的。

網遊之害是外皮擦傷,真正致命的,是隱藏在孩子心底和家庭關係中的弊病。

很多時候,遊戲只是一根導火索,點燃了父母親手埋下的炸彈。

2 網遊,為多少問題父母背鍋

有人說,遊戲就是十五年前的早戀,三十年前的偶像,三十五年前的香港電影,四十年前的武俠小說。

每代人都面臨的不同的誘惑,所以即便世界上沒有網遊,有些人依然會在其他任何一樣事物里沉淪。

我相信,是不同的家庭讓孩子走向了不同的路。

《老師請回答》節目中,高一男生浩浩輟學玩遊戲,每天至少16個小時,吃飯也只是匆匆扒拉幾口。

浩浩覺得上學沒用,一心要打職業電競掙大錢,爸媽拿他毫無辦法。

但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這個叛逆倔強的少年內心多麼孤獨:

浩浩父母關係一直不好,小學四年級就離了婚,雖然後來復婚,但家庭氣氛還是冷冰冰的,一家人很少在一桌吃飯。

後來,浩浩被送去寄宿學校。他曾經因為太想家,偷偷從學校溜走,跑幾里路回來找媽媽。

而爸爸呢,不但脾氣急躁,而且極少陪他玩耍聊天,張口就是指令、否定、說教。

專家分析,浩浩太缺乏安全感了,他從來沒有確定的「家」的概念,也從未真正被接納和認同過。

因此,與其說浩浩沉迷遊戲,不如說他在尋覓家庭虧欠的滿足感。

遊戲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為其中設置了大量正向反饋和激勵,讓人很容易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覺得「我很棒,我還可以更棒」。

而有多少家長願意付出耐心,給予孩子這樣的滿足感呢?

知乎網友@陳天杭講述了他的表哥,從沉迷網遊到進精神病院的一生。

他有句話特別讓人揪心:

不是網絡毀掉我哥,相反,在他幾十年生命中,網遊是唯一給過他快樂的東西。

都說家是世上最溫暖的地方,可卻有孩子在家裡遍體鱗傷,忍受不堪,只能在虛擬世界獲得一絲快樂和滿足。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真正的洪水猛獸,從來不是任何外界力量,摧毀孩子的,往往是一個冷漠的家庭,一對疏離的父母。

如果孩子能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足夠的理解和溫情,又何必用遊戲填滿內心的黑洞呢?

3 別讓孩子只能逃進虛擬世界找幸福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沒有孩子天生叛逆墮落,很多問題都是他們在發出「我缺少愛」的信號,父母應該用加倍的智慧和耐心去滋養。

還記得高考675分的學霸王希來嗎?曾經,他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遊戲高手。

升入高三,他很擔心長期不玩遊戲會掉級,不料媽媽竟願意代他練級,高考後再歸還帳號。

於是他認真地教媽媽玩遊戲,漸漸地媽媽也「入坑」了,玩得比他還溜,圓滿完成保號任務。

如今,母子二人經常組隊作戰,經常上演「母慈子孝打遊戲」的神奇景象。

王媽媽充分尊重了兒子的愛好,理解他的擔憂,甚至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給予他安心學習的底氣,

同樣,孩子也沒有辜負媽媽的良苦用心,很自律,放下遊戲專心學習,太贊了!

試想,如果媽媽強硬地沒收手機,不但母子間會心存芥蒂,說不定會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影響高考,後果不堪設想。

不久前,霍啟剛發微博分享了讓孩子洗車賺錢的日常:

是啊,對成長於移動支付時代的孩子來說,金錢只是或長或短的數字,他們未必了解父母為之付出的艱辛,揮霍起來自然毫不心疼。

見識社會,接接地氣,感受人間苦樂,挖掘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是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

去年國慶,14歲王龍澤放棄假期幫父母賣菜,有時忙到凌晨兩點。

當被問到是否羨慕別人都在玩時,王龍澤說:

「每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我感覺幫父母賣菜,比出去玩、旅遊和打遊戲更有意義。」

對於王龍澤,一家人攜手爭取更好的未來,比虛無縹緲的遊戲更重要。

一個人閱歷越簡單,心就越脆弱,越容易被誘惑。

而見過人生百態、酸甜苦辣的人,往往更明白什麼才真正值得追尋。

人生不是只有享樂消費才最快樂,奮鬥、努力、創造價值所帶來幸福感,更深層次、更長久,也更能讓人體悟生命的厚重和價值。

孩子心智未全,很容易痴迷於新鮮刺激的事物,別等到不可自拔,父母才開始「武力鎮壓」,這只會引發更大的戰爭。

好的教育需要早立規、嚴守規,更需要父母自我成長。

開明寬容、樂於溝通、善於接納,傾聽理解孩子的情緒和夢想,

*作者:桃汁,間歇性不自由撰稿人。來源:教育致力於為1~12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台,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