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洞橋這些村子房前屋後就像小花園!一個比一個有特色

寧波晚報 發佈 2020-06-04T18:06:53+00:00

記者來到村民梁美芳家裡,仿佛進入了一個古樸幽靜的庭院,青石地板,伴著青苔,庭院雜物擺放整齊,花草放置得當,種類又多,非常漂亮有意境,走進這裡使人仿佛回到了民國時宅院中,入眼一片舒適,鼻中一陣清香,使人沉醉其中。

清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曾將故裏海曙洞橋描繪為:「溪上盛時,碧瓦朱甍,翬聳鱗比,望之如神仙居"。而今,這一美景在洞橋的一些村子再次變為現實。

如詩如畫的農家庭院

6月2日,記者在該鎮前王村看到,這兒的村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有的造型別致,有的藤蔓會爬牆上樹,現在花開正艷,看上去十分吸引眼球。

記者來到村民梁美芳家裡,仿佛進入了一個古樸幽靜的庭院,青石地板,伴著青苔,庭院雜物擺放整齊,花草放置得當,種類又多,非常漂亮有意境,走進這裡使人仿佛回到了民國時宅院中,入眼一片舒適,鼻中一陣清香,使人沉醉其中。梁美芳告訴記者,這是她布置的自家庭院,雖然花了不少心思,但是每天看到這麼好的環境陪伴著自己,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在村民張愛飛家裡,只見幾個廢棄架子、一輛兒童玩具車等廢物利用,打造成一個精緻的農家小院,十多種花草掛在牆上,擺在架子上,放置在地上,庭院整理得乾淨整潔。「我從小喜歡花花草草,這個創意一方面配合垃圾分類,另一方面可將自家院子打理得漂漂亮亮,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村民家中院子裡種的花花草草。

村民馬亞芬家的門口拐角處,大老遠就能看到一個小花園,乾淨整潔,擺放有序。王國光告訴記者,她妻子喜歡自己編織一些東西,用繩索編織成掛飾花盆套,牆壁上裝飾了一些小花樣,看上去新奇又好看。夫妻倆將門前屋後,附近的公共場所,也是打掃得乾乾淨淨。他家還低碳環保,節約用水,把家裡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

村民在打理自家院子裡的花卉。

在半個小時的走訪中,記者發現這個村子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養花種草,把一個個農家小院打理得像一個小花園一樣。「我們不但自己養花,平時還交流經驗,看誰家打扮得漂亮,再吸取經驗繼續改進。」村民梁美芳告訴記者說。

美麗庭院深入人心

洞橋鎮婦聯主席貝春芬告訴記者,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是他們推出的一項惠及民生的實事工程。2018年,洞橋鎮婦聯提出《洞橋鎮「美麗庭院」創建三年行動計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全鎮共創「美麗庭院」區級示範村4個,達標戶1077戶,示範戶15戶,今年將再創建一個區級示範村,5戶示範戶,250戶達標戶。

「閉門造車那是不可取的,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多學習才能迸發出靈感。」前王村婦聯主席周露瓊對此頗為感慨,在創建的過程中,她經常去別的先進示範村學習了解,將所見所學和前王村實際情況相結合,推出新的想法。

「原本我們認為的美麗庭院,僅僅是將村民家的院落收拾乾淨,刷上白漆,然後放上幾盆花就算完成任務了。但是經過學習之後,我們意識到這樣的做法僅僅是最為膚淺的做法。」周露瓊說。採訪中記者看到,置身村中,總有不同的花卉正在不經意間悄然綻放,傳來淡淡的花香,「這個也是我參考其他鄉村的。」周露瓊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在路口轉彎設置一些花卉盆栽,配合卡通牆繪人物,在前王村有不少轉角遇到愛的搭配,吸引遊人的目光。

村民門前的花草很別致。

村民院子裡布置上牆的花卉。

在石臼廟村,婦聯幹部指導創建家庭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探索庭院的綠化和美化,採用搭矮牆拉框架、辟綠地扎籬笆、配鵝卵石、點綴石臼藤蔓等創意手法,打造富有特色的美麗庭院。原先髒亂差的庭院消失了,一個個靚麗動人、富含鄉土氣息的庭院應運而生。「就地取材、變廢為寶,不僅降低了農戶們的經濟負擔,而且在打造美麗庭院的同時,垃圾分類知識也深入到了群眾心中,可謂是一舉兩得。」石臼廟村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說道。在程家村,美麗庭院創建融合幼兒園藝術摺紙項目,五顏六色充滿童真的摺紙與庭院花草相得益彰,富有趣味性。

「美麗庭院+」的模式不僅讓百姓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提升,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在營造美麗庭院的同時,還讓群眾更加了解政府的政策舉措,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石臼廟村村民家的美麗庭院。

記者 邊城雨 通訊員 潘海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