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牌,大民生!156萬電動車牌背後的德州「溫度」與「速度」

德州公安 發佈 2020-06-04T23:35:28+00:00

德州地處魯西北平原,常住人口590萬,電動自行車保有量估計230餘萬輛,是電動自行車消費、使用大市。

德州地處魯西北平原,常住人口590萬,電動自行車保有量估計230餘萬輛,是電動自行車消費、使用大市。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是規範交通管理、促進交通安全、強化社會治理、建設文明城市的重要舉措、必然舉措,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

自德州市啟動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以來,全市公安機關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以服務百姓守護初心,以綜合治理贏得民心,創新「五會工作法」,積極推進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截止目前,德州市電動自行車登記已完成156萬,登記掛牌總量與轄區常住人口比率達26%,暫居全省第一。


推進有力度


全警全力投入登記掛牌工作

2019年8月19日上午9時,德州市首批電動自行車號牌發放儀式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舉行,隨著編號為「1000001」號牌的發放,德州開啟了電動車登記掛牌的序幕。

一時間,主城區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全面打響,「你的電動車掛牌了沒」成為城區市民街頭巷尾議論最多的一句話。

在主幹道路口、在小區的公告欄、在商場、在公園、在手機微信里的公眾號……隨處可見電動車掛牌的宣傳提示。自啟動試點以來,德州公安積極利用多種手段,持續開展全覆蓋、全天候「浸潤式」宣傳,為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去年12月1日,我省正式開展電動自行車集中登記掛牌工作,德州市集中登記掛牌工作於當天同步開始,並迅速在各縣(市、區)全面鋪開。

這項工作從宣傳發動到動員部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德州公安全警動員、責任到人,警力下沉到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服務一線。深入社區上門服務,設置掛牌網點方便市民辦理,進小區、進學校、進單位、進商圈、進村莊,在德州的大街小巷,民警為市民辦理電動自行車掛牌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自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啟動以來,德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長邵浩浩親自主持專題會議,把登記掛牌工作列入每周區縣公安局長匯報調度會議重點內容,並與「創滿意活動」相結合,明確縣(市、區)公安局長、分局長第一責任人制,交警大隊長任主要責任人,抓局長、局長抓、層層抓,一抓到底。全市公安機關責任層層傳導,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全域全力,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化組織動員體系。

戰勝疫情,德州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再發力。今年5月7日,按省廳部署,我市打響了電動自行車集中登記掛牌攻堅戰,發出了全面啟動服務網點、採取強力措施、以戰時精神狀態奮戰兩個月,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任務的動員令。「為做好這一民心工程,我們將重新振奮精神,注重高速度的同時抓好高質量,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德州市公安局車管所副調研員賈立國說。

服務有溫度


便民網點設置到群眾心窩裡

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事關百姓民生,好事必須辦好。據德州市公安局車管所副調研員賈立國介紹,自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開展以來,德州公安始終站在市民的角度開展工作,廣泛設設置服務網點最大限度節約市民辦理的時間成本,最多時全市共設立登記服務網點1600餘個。

「沒想到這麼方便就辦理了電動車車牌,這個服務還真是便捷。」今年6月2日中午,市民陸先生在下班途中從德城區十三局路口的交警崗亭處辦理了電動車牌,從登記信息到辦理結束用了不到五分鐘時間,真正做到了快速便捷辦理。

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要主動出擊,不能等不能靠。德州公安形成了以派出所、警務室、交警中隊、服務站、交通安全勸導站、一村一居一警務,以及警郵、警保合作單位為依託的工作格局,市縣鄉村四級網點設置不斷完善。

拍攝上傳整車編碼、購車發票、身份證等信息,市民周先生通過「德州交警一大隊」微信公眾號,從線上就完成了號牌申請,審核通過後號牌直接郵寄到家,足不出戶也完成了號牌辦理。德州公安通過固定網點和流動網點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實現全覆蓋,讓群眾可以就近辦、快速辦。

為充分發揮流動服務隊靈活補充作用,各級公安部門開展了進村入社服務,方便群眾門口辦、就近辦、快捷辦、一次辦,現場登記發放牌照,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面對短時大規模掛牌需求,各服務網點靈活錯開全省平台應用高峰,開展晨間、午間、周末服務,既提升了服務效率,又兼顧了上班務工人群,真正將登記掛牌工作做出了速度,做進了群眾心窩裡。

為保證業務質量,規範工作管理,市公安局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專項工作辦公室組織人員加強了現場督導檢查和突擊審核,發現問題當場指導改正,並在全市業務指導群通報。同時通過後台抽查,實現與一線業務辦理同步。做到了一線業務不停,後台審核監管不止,確保網上審核無積壓,異常業務及時發現及時整改。

覆蓋有廣度


「五會」助推提升服務效能

去年12月20日,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直屬一大隊走進德州市第五中學開展「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交通安全進校園活動,重點宣傳發動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這是我市「五會」工作法的一個縮影。

賈立國表示,為積極發揮群體、單位組織積極性,創新「五會」工作法,通過專群結合提升服務效能。所謂「五會」,是指各縣級公安機關牽頭開好五個會。和建設房管部門協作開好轄區物業公司負責人會,進而發動社區、小區內業主委員會、片長、樓長等群眾組織發動小區居民積極行動;和教育部門協作開好轄區學校負責人會,進而發動教師對學生展開宣傳教育,達到小手拉大手,大手帶家庭的效果;和企業主管部門協作開好企業分管安全負責人會,解決好企業員工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問題;和鄉鎮、街道辦協作開好轄區村居支部書記會,進而達到組織動員村居群眾的目標;請縣(市、區)政府辦公室牽頭召開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室主任會,由機關、事業單位組織好本單位幹部職工的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發揮好積極帶頭作用。

「王大爺您好,您家的電動車掛牌沒有啊。還有啊,如果接到陌生電話,可不要輕易相信他們匯款要求啊。」德城區車站街派出所將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與「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相結合,發揮民警情況熟、人脈廣的優勢,進單位、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商鋪,廣泛張貼宣傳告示、發放宣傳彩頁,既做宣傳又搞服務,進「一次門」辦「幾件事」,使登記掛牌工作與派出所業務工作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我們派出所為例,自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以來,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1%。轄區群眾看到我們在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工作中非常辛苦,送來茶水、栗子等食品。還有一名小學生看到我們冬天登記號牌特別辛苦,特意用零花錢買了一副只露出手指的手套,讓我們倍感溫暖。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車站街派出所民警說。

德州公安創立的「五會」工作法自上至下、以點帶面,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告知所有工作對象、如何把他們動員組織起來並積極參與其中」這一大難題。極大推進了掛牌工作的開展,社會成效顯著。


德州公安融媒體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