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是否應該購買汽車&如果應該購車又該如何選車

真心精英朝陽 發佈 2020-06-05T09:23:56+00:00

「房與車」屬於大宗消費品,其中商品房因為有升值空間所以沒有討論價值,然而汽車是絕對的「貶值貨」,落地後就要開始不斷的價值縮水。

工薪階層是否有必要買車?這一問題的標準答案為:可以但要理性消費。以能夠遮風擋雨的汽車提升出行品質,最終提升的是整體生活品質;對於物質體驗的更高標準追求並不是錯,甚至可以說一定程度的超前消費可以激活被「封印的潛能」,只有面對壓力才有被動去學習、去豐富自我的需求。然而超前可以但也要適度,理性的標準則為「月表年車」。

「月表年車」概念解析

月薪標準定位手錶指導價年薪標準定位汽車指導價這裡所謂的「手錶」只是一個概念,它可以是任何輕奢類別消費品,比如女性的珠寶首飾,男性的手錶或奢侈運動器材等等。對於這類非消耗品的消費可以參考月薪的一次性開支,消費周期則要以「年」為周期才好;因為虧空一個月等於要多消耗一個月的儲蓄,或次月無儲蓄進行還款,如消費成癮則有可能出現赤字。

「房與車」屬於大宗消費品,其中商品房因為有升值空間所以沒有討論價值,然而汽車是絕對的「貶值貨」,落地後就要開始不斷的價值縮水。這點是建議以年薪購車的核心因素——隱形開支與換車規劃,了解是什麼意思嗎?假設購車環節以全款,汽車按照相當長的「10年周期」為換車標準,參考二手汽車平均保值率先行感受一下。▼

二手汽車的評估體系已經非常不穩定,因為新車的價格在不斷的跳水。結果造成了3年左右大部分汽車的保值率可低至50%左右,5年保值率能接近35%,而達到十年車齡則已經開始了「殘值評估」。主流代步汽車以10萬級車輛為參考,十年後的車輛價值充其量不過5/6/7/8k,而此時要考慮的問題是換車,但是還有多少換車預算呢?▼

生活開支涵蓋三大類

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意外開支第一類開支一般占月薪比例40%左右,第二類開支沒有上限(隨時可能赤字),第三類開支決定命運。工薪階層按照家庭月薪1萬元為標準(這是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工薪的理想水平),撇開所有開支不談,綜合車險、維保、油費、通行費等各類費用平均到每月,正常支出應在1K左右。那麼再加上其他三類開支的平均值,每月的儲蓄能達到3K左右嗎?

購買一台汽車即使能使用十年,在這一階段內的儲蓄也許只有不到40萬;如果還涉及子女教育或出現過某些意外情況的話,儲蓄也許還會是以萬為單位的個位數標準。對於普通人而言就是這樣了,這還是在不考慮分期購車的前兩年或三年內無儲蓄的前提下進行的分析,看似有些殘酷但這就是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所以購車不建議「過度超前」,以年薪為指導價標準其實已經是高標準了,不想因為用汽車通勤降低生活品質的話——參考這一標準吧。


說明:汽車在測評層面存在高低強弱之分,甚至是產品等級的劃分。但是在汽車進入家庭後就有「分級對比」的意義了,因為每個家庭的生活狀態都會有差異,能夠消費的汽車總會存在價格的差異。不過作為能夠遮風擋雨為家人帶來溫暖的交通工具,不論其價值多高都已經達到目的了。所以選車用車沒有必要虛榮,汽車承載的是軀體,大腦承載的是生活中的各種樂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