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養育孩子的三個層次,但很少有人能達到第三層

覺醒的父母 發佈 2020-03-17T01:06:43+00:00

可見,真正決定孩子起跑線的,不是孩子上了多少早教興趣班,也不是識了多少字,學了幾國的語言,而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來源:碧讀好書指南(renshengbidu)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很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可見,真正決定孩子起跑線的,不是孩子上了多少早教興趣班,也不是識了多少字,學了幾國的語言,而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養育孩子的層次,將決定他們人生的高度。

中國父母養育孩子分三個層次,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做法,看看自己身處第幾層。


1

養育孩子的第一層:放養

有人說,養育孩子最大的智慧是懂得順其自然。可是,很多父母錯誤地理解了這句話,錯把放養當慢養,把放縱當放手。

你覺得教育孩子麻煩,於是把孩子推給老師和教育機構,自己做甩手掌柜;

你嫌孩子太過吵鬧,懶得耐著性子教育,直接扔給他一部手機;

你希望孩子能夠認真讀書,可自己卻一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抖音。

你以為教育孩子就要靜待花開,卻不知道靜待花開之前,還得默默耕耘。

那些你所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哪一個生來就天賦異稟,還不是傾注了父母無數的心血。

文理全才武亦姝不僅奪得了《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還成功地考入了清華大學。

當你羨慕她的父母生了一個這麼出色的女兒,卻不知道,武亦姝的父親深諳言傳身教的道理。每天下班之後,無論再忙,他都會關掉手機,陪武亦姝一起學習,一起讀詩詞。

可見,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就在父母,就在原生家庭。

放養出來的孩子,只會野蠻生長,他們根本沒有實力和精心教育的孩子競爭,結果只會永遠失去上升的通道。

原來,養育孩子的最低一層,是放養孩子。

低層次的父母不知道,真正的放養,「放」的是思想,「養」的是習慣。他們不知道,要想靜待花開,還得默默耕耘。他們把「放養」二字當成自己不負責任的藉口,殊不知,你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都得拚命還。

放養孩子,只輕鬆了一時。等到孩子長大一事無成,便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巨嬰」。最終,毀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2

養育孩子的第二層:圈養

養育孩子的第二層,是圈養,也就是所謂的「精緻教育」。

還記得前幾年,網上有一篇題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了熱議。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雖然這名媽媽月薪高達3萬多,可是還是依然負擔不起五年級女兒的教育費。

女兒為期10天的美國遊學:20000元;

請家政費:5000元;

鋼琴考級費:每周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育兒成了中產階級「買車買房」後的新戰場。這些孩子從小就擁有者豐富的教育資源,只要是孩子想要學的,伸手就可觸及。

圈養下的孩子,大多都能保持不錯的學習成績,而且往往懂禮貌、合規矩、多才多藝。

然而,圈養也有它的短板。父母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就想要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於是教育也變得急功近利。

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目光只放在了成績和才藝上,卻忽略了對孩子愛的陪伴,也忽略了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

有「神童」美稱的魏永康從小成績優異,2歲掌握一千多個漢字,4歲就讀完了初中的課程,13歲就高分考進湘潭大學的物理系。

魏永康17歲就被中科院錄取,可最終,他卻被中科院勒令退學。原因很簡單:生活不能自理。魏永康的情商幾乎為0,他的母親從小陪伴他讀書,根本不讓他參加家務勞動,甚至在他讀大學的時候,還親自給他餵飯。

從東方神童到被勸退回家,魏永康成了現代版的「傷仲永」。而在他的背後,同樣站著無數愛子心切的家長,都期待著把孩子圈養起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為孩子遮風擋雨。

然而,沒有一對父母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所以,給孩子更好的愛,不是讓他成為溫室的花朵,而是讓他長成參天大樹;不是把他們圈養起來,而是給他們歷練的機會,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藍天裡自由翱翔。


3

養育孩子的第三層:慢養

圈養的孩子不獨立,放養的孩子沒規矩,那麼養育孩子的最高層次是什麼呢?

慢養。

還記得前些天,在網上看到孫儷立的新年願望:

她寫道:「工作再忙,孩子學業再緊張,也要多點時間一起曬太陽,一起運動,一起看書,一起旅行。」

和精緻育兒的家長相比,孫儷的育兒方式少了幾分焦慮,多了幾分耐心。她們夫婦倆總是願意放慢節奏,陪孩子旅行、讀書、孵小雞、打雪仗。

不由得想起著名作家黑幼龍先生提到的一個詞,叫做「慢養」。

在他看來,慢養下的孩子,就像一棟打好地基的房子,有著耐震的鋼骨結構。無論孩子未來成功或失敗,父母給他的愛都能讓他有足夠的自信,從低潮中堅定地爬起來。

慢養,就是讓孩子在學習「有用」的知識外,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生活,去觀察世界;慢養,就是讓孩子在除了成績優秀、多才多藝之外,還多了獨立自主的精神,更能體會到生活細微的「小確幸」。

美國加州大學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艾莉森·戈普尼克曾這樣說道:

「在養育的道路上,我們不應該只是做個『木匠』,而要做一個『園丁』,他更像一顆種子、一株植物,攜帶原生基因,同時又有千姿百態的成長可能。」

所以,慢養孩子不同於放養,它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給孩子合適的教育;慢養也不同於圈養,它不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是用愛與陪伴,滋潤孩子的童年,讓幸福童年治癒孩子的一生。

4

父母養育孩子的層次,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有一位思想家曾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

的確,孩子成長的不同表現,背後是父母對孩子的規劃不同,父母的層次不同。

底層的父母,放任孩子,還自詡為「快樂教育」,最終讓孩子放養中迷失了自我,更毀掉了前程;

中層的父母,精緻育兒,給孩子最全面的教育資源,然而卻讓孩子負重前行,更活成了溫室里的花朵;

只有上層的父母,在給予孩子全面教育的同時,還保留一些不確定性,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里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地成長。

願你我都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控者,而成為孩子背後的守護者。

讓我們的愛,能滋養孩子成長,讓他們成為最好、也最真實的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