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首次!橋樑工程專家詳解廣東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原因

央視網新聞 發佈 2020-05-16T05:07:37+00:00

央視網消息: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明顯彎曲振動現象,交管部門隨後對這一路段採取交通管制措施。

央視網消息: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明顯彎曲振動現象,交管部門隨後對這一路段採取交通管制措施。昨天(15日)上午9點,虎門大橋路段已經恢復交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也組織事故處置專家組回應了社會關切的問題。

國際橋樑與工程協會主席、同濟大學教授葛耀君:「經我們經過理論分析、風洞試驗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我們把它定性為渦激共振,它主要還是跟所產生的風況,特別是風速和風向這兩個因素有關。廣州地區在春季和夏季相交的時候,主導風向是東南風向,剛好與我們已經建成的虎門大橋接近於垂直,這樣的風向是比較容易誘發起渦激振動的。另外可能還和我們本身施工時候採取的臨時護欄或者叫水馬有關係,所以這樣就直接把渦激共振誘發出來了。」

據專家介紹,虎門大橋是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屬於典型柔性結構,沿橋樑邊護欄連續設置的水馬改變了鋼箱梁氣動外形,在特定的風況條件下,誘發了懸索橋發生豎向渦激共振,而這種長時間的渦激共振又導致橋樑本身抗風能力減弱。5月5日當天,雖然很快撤離了水馬,但那個時候,抗風能力減弱的橋樑依然受到東南風影響,加上上次渦激共振殘留的慣性,於是橋樑又再次出現渦激共振。

葛耀君:「發生渦振後採取緊急措施,把水馬放倒再從橋面上撤出,撤出以後差不多晚上7點鐘振動就完全停止了,晚上稍微晚一點的時間大概9點左右又出現渦振。現在基本上已經確認了再一次發生渦激共振的原因,最後是認定因為比較長時間的持續振動和比較大振幅的渦激振動使得結構本身抵抗振動的能力,我們叫阻尼比,相當於一個摩擦力,隨著振動被耗損掉了,阻尼比就下降了,這個事情在中國的橋樑上面還沒有碰到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