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電動車總沒氣,下班發現門口的紙條,看完後去獎勵鄰居孩子

正當先鋒 發佈 2020-06-14T15:14:33+00:00

現在,城市的上班族,只要不是離單位太遠,都願意騎電動車去上班,就算再擁擠的街道,騎著電動車也能很快到單位。不過,電動車是不能總放在樓道,影響居民的進出不說,也不太安全。前段時間,李先生就遇到了煩心事。他在鍛鍊時手臂受了傷,開車不太方便,於是就買了輛電動車。

現在,城市的上班族,只要不是離單位太遠,都願意騎電動車去上班,就算再擁擠的街道,騎著電動車也能很快到單位。不過,電動車是不能總放在樓道,影響居民的進出不說,也不太安全。


前段時間,李先生就遇到了煩心事。他在鍛鍊時手臂受了傷,開車不太方便,於是就買了輛電動車。

李先生居住的小區治安挺好,他想電動車肯定不會被偷,加上手臂不方便,就沒推到地下室,用完了就直接放在樓道。

可李先生騎了沒多久,就出了問題,明明晚上打足了氣,到第二天早上車胎又會癟下去。他掐著點兒上班,如果去上樓拿打氣筒的話就會遲到,於是迫不得已只好跑步去上班。

這樣連續幾天後,李先生有些吃不消,本來手臂不方便,買了電動車還不能騎,太累了。於是就找了修車的檢查,發現車胎沒問題,可能被人放氣了。於是李先生把這件事反映到了物業,讓工作人員幫忙查一下。


到了晚上,李先生下班回家,沒等來物業的電話,卻發現門口多了張紙條,上面字跡有些幼稚,是對門鄰居孩子寫的,並且還送他一架飛機。李先生看完非但沒生氣,還笑了,並獎勵這個孩子一袋零食。

原來,鄰居的6歲孩子發現李先生電動車放在樓道里,影響大家進出,而且這位叔叔很胖,不應該走路上班減減肥嗎?於是孩子就想了個辦法,每天給電動車放氣,這樣的話李先生可以多鍛鍊身體,並且,電動車不能用,叔叔就會搬走。

正好鄰居小孩的媽媽在小區物業上班,回家和愛人聊天時提起了這件事,並說領導表示在每家樓道口安裝監控了,以後誰再做這種事,抓到了要嚴肅處理。


孩子聽到後很害怕,就把自己做的事告訴了家長,媽媽就讓他寫道歉信,給鄰居送去。孩子寫好後發現李先生沒有下班,就把紙條和飛機貼在了門口。

李先生看了孩子的道歉信,才發覺自己亂放電動車影響了大家,要不是這個孩子「提醒」,自己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但這幾天跑步上班雖然累,卻減下來好幾斤。

所以李先生非但沒生氣,打算以後就跑步上班了,他把家中的零食整了下,總共有一大袋,都給了這個孩子作為獎勵。


後來這件事被人發到網上,網友們了解事情經過後,都為李先生點讚。其實類似小孩給電動車放氣,甚至劃傷汽車的事情經常發生,但毫無疑問,李先生遇到的是個有愛心的孩子。

只是,孩子用的是特殊的表達方式,但好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成,並未鑄成大錯。

那麼,我們在家庭教育中,要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事情呢?



◆首先,對他人保持尊重,不直接說出別人的痛點

比如說別人胖、瘦、外貌、衣品等,要告訴孩子不要直接說出來,不然會讓人特別尷尬。前面說的李先生是個很大度的人,沒有因為孩子說他胖就生氣,換做別人,可能被人說胖要傷心很久。


◆然後,不用小孩子的方式處理問題

有些家長平時不與孩子交流、談心,孩子也很少把做的事告訴大人。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眼中的小事,也許在孩子心中會比天大。而他們還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處理事情往往會很偏激。比如齊小剛同學,如果媽媽能多給孩子交流,可能孩子就不會做出給叔叔電動車放氣的事。


◆最後,認識錯誤,有承擔問題的責任心

就像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潑墨」事件,孩子貪玩,從7樓潑下墨水,弄髒了很多住戶的衣服,還有樓外牆和玻璃。這對父母帶著孩子登門道歉,並且清洗衣物和賠償。他們不逃避家長責任,不護短,也為孩子的心靈洗出黑白和對錯的觀念。


總之,小孩子天性活潑,因為調皮搗蛋常常闖禍,暴躁的家長連打帶踹,也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明智的家長除了耐心說服教育,還會讓孩子體會到,彌補錯誤所付出的代價。

現實生活中,孩子不會每次都會遇到像李先生這樣大度有愛的人。為人父母,不妨承擔起監護人該有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的行動,永遠勝於言行。


(註:文章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